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日渐成为未来电视消费的主流,带动上游液晶面板业的风生水起。三星与索尼合资,LG与飞利浦结盟,台湾友达则购并广辉,比产能,考技术……但最值得关注的是整个液晶产业链条的环环相扣与息息相关,液晶面板的竞争更应着眼未来液晶电视的大热走势……
撰文:陈映
电视机更新换代的热潮席卷而来,高清电视亦是曙光在前。液晶电视瞅准时机高举价格利刃,立下要在2010年占据全球电视市场过半江山的“军令状”,势欲将等离子电视、背投和传统CRT电视逼宫下马。
液晶电视产业的澎湃引动了上游面板产业的汹涌。液晶面板是电视乃至电脑、手机等液晶屏幕最为关键的核心部件,大约占据了液晶屏幕80%的成本,吸引了众多玩家。
LG、飞利浦在1999年组建LPL(LG. Philips LCD Co.);消费电子巨头索尼与面板巨头三星电子于2004年各出资10亿美元组建S-LCD,意欲实现“双赢”;台湾玩家众多,“面板五虎”友达、奇美、广辉、华映和瀚宇彩晶雄踞业界,2006年友达购并广辉,更是掀起液晶面板业的一场冲击波。
玩的就是规模
与广辉合并以后,友达一举实现大跃进,拥有 4座5代线和2座6代线,傲视群雄;全球供货比重也由先前的13.6%攀高至19.4%,比肩三星电子和LPL的21%。具体到各条产品线,新友达在笔记本电脑(NB)面板上已是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第一;在液晶显示器面板方面与两大组合不相伯仲;在当前增长最快的液晶电视面板领域,也整合广辉之力,拉近了与夏普等液晶电视厂商的供货关系。
新友达的横空出世令业界为之侧目,也让索尼、三星、LG等巨头为之震惊。面板产业的投资是一条不归路,谁也输不起这场战争,任何风吹草动都必须小心应战!新友达拥持合力,逼入三星、索尼、LPL的游戏阵地,重分天下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面板业之争陡添变数,后三者势必力捍阵地不受侵犯。
实际上就在友达和广辉宣布合并3天以后,它便联手索尼各自再追加10亿美元的投资,在韩国建立第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向世界宣布了其通吃8代线、决战未来大屏幕电视面板的决心。据介绍,这条8代线月产可达5万块面板,2007年末投产。双方的合资企业S-LCD 公司已宣布,今年公司计划液晶面板的销售收入将达到41.9亿美元,这一销售目标将是去年S-LCD 公司销售收入的两倍。
三星电子公司是排在LPL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制造商。它需要利用索尼公司品牌知名度迅速进入高速增长的液晶电视市场。索尼公司是日本消费电子巨头,由于在液晶方面的投资不足,亟需借力三星在液晶面板方面的力量,为它扩大液晶电视产能提供上游元部件供货保障。这一场联手,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
索尼、三星和友达较上了劲,飞利浦和LG也不愿输阵。后两者组建的LPL仍然被认为是液晶面板的龙头,是去年全年面板销售额的冠军。但其地位正在受到强烈的冲击。
面对新友达,LPL适时在4月27日宣布了自己在京畿道坡州的第7代液晶面板工厂的竣工消息,在产能规模上给对手以重拳一击!这家投资5.3万亿韩元(约合56亿美元)、建筑总面积约31万平方米的工厂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厂。而且,在新友达整合未最后完成、三星和索尼的S-LCD新厂生产尚有待有时日的情况下,这家工厂已经可以给LPL带来9万块面板的月产量。因此,三大组合鼎分天下的格局已定,但规模一战结局悬乎。友达和广辉即使携合并之势,要想在产能规模一战坐稳头位,不易也!
点评
液晶面板一向有“吸金巨兽”、“钱坑工程”的别称。按平均水平估算,一条标准5代生产线至少要投资10亿美元,一条6代线需要20亿美元,而一条7代线全部投资高达40亿美元,等同于一个美军正常的航母编队的费用。
因此,进入面板行业的竞争游戏,首要的一关便是比投资,比产能,比规模。唯有大者能够生存!小动物最后只会成为别人的早餐,这恐怕是友达和广辉为什么要合并的最重要原因,也是索尼、三星、LPL对这起合并如此重视的原因。
技术才是话语权
面板产业讲求产能规模,但最终决定谁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的是市场和获利的能力。
合并广辉以后,新友达得以巩固在显示屏和NB显示器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且成为第5、第6代线的霸主。同时拥有两条第6代生产线将给友达带来产能上的优势,特别是在32英寸和37英寸的面板市场上。2006年市场普遍认为32英寸的面板将是液晶电视面板的统治者,而第6代生产线能够很好地胜任32英寸面板的生产。因此,新友达的董事长李火昆耀在发布合并宣言的时候就放出豪言,“预计最迟一年之后,友达将全面超越竞争对手,成为集LCD(显示器)、NB(笔记本电脑)、TV(液晶电视)3大产品线世界第一于一身的面板‘三冠王’”。
但事实上,新友达在当前大家争抢的“金饽饽”—液晶电视面板市场势力仍然薄弱。现在的液晶电视正在走出“小屏幕”,步入“大屏幕主导时代”。而在此“屏”定天下的战役中,新友达在产品次代进化和技术更新方面落后了,“三星+索尼”以及LPL早就大跨步地走向第7代、第7.5代甚至第8代生产线。
时间刚刚跨入2006年的大门,三星电子和LPL便几乎同时宣布各自的7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开始批量生产。而LPL于2005年投资建设的7.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也已于年初提前开始量产。
众所周知,液晶面板生产线按尺寸大小划分世代。越是新一代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面板的面积便越大,而在切割大屏液晶屏时,将会更加经济。若以45英寸产品来看,6代生产线仅能切割4片,但8代生产线可以切割8片,生产效率是6代的2倍。因此,次代的进化水平便直接反映着大尺寸面板生产的技术能力。
三星和索尼再次联手打造的第8代生产线正是瞅准了大屏液晶电视的需求不断扩大的机遇。但目前,在大尺寸面板方面,最有炫耀资本的当属LPL。它在日前推出一款100英寸的液晶面板,刷新了由三星去年3月创下的82英寸纪录。
点评
率先进军更高次代生产线是一项挑战,巨额的研发成本很有可能使“前锋”成为“流血刀锋”。但在科技产业中原地踏步,才是最大的风险。有技术,才有话语权,这是面板产业竞争的第二条法则。更高次代的生产线在建成并掌握好良率以后,其生产的效率将越高,而成本越低。新友达必须擦亮眼睛,加快速度!
1+1的答案
不同于其他产业市场,液晶面板打的都是“组合牌”,无论是产量规模战,还是技术产品战,组合能量的最后发挥都绕不过双方合作的协调以及整合的优势。而且,面板生产其实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游,其市场的开拓必然受到上游材料和下游应用的制约:需要上游玻璃基板等零组件与设备产业的支持,也必须拿到电视厂商等下游应用整机产业的订单才能够生存。因此,组合如何强强互补,如何实现产业链的整合优势将是这一场游戏中颇有看头的一个戏段。
LPL依仗LG和飞利浦的雄厚财力,以及双方在电视和显像领域的独到技术,多年以来在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都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步入2005年以来,LPL所面临的困境逐渐显现出来。随着面板尺寸的增大,设备投资额飞速攀高,但飞利浦却在去年年末将整体持股权降5%至32.9%。核心资本力量的一方减持股权的消息让一些人开始担忧这一组合的前景。
LPL未来会怎样?其组合股权关系的转换将会是一个要害的因素。相对于这样一种还存在变数的合作关系而言,三星和索尼这两个死对头的合作更像是一个绝配—三星独步面板技术,是显示器领域的领导品牌,而索尼则在液晶电视品牌方面拥有较强影响力,双方的优劣势很好地实现了互补,并且占据了电视产业链下游的两个最具号召力的品牌。
这次它们通过加强合作,提升的肯定不只是产能和技术,也不仅仅是它们在液晶面板市场中的份额,它们的上下游整合程度将空前强化,在新一代面板标准和液晶电视标准制订方面也将掌握更多的主导权。
友达并购广辉,普遍被认为是一个优势互补的完美组合。因为明基为友达第一大股东,BenQ已宣布的5C策略中,液晶(crystal)占据核心地位,友达正是这一“C”的代表,而广辉的原东家广达有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的地位,两者合并以后必将大大增强显示器面板领域下游整合的能力。
广辉的加入还带来了其原有客户夏普、东芝、三洋、JVC和日立等全球液晶电视龙头厂商的订单。而且,夏普已经表示,在3月开始的新的财年里会将液晶显示器的产量提高50%,到2008年实现32英寸液晶电视年产2000万台的规模。夏普自有面板生产线的产能肯定跟不上这个扩张计划,因此友达未来必将受益。
有了广辉,友达在液晶电视领域上下游产业的集成深度进一步加深,可望吸引到更多零组件厂的配合。但LPL和三星、索尼组合拥有强势自有电视品牌,它们终端方面的力度是新友达难以企及的。如果将来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电视品牌大厂缩减外购比重,那么友达在电视面板市场的地位将会受到严重挫折。
点评
LG飞利浦、索尼、三星拥有难以取代的资本,它们本身都是世界级的消费电子品牌,其下游消费终端的支持能力与其上游面板产能互为稳固的基础,只要其液晶电视销售红火,就可更好地抵御产业供需循环的风险。因此,友达购并广辉,固然有“大”的好处,更有“大”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