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国泰国航豪门婚宴:龙为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 07:01 周末画报财富版

  这是一场港龙做媒,国泰与国航联姻、涉及百亿资金的豪门婚宴,过往三者间互相掣肘的竞争,一夕间转化为竞合,一字之差,却为中国航空市场的白热化争战带来了化敌为友的和睦瞬间……

  撰文:陈薇

  一个亚洲航空“大佬”的形象正日渐鲜明地浮现在蓝天绿地之间。

  尽管和以前的印象相比,须转一个360度的大弯,人们还是得尽快适应。比如:要习惯那对曾经在京、港、沪及厦门的天幕上杀得昏天黑地的老冤家比肩同行;习惯人们对国泰和港龙的新称呼——父与子;要习惯将港龙血液里对峙良久的中资、英资两股势力拧成一股合力,因为国泰和国航的联姻已经让二者的联盟坚不可摧。

  也许还远不止于此,过不了几天,你得习惯在内地拿起电话拨打国航的销售电话时,询问的是国泰、港龙航班的价格,而在香港又恰恰相反;或许,当你看到网上的机票查询系统中显示,目前每日18班香港往返北京的航线中,港龙、国泰及国航公司共占17班时,心头会有隐隐的担忧——这意味着什么……

  看来,在这一场热热闹闹、受到世人普遍祝福的婚宴背后,远不止一句“各方都受益”那么简单,那么,究竟谁家欢喜谁家愁?

  缔造豪门婚宴

  Everything works.——似乎陈南禄再一次实践着他的理念,这位气质儒雅的国泰首位华人行政总裁近期的确做了一件颇具胆魄远见的大事。

  6月9日那天,“云开雾散”,香港联交所几乎汇集了全世界的目光,国航、国泰、港龙、太古、中信泰富、中航兴业之间股权重组的谜底终于揭晓。

  国泰航空将以现金+股权的形式,作价82亿元港币买断港龙股权,将港龙作为独资子公司收入囊中;同时,国泰将增持国航的股份至20%,并出让17.5%的股份给国航及其子公司中航兴业,形成两大巨头交叉持股的局面。

  国泰不惜血本,一甩手的支出相当于其去年纯利的3倍。换来的直接效果便是,国泰在市值上“一眨眼”就超过其对手新加坡航空和阿联酋航空,成为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而和国航组成的黄金“搭档”则无异给整个航空业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弹,至此,一个航空帝国的雏形已浮出水面。

  一场“你情我愿”的联姻背后,是三位主角命运轨迹的迅速变化。

  全新出台的股权关系(详见图表)让人耳目一新,以前国泰、港龙、国航“剪不断、理还乱”的股权架构终于在“整容”后初显“眉清目秀”。2004年国航在海外H股上市时,国泰、国航关系初现转折契机。当时国泰航空买入国航10%的股份。对于经历不少波折才成功上市的国航来讲,国泰当时的友情赞助多少有点“雪中送炭”的意味。

  当然,国泰的想法并不简单,重返内地航空市场的愿望则是它此一义举的最本源“冲动”。国泰当时的鼎力相助,大有未雨绸缪的味道。对于开拓内地旅行市场的意图,国泰毫不掩饰。在过去的两年,国泰虽然仍保持高昂的增长速度,但其未来增长减速的隐忧已经显现,刚刚公布的2006年中期业绩也显示其每股盈利再次下降;尤其是其载客收入与亚太区盈利比重的关系,自2004年年中起就开始回落。

  华人背景的陈南禄上任被看作国泰航空加快内地航线拓展的一步棋,在人们看来,陈南禄的政治学术背景有利于国泰与政府部门间的磋商。

  然而,国泰与它持有股份的同城冤家—港龙的关系却始终紧张。1990年英资背景的国泰及其母公司收购港龙控股权时,将到手的内地航线拱手让给了后者,专心拓展国际业务,却没想6年后由于中资参股,在这场博弈中,又丧失了对港龙的控股权,到嘴的肥肉泡汤了。目前,港龙已快速成长为每星期提供超过300班航班,飞往内地23个航点,网络覆盖最广泛的非内地航空公司。而受香港航空协议的限制,国泰欲重返内地,却始终无法绕开港龙,真可谓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几年激烈的航空竞争促使这种关系越发剑拔弩张,甚至不惜对簿公堂,国泰虽然是港龙的股东,但实质上一直都在抑制港龙的发展,比如反对港龙开辟澳洲、欧洲等国际航线;反对港龙添置大飞机;而国泰每年都百折不挠地申请要飞内地,港龙亦是反对。

  由于国泰的打压以及航空业油价高企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港龙经营困难,业绩逐年下降。而拥有港龙43%股权的国航,从公司经营的目的出发,也希望港龙能够有良好的业绩,但事与愿违。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国航和国泰的关系,以及国泰进入内地市场的航权,而且香港与内地航空公司、航权之间的竞争,也不利于香港回归后整个呼吁创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

  这显然是陈南禄不愿意看到的。而国航近几年高吹“联合”号角、寻求成为一家更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运营商,它显然也期待一个共赢的局面,国航少将出身的董事长李家祥表示:“国航这几年的战略不是竞争而是竞合的战略。以联合促发展,以整合提升能力。国航已经与全球39个航空公司有不同的合作关系,包括加入星空联盟。通过合作国航已尝到甜头。”此次交易中,国泰的国际化运营网络和经验,已让李家祥壮志凌云,他说:“一切都是美好的。”

  目前,这场婚宴已圆满完成,一切看上去水到渠成。

  股权换和平

  与其说这场联姻是化干戈为玉帛,倒不如说是以股权换和平。市场很难评测,究竟谁才是这场婚宴中的最大赢家。

  似乎大家都得到了各自想要的。国泰取得了梦寐以求的内地网络,而港龙身份和地位至少保留6年,国泰在确保完善自身航线申请的同时,可充分利用港龙已有品牌和资源开拓香港往北京及上海航线,互补双方航线优势,减少恶性竞争,同时亦为2008年

北京奥运的庞大商机铺路。

  国航得到的也不仅仅是真金白银,李家祥说出心中的精明算盘:“国航出售港龙的估值是合适的。交易刚刚宣布,就传来两岸包机经常化的消息,港龙的估值会逐步下降;如果两岸直航,港龙的价值更会下降,因此这次出售港龙,国航得到了很好的收入。”在包机常态化后,归属国泰对港龙也是有利无害。

  最重要的是,国航也将得到交易之后隐含的更大利益。因为国航不但可以分享国泰的利益,并且透过国泰影响港龙,更为重要的是,双方签订的运营协议将国航、国泰、港龙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在内地-香港的航线上,双方将全面实行代码共享,并在联营航班上“成本共摊、利润共享”。

  这其中最为重大的“实惠”,就是国航将得到国泰和港龙在内地的客运销售网络,总经理由国航担任,未来港龙和国泰可以派驻一个销售经理,但在产品设计、开发、运价发布、代理人管理和销售管理上,统一由国航负责。

  经估算,目前在内地-香港航线上穿梭的身影,主要是国航、国泰、港龙和东航,国航整合了三方销售网络后,就相当于垄断了京港线,并在沪港线上占据半壁江山;再加上港龙在其他二线城市的销售网络,国航最终将在内地-香港航线上占有绝对主导权。而同样,在开发港澳台市场上,国航可以从此借助国泰港龙的基地中转,将内地的旅客运往世界各地;这等于国航变相扩大了航线规模,拥有了北京、香港双枢纽网络。

  “我们实际上是以17.5%的股权合作,实现了50%的业务合作,放大了股权合作的能量。” 这样的合作,对两家航空公司降低成本、充分利用各自的网络和优势都有好处。

  不过,人们的担心在于,国泰将自己内地的客户终端“外包”给国航后,由于两者在服务品质上的差异,国航是否能够服务好这样一批优质客户。但“落差”的存在势必将刺激内地航空公司更积极提高服务质量,对整体市场及消费者都有正面影响,可算是多赢局面。

  另一方面,融合肯定也会带来防止垄断的呼声。香港部分议员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但目前国泰与港龙只有5%的航线重叠,双方主要在不同市场竞争,而且在香港高度开放的市场下,双方仍面临来自不同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的挑战,同时由于隶属不同航空联盟,国泰和国航的合作也仅仅限于大中华区。

  谁家欢喜谁家愁

  在一场婚宴中,有得意者,也必有失意者。

  随着一个亚洲航母“大佬”的形象日渐清晰,已开始对外界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一方面是国泰和国航的踌躇满志,借着内地与香港进一步开放空运市场的东风,国泰赢得沪港航权的夙愿终于有了进展。这样的做法,不仅是为了争夺这条航线上的利润,国泰一再强调:“市场空间足以容纳国泰进一步参与进来,”更重要的在于做大市场

蛋糕

  即便国泰航空只能分得内地市场的一小杯羹,对香港能否保持地区航空中心以及进入内地的门户地位也意义非凡。因为如今,每年大概有800万人通过亚洲其他航空中心(非香港)进入中国内地,这一战场恐怕不容失去。

  而另一边,失意者的脸庞也显得格外落寞。从战略地域看,国泰和国航的联合正好是中国内地一南一北两个极地,横贯整个

中国经济繁华地区,一方面可以通过强强联合分享内地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南北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压缩另外两家大型航空公司——东航和南航的生存空间,使航空市场处于南北夹击之中。

  这越发让东航和南航落在了后面,这两家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末上市以来,就表现得不如人意,两者均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

  事实上,南航目前的股价,大约是10年前发行价的三分之一左右,去年年底,以广州为基地的南航,刚刚宣布建立北京分公司,执行广州、北京的双枢纽战略。这一招并未算准,由于南航与国泰的地理位置接近,现在又与国泰的网络布置、双枢纽战略相似,将在此轮重组中受较大冲击。

  而对东航来说,受冲击更大的将是一直由东航旗下的中货航把持的上海航空货运市场。此前,国航一直积极撺掇将旗下的国货航与东航旗下的中货航合并,但东航反应冷淡。而这次与国泰交叉持股后,国航称将与国泰在上海设立合资货运航空公司,其中国航持股51%,国泰持股49%。

  对这样的市场变化,国航占据了上风,东航则只能“表示意外”。不过,在未来,国航“也不排除与东航,甚至南航四方合作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货运航母的诞生并非天方夜谭。而国航已经在实施其大集团战略,它垄断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的雄心已渐渐显现。

  没有人会怀疑,中国航空业还有进一步合并的空间。近来,花旗集团更是大胆预测国航与国泰将于2008年合并,打造市值886亿港元的航空公司,国航集团最终将成为国航国泰合并后新公司的大股东,持股41.3%。

  不知道这是否是“哥德巴赫猜想”,但不论结局怎样,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并不希望中国只存在一家航空公司。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