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外团队管理方法比较(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 14:55 《商界评论》杂志

  要素三:建立标准

  执行不力的原因往往不是不能,而是不会——不知道应该按照什么标准和步骤去做事,要想打造执行力,就必须要建立标准,让员工知道应该按照哪些步骤去执行。

  标准化的管理贡献是什么?

  1.从过程抓起,确保最终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标准的建立是一个员工的再加工过程。员工来你这里时,各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工作背景、性格背景,做起事情来自然“各显神通”。当大家都按照一个标准做事情,工作的过程有了目标和统一的路径,便于主管从过程抓起,随时对下属工作质量进行检核、评估、检讨。

  2.经验总结和培训,降低执行难度:

  标准化本身就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再创新,出错的概率就会小,工作的效率就会高。

  中外对比:

  内外资企业在团队管理上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每一个外资企业都有一本厚厚的标准化手册,外资企业所有关键业务环节,员工做事都有可以依循的标准,比如——

  人和事的标准:大到新产品上市推广的步骤,小到一个客户拜访的标准,甚至细致到海报的张贴标准方式、客户的异议回答标准话术……

  物的标准:货物的进销存流程标准、货架陈列/堆头陈列的标准、办公室内务的4S标准、办事处的业绩看板书写标准……

  财的标准:费用的申报核销标准、票据的传送使用标准……

  内资企业很少有标准,即使有,也往往流于形式。他们不注重工作的过程,他们更注重结果管理。

  新品上市,内资企业多数不会规定各地的上市步骤和排期,更不会规定什么店内拜访步骤,他们会告诉各位区域经理——产品给你、促销费用给你、销售提成激励政策给你、平台在这里,你们放开手脚玩吧!

  在标准化管理这个问题上,我完全赞成外资企业的做法,而对于标准化管理大家常存在的异议,在此解答。

  问题1:标准化会造成僵化?

  解答:错!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完全是团队竞争——不是单兵较量,而是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之间的PK。两支军队对垒打仗,当然应该军纪严明整齐划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问题2:“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解答:有人会说,销售这个东西是很复杂的,对付不同的经销商、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竞争环境用的方法不一样。这东西没办法标准化、具体化。

  我不这么看!

  行军打仗变化够多吧,看看孙子兵法,5000多字,80%的篇幅都在教大家怎么选有利地形、怎么选择行军路线、怎么侦察敌兵人数、怎么派间谍、怎么用水火攻击敌人等具体动作……

  扪心自问,不管是区域市场规划、经销商管理、客户谈判、促销计划拟定,没有规律可循吗?不能具体化变成知识产品,甚至做到相对标准化吗?不可能!

  问题3:我在公司推行过标准化,但是阻力太大,大家都说太复杂,不愿意干!

  解答:对内资企业来讲,直接建立全套的标准化手册不现实,员工受不了,企业的管理系统也不支持。可以先从关键环节建立起来——比如客户标准的拜访步骤;费用的申请审批、留档、审计;经销商的开设申请和资料维护;应收账款的审核控制追讨程序等。在这些敏感环节上迅速建立一套标准也是可行而且是有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你的团队稳定运行。经过一段时间运行、提升和习惯之后,再逐渐追加标准化管理涉及的方面和内容,最终标准化管理系统就能平稳过渡,逐渐成形。

  点评:

  中国功夫PK西洋拳,培训环节我们输了。标准化环节又输了——输在中国人根本不信这一套。

  要命的是这两个环节就是员工的再加工过程。

  显然,内资企业所面对的局势已经很危急了。

  要素四:监控机制

  执行力是管理出来的,这就需要监控和检核系统的搭建。

  1.结构决定功能:重点工作必须设置专职或兼职检核督办部门,比如这几个月那么多促销费用在下面花,谁下去审计?是财务部人员,还是要求各级经理必须调出当地的财务档案进行检查?

  2.中转管理平台:总部不可能直接监控到全国市场一线,还要有各地中转管理平台(分公司办事处工作站以及各级主管)的设置,逐级监控才有效。

  3.通过改善考核指标,促进中转管理平台检核职能的落实:管理什么就考核什么,各级干部的考核要和公司期望他们检核内容相吻合。

  4.信息汇报:监控的结果要汇报,从信息汇报形式上可能有销售日报表、月度述职报告、内部网站、月会周会等。总部随时掌控各地的监控信息,快速反应,闻风而动.管理不滞后,监控才有价值。

  5.监控核心内容——员工行踪和工作绩效:业务管理难度在于业务员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在主管视线之外甚至在外地单独作战,你无法知道他在干什么?监控系统的精度要求因企业不同实力、不同发展阶段而不同。但基本原则一定要做到——主管一定要知道他的下属昨天的行程如何,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中外对比:

  在监控检核环节,内资企业劣势明显。

  1.从管理理念上讲:内资企业的决策者大多没有经过成熟的管理教育,当年无知者无畏,带着一帮兄弟创业,打出个江山,天真地以为“我知道我们企业管理制度有漏洞,但是,我们企业好人多坏人少”。相反,外资企业是从制度监控来“确保员工是好人”,或者说“坏人在这里没机会,伸手必被捉,犯罪成本太高”。

  2.从组织机构上看:内资企业不但普遍监控部门缺位,甚至连中转管理平台都没有——不少销售到了几十个亿,团队几千人的企业,全国很多地区都没有设立办事处分公司,上千个员工都在出差跑单。再加上缺乏正规的月会述职制度,这几千人肯定就全部放羊——凭良心干活了,这种管理状态在外企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

  3.从制度积累上看:中国的企业在管理流程制度上的积累肯定比较稚嫩,报表系统简陋,员工行踪根本不在上级掌控之中。相反,国际企业历史比较长,有多年来在多个国家多个市场运营的经验和积累,管理制度比较严谨。

  4.从考核系统上看:内资企业急功近利,更关注销量回款的完成和利润的实现,在销量能完成的前提之下一切支出都尽量压缩。所以在内资企业看来,开月会、建立管理报表管理员工行踪、监控各地的铺货进度、促销进度、设置中层管理干部和各地管理平台等都不是很必要,甚至终端铺货生动化也没必要,找批发商把量冲起来最重要!内资企业对管理员工行踪比较感兴趣,但是主要目的是看员工有没有虚报差旅费,不是看员工每天的过程绩效。

  结果是什么?

  外资企业不容易乱——他们的文件管理客户资料管理早已规范,不会出现年底发现客户合同丢失的笑话,也不会走一个销售人员就带走一群客户;他们的费用管理有严格的审核程序,账款管理有成熟的程序,出现大量烂账的可能性不太大;他们的员工不管销量任务能不能完成都不容易偷懒,因为总部不停地监控你的行踪、检查你的市场终端表现和过程指标……相反,几十亿上百亿的内资企业,这种管理混乱的案例比比皆是。

  点评:

  中国功夫PK西洋拳,监控环节劣势明显。“用人不疑”的古训,其实一部分聪明的内企老板也不相信。他们信奉“用人起疑,疑人也用”。从这个角度讲,在监控观念上,内企水平参差不齐,但中国的内企老板并不缺心机。

  最重要的是监控不仅需要建立运行整套的检核、追踪报表制度,还要打破结果管理的思维定势,开始过程管理。

  这就难了,过程管理是要付出成本的,而且“全套的监控检核追踪报表和制度”我也不会呀!

  监控环节,内企输了,输在急功近利,不相信过程管理;输在经验浅薄,没有监控制度管理的积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