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组织修炼的教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06:58 《管理学家》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设有一个组织学习中心,主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这个中心“修炼”过的经理人员,很多来自壳牌石油、AT&T、福特汽车、克莱斯勒、摩托罗拉、苹果电脑等19家知名企业。甚至质量管理大师戴明(Edwards Deming),也曾到这里“回炉精炼”。据中国一些学者的介绍来看,这个中心能炼出管理上的“灵丹妙药”,比太上老君的八卦炉还要管用。更有甚者,还有不少人给圣吉冠以“学习型组织的教父”、“新一代管理大师”等头衔,并称他的代表作《第五项修炼》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一个能引起这么大动静的人物,肯定有某些不同凡响的地方。本文试图揭开其中的奥秘,看看圣吉的名声是怎么得来的。

  大凡出色的管理学家,往往具有某种跨学科优势,他们能够以“第三只眼”看管理,获得新的视角和感悟,彼得·圣吉就是其中一位。他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并于1970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航天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最终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学习管理。这期间,圣吉很快被导师佛里斯特(Jay Forrester)教授的“系统动力学”所吸引,并试图提出整体动态的管理新观念。1978年,他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他留在斯隆管理学院从事管理咨询,继续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模拟演练等“修炼”方式相融合,从而发展出一整套“学习型组织”的操作方案。同时,圣吉还是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LO)的创始人兼主席。

  学习型组织的提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学家赫钦斯(Robert M. Hutchins)1968年出版的《学习化社会》,理论上则是由阿吉里斯与舍恩于1978年合著的《组织学习》奠定了基础,而在实践操作上,由彼得·圣吉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大面积推广。此书为圣吉带来了极大的荣誉,1992年获世界企业学会(World Business Academy)最高荣誉—开拓者奖(Pathfinder Award)。美国《财富》杂志认为,彼得·圣吉所致力探讨的管理模式,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管理技术。《美国商业周刊》也推崇圣吉是“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

  随着《第五项修炼》的成功,圣吉又与同事在1994年合作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在1999年出版了《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在2000年出版了《学习的学校:教育者、父母和关心教育人士的第五项修炼实用手册》等其他著作。这些是对他提出的管理模式加以完善和拓展。近年来,圣吉的视野延伸到人类的未来,出版了《修炼的轨迹》,致力于探讨如何转变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毋庸讳言,圣吉的声望,主要来自于工商管理的咨询实践领域,而在理论界,主流学者似乎对他还采取观望态度。他至今在麻省理工的头衔还是高级讲师(senior lecturer),似乎就有另一种意味。国内有许多文章称其为“教授”,并不符合实际。实际上,在教授的名分已经泛滥的中国,突出“讲师”这一身份并不会降低圣吉的身价,反而更能显示出麻省理工在学术上的较真精神。显然,圣吉在学术上是“兼职”(高级讲师在美国并不标志学术水平高低,而是表明属于part-time教职),而在管理咨询业中才是专职。关于学习型组织,圣吉的贡献在于推广,而不在于学理。他不是一个学究,而是一个反思者。了解圣吉的学说,一个附带收获就是能够帮助人们区分学术和思想,进而区分理论家和思想家。有许多人对理论家和思想家分不清,只注意二者的联系而不注意二者的区别。一般来说,理论家重在学科范式的提出和完善,突出逻辑,而思想家重在做启发性的反省和探究,突出醒悟。就以圣吉喜欢的佛教为例: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僧中,深究大乘义理的玄奘是当之无愧的理论家,而凭借直觉顿悟佛理的慧能则是不折不扣的思想家。圣吉在管理领域掀起的浪潮,与当年六祖惠能主张的禅宗风靡中国有十分相似的地方。所以,在组织学习方面,阿吉里斯和舍恩属于开创性的学者,而圣吉则是主持洗礼、布道传教的“教父”。阿吉里斯的落脚点在“Learning”,而圣吉的落脚点在“Discipline”。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