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式管理的和谐基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 01:47 中国经济周刊

  ★文/曾仕强

  很多人推崇中国式管理,很多人重视中国式管理,也有一些人至今仍然否认中国式管理的存在。他们认为,管理学完全是由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学者们探索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不存在中国式管理。读一读舒化鲁的新书,或许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该书超越了西方管理学的理论框架,直接基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理论之上,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在欧美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理论中,最为缺乏的就是系统思考。也正是这种缺乏,彼得·圣吉才在他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对系统思考给予了无以复加的强调。正因如此,才使他这一著述风靡全球,被誉为九十年代管理学圣经。而《企业规范化管理标准体系》直接继承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古代文化中系统思考方法,不留痕迹地运用这种系统思考的方法,建立了一个与西方大不相同的企业管理理论体系。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五行理论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者呈现为一种相生相克和相济相制的关系。作者发现企业的构成刚好也是五个部分,即目标体系、组织架构、岗位角色、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并且这五个部分相互之间也是这样一种相生相克和相济相制的关系。

  在西方管理学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对立矛盾关系,要让作为被管理者的下属做好工作,只有不留空白的严格控制才能达成目的。远远没有意识到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没有人将这种和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纳入探索视野。而舒化鲁在新书中,不仅把谋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和谐,直接作为管理本身必须达成的基本目标,并且提出了达成这种和谐关系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以及实施的具体行为标准。

  尽管作者没有用到“阴阳交合”、“刚柔相应”、“中正”、“太和”等易学概念,但作者在该书的分析和探索中直接运用了易学中的和谐思想,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企业组织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关系。作为管理者的一方,不能随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被管理者,必须通过沟通达成理解,再通过理解消除不可避免的差别所可能带来的对立和矛盾。

  尽管在西方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以通用电器总裁韦尔奇为代表的新一代管理大师们,也非常注重沟通在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但他们远没有把它与企业内部组织和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结合起来。这却是中国式管理所具备的固有特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西方管理学大步转向了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但它对人本内涵的界定却是含混模糊的。作为被管理者的人,在西方管理学中,仍然没有摆脱被管理者差使的工具之地位。

  而舒化鲁明确地把作为管理对象的人确立为一种主体性存在,强调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强化对被管理者的尊重、信任和关怀,使被管理者对应于其努力和贡献的大小,从这三个方面获得利益满足,进而达到安人和爱人的目的。这却是西方管理学从未涉足过的。

  中国式管理,不仅有其广泛的实践探索,而且其理论归纳也已日趋成熟。《企业规范化管理标准体系》一书,就是证明。

  作者简介:

  舒化鲁,中国企业规范化管理专家。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汉威中兴企业管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北大纵横企业规范化管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

  作者:舒化鲁

  定价:138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