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企业再造:管理的一次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8日 16:35  《中外管理》

  文/胡 山

  如果想让企业重新焕发活力,那么,不妨尝试一下企业再造。

  在1990年代的各种管理思想中,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最能代表那个年代,并且其影响力能够得以长盛不衰的管理思想,那么当属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的“企业再造”。

  经济社会需要一剂“猛药”

  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经济社会普遍接受的还是亚当·斯密“社会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由于分工,带来了效率的提高。

  分工推进了劳动者生产知识的专业化,促使劳动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工作技能,从而提高效率。分工也使得劳动者长时间专注一项或少数几项工作,从而减少因更换岗位而增加的成本。另外,由于新发明和新方法,一部分工作和工序可以交由机器替代。

  社会分工的结果带来了经济世界的极大繁荣。然而,也给企业的持续发展套上了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一个连贯的业务流程分解成若干个支离破碎的片段,既导致劳动者技能的单一化,也增加了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

  并且,在分工理论的主导下而形成科层制,成为当时企业组织的主要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科层制导致许多规模庞大的公司组织结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信息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以至于难于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当时较为普遍的“大企业病”现象。此时的经济社会,急需一剂“猛药”。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再造理论应运而生。1990年,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文章,率先提出企业再造的思想。

  “再造”和它的四个关键词

  “再造”的含义,就是重新开始。哈默指出:再造的意义不在于对现有事物进行修修补补,也不是不触动基本结构而做的一些渐进式变革。“再造不是搞拼拼凑凑,不是搞大杂烩,也不是给现行制度配备应急装置,使它运作得较好些。”哈默说。

  在1993年哈默和钱皮撰写的《企业再造》一书中,两位作者提到:企业再造的真正含义是要抛弃长时间来所运用的工作程序,重新探索为使公司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向顾客提供价值所必需的那种经营活动。再造一家公司意味着要把旧的制度扔到一边,推倒重来。它含有这样的意思:回到出发点,开辟一条做好企业经营工作的更佳途径。

  这两位研究者给“再造”界定了一个规范的定义:“再造”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的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地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这个定义包括了四个关键词:

  基本的。两位研究者认为:一家公司要实现再造,首先要确定必须做的业务工作是“什么”,其次才确定“怎样”去做。再造意味着任何事物都不是理所当然。它并不注重事情“现在是”怎样,而是注重事情“应该是”怎样。因为,要着手进行再造就不应有前提,也不应以现有的事物作为再造的起点。实际上,要进行再造的公司,就必须对当前大多数业务流程所已经接受的假设加以警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