链式生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16:19 《商务周刊》杂志 | |||||||||
全世界的企业都在分享分工和组件化生产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但相互依存的链式生存本身就隐含着深化的风险 当IBM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时,很多人都在质疑没有了PC,IBM还剩下什么。今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2006年信息与通讯技术博览会上,IBM给出了答案:整个软件产业价值链。
这个如今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展出了自己针对各行业和产品领域的解决方案,而且将“IBM,您的方向”作为自己的口号。 那么,近几年IBM在其咨询和服务中为企业指出的方向中,最为看重的是什么呢?链式生存肯定是其中之一。 去年,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发布了名为《中国电子企业的价值链协作》的白皮书,今年,该研究院又发布了《拓展协作边界——中国汽车企业的战略选择》白皮书,都是从产业生态环境的分析入手,提出帮助中国企业提高价值链协作水平的一系列方法。 IBM全球电信行业解决方案和战略副总裁Joseph Ziskin表示:“基于IBM对行业的理解,IBM的目标是要在融合的生态中做主要的参与者,而且要帮助其他参与者能够成功地在生态体系中生存下来,IBM的方法就是帮助他们进行创新,帮助他们增强竞争力,保证整个生态体系充满活力。” 与IBM强调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间的“协同”带来企业的竞争活力不谋而合,另一个IT产业巨头微软,则在近年内完成了从霸王到刘邦的转变。虽然在我们的观念中,微软还是桌面系统的“邪恶”垄断者,但近两年,国内突然涌现出大批微软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从联想、东软,到神州数码、浪潮,以至于许继电器、长虹……这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微软正在昔日觊觎独霸天下的各个领域与不同的伙伴展开以共赢为目的的合作。 今年,思科、惠普、北电等通信领域巨头纷纷将研发的目标投向统一通信,其中微软的“一元化”通信战略让人倍感压力。一年中,微软完成了多起通信领域内的结盟,7月微软与北电宣布共同合作,推动企业用户以个人电脑软件为平台运行传统企业电话系统。而在此前,微软已与 Avaya公司宣布,合作开发基于SIP开放标准的一体化通信解决方案。期间,微软还与摩托罗拉、惠普等公司进行了合作,为其提供与其软件配套的硬件产品。 巨头们走到一起来,甚至是“与敌同眠”,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仅用竞争来描述今天的商业社会已经远远不够了。从最初单纯竞争关系的产业链,到协作互利的价值链,而今最为准确的描绘词语似乎是涵盖了所有共生共存关系的“商业生态系统”。 对于中国企业,这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IBM每年以白皮书的形式敦促中国企业尽快融入到全球产业链中,拓展自己的价值链,成为某一个或某几个全球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一只豪猪。 实际上,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企业,能否利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更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众多中国企业前赴后继,无怨无悔的原因吧。 但是,《商务周刊》在2006年底的《十大商业主题》中,诠释“链式生存”的案例却并不是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或者IBM的价值链协作创新带来的差异性优势,而是一个负面案例,这就是从今年6月开始的索尼电池事件。 这个事件从年中的几宗笔记本电脑爆炸开始,最终发展成900多万块电池召回,带来的影响正在整个产业链的反思中逐渐显现。我们选择从“链式生存”带来的风险角度重新观察索尼电池事件和如日中天的“链式生存”,当然不是为了危言耸听,而是基于我们心底的恐惧。 是的,恐惧。对于全世界的消费者,日夜相伴的笔记本电脑变成身边的“不定时炸弹”,当然值得震惊和恐惧,我们更认为,这不仅仅是索尼的制造问题所致,更深层的根源在于复杂得越来越让人难以想象的工业生产系统。 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入和细化,现代工业体系已经依靠全球分工和相互合作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当企业成为其中大大小小的结点,全世界都在分享分工和组件化生产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但是,现代工业体系还带来了更加深化的风险,全球化不仅大大增加了风险来源,同时也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扩散着风险。 地球已经变成一个由无数个小系统组成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强的经济生态系统,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经济生态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故障都会迅速传导到其他环节,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某个子系统的瓦解。对于这个风险,正在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中国企业,必须提先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