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企业要挖掘未利用的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 09:37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华芳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主角,在经济学理论中,企业焕发的光彩也不亚于真实世界。早在1937年,科斯就发表了一篇对后来的企业理论影响深远的文章《企业的性质》。但事实上,正如彭罗斯在《企业成长理论》中展示的那样,科斯并没有在文章中定义“什么是企业”,而更多是在讨论“企业可以节省市场的交易费用”与“管理企业需要的管理费用”之间的权衡。科斯认为当这两种费用在边际上相等的时候,企业的边界也就被确定了。

  与科斯不同,彭罗斯并不特别关注“企业的边界确定”问题,因为对彭罗斯来说,这并不是重点所在。企业一直就是作为一种管理组织而存在的。而且企业不是僵化的,企业研究也不是边界确定之后就完事了。企业就像是有机体一样会成长,尽管其成长并不一定表现为产量增加之类的业绩。

  早在1959年,彭罗斯发表《企业成长理论》的第一版时,就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其后她不断完善“企业成长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被概括为:企业是建立在一个管理性框架内的各类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的成长则“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从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看,企业的成长就是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过程。

  这个观点与科斯的到底有什么不同?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更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与节省交易费用之间的区别,似乎没有彭罗斯想象的大。科斯尽管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是企业,但后来威廉姆森等人在阐释科斯的《企业的性质》,提到了企业存在的一个理由是:市场来做同样的事情,交易费用过高。而且真实世界里存在的企业也证明,管理上的改善的确能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业绩。这与“更有效利用资源”几乎是同义反复。

  不过彭罗斯的理论看起来更符合真实世界中的企业成长的情况,这也使得她被尊为“企业成长理论”的创始人。考虑企业的成长情况,这凸现了彭罗斯与科斯等人的不同之处。相比较而言,科斯等人的观点过于静态,而彭罗斯坚持应该考虑企业“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过程”就动态化了,因为这正是企业成长的过程。

  如果说彭罗斯所谓的“更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还没有完全脱离科斯开创的新制度经济学的思路,那么其深化“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过程”这一点则是创新之处了。在现有组织管理结构下,要实现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对未利用资源的有效扩展,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企业家”。在第三章中,彭罗斯探究了企业家对于企业成长的含义,才能、野心、判断力并不是彭罗斯对企业家的专有标签,这些词汇曾经在熊彼特关于“企业家”的论述中也得到了重视,或可以说,熊彼特启示了彭罗斯对于企业成长的理解。

  熊彼特理论的痕迹还表现在彭罗斯对企业成长期的论述中。彭罗斯指出“未利用资源”不仅来自企业内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企业新吸纳的社会资源和市场份额。一旦企业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换句话说,企业有效配置了这些资源,企业便获得了成长,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期。这与熊彼特对“创造性破坏引致经济周期”的看法异曲同工。

  当然彭罗斯注意到了细节,指出企业吸纳新资源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企业的兼并与扩张行为。彭罗斯进一步指出以“企业家”为首的管理团队对风险与不确定性、资产的专用性与异质性的作用。彭罗斯关于风险与不确定的看法,像是对奈特的回应。奈特最早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可以通过概率计算加以规避,而不确定性永远存在。彭罗斯认为一个成长性企业的管理团队必须有恰当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这得依靠对资产专用性与异质性,以及与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

  让我们重新认真思考一下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的意义。在解释企业的边界的时候,科斯认为当边际上的管理费用与交易费用相等时,即一笔业务通过企业自己做和从市场上直接购买的成本一样时,企业的边界被确定了。而彭罗斯解释的是什么在决定“边际上的管理费用”,答案是“内部的管理结构”。这正是企业不同于市场之处,“内部”才决定了企业能否有效利用还“未利用的资源”,同时也限制了企业能在何种程度上有效利用资源。这为我们重新认识企业提供了一种选择,在经济学而言,多一种选择是好事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