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2006管理十大变化:管理思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 11:35 新智囊

  2006年,中国企业管理在变化的湍流中寻求突破。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企业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变,迫使管理者必须快速掌握管理变化以及管理趋势,从而达到以变应变。为此,《新智囊》编辑部对100位管理者进行了调查,经过归纳和梳理,总结出了2006年十大管理变化,供管理者参考、借鉴。

  本部分责任编辑:杨云龙 赵敏 冯宗智 郑雪芹

  从拉车“看路”到抬头“望天”

  从《执行》到《蓝海战略》再到《世界是平的》,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让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从聚焦管理细节发展到关注思维层面的大势

  眼下一本书正在热销,这就是《世界是平的》。不久前,该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亲自到中国进行推销,据他的估计,此次中国之行大约可以卖掉130万册以上。对于不算火爆的中国管理图书市场,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成绩。回顾这几年,能达到这个数量和关注度的也只有《执行》、《蓝海战略》这两本书。

  尽管管理图书的销量不尽然能反映出中国管理需求的变化,但是至少可以反映中国管理者对于管理热点的关注。摊开《执行》、《蓝海战略》与《世界是平的》这几本书,不难发现,这几年,中国的管理者对于管理的关注正在从“细节”走向“战略”再提升到“思维”层面。

  目光为何转变?

  2003年,当《执行》的中文版上市的时候,联想控股集团总裁柳传志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就我个人对企业经营的理解,决定一个企业成功的要素有很多。其中,战略、人员与运作流程是核心的三个决定性要素。正像本书两位作者所指出的,如何将这三个要素有效结合起来,是很多企业经营者面对的最大困难。而只有将战略、人员与运营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决定企业最终的成功。结合的关键则在执行。”

  作为中国管理者的代表人物之一,柳传志说出这番话正是联想三年战略失败,整个联想最痛苦的阶段,这番话也恰恰说出了联想的败因。这也是当时困扰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这段时间里,中国几个著名的代表企业联想、长虹、海尔、TCL等等都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无法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直顺风顺水的中国企业开始反思企业的执行力问题。以至于,这期间各种打着“执行”二字的图书都可以风靡一时。

  2005年,说着很有韩国特点英语的W·钱·金教授带来了又一场管理风暴,这就是《蓝海战略》。时至今日,很多人还常常将”蓝海”二字挂在嘴边。

  在中国企业之间竞争到几乎两败俱伤的时候,《蓝海战略》的无疑是一副去火良药,它把管理者的视野带到了另一个空间——超越竞争。尽管有不少批判这本书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蓝海战略》说出了一个企业理想的战略模式,但只是试图解决而未能真正有效解决的难题之所在。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对企业实践进行“解释说明”的角度看,《蓝海战略》提出以创新作为战略思维的突破点还是赢得了绝大多数管理者的认同。

  如今,《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横向思维”观念。在全球化趋势在中国表现得越来越强烈的时候,管理者的视野已经不在局限在企业之内,而是寻求更多的协作以创在机会。正如弗里德曼认为本书的卖点:“世界正处于变化之中,原有价值观建立在纵向指挥和控制的基础之上,现在的价值观则转化为横向模式,通过沟通与协作实现”。

  除此之外,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日益重要的地位,中国企业开始寻求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利益。六年前,弗里德曼在《凌志车与橄榄树——理解全球化》一书中强调“全球化”,并指出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会发挥领导作用。而在新作中,弗里德曼再一次刷新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中国、印度等行进在高速化道路上的国家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弗里德曼一再地强调,中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承担管理全球的一些责任。

  正是处在这样的一种潮流之中,中国管理者对于管理思潮的关注才达到如此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这种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管理者正在努力与全球管理接轨。

  没有“执行”也不行

  从《执行》、《蓝海战略》到《世界是平的》,尽管这反映出了中国管理者在关注点上的一些变化,但是对于管理者而言,细节、战略和思维这三个方面都要兼顾,不是说找到了“蓝海”就可以忽略了“执行”。

  探讨企业战略,有两种最基本的思路:一是注重解构分析,它可以事后诸葛亮似地归纳出典型企业的诸多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但却无法回答企业做些什么就一定能够确保成功或防止失败的问题;二是关注综合建构,它试图通过清晰界定管理情境,针对企业所面临的关键战略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解构分析似乎能解释所有事情,但却无法预测任何事,综合建构有助于结合具体企业的使命定位、自身实力以及外部环境等的动态变化,给出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但只能一事一议。

  从这个角度而言,管理者只有具备了高度的管理思维才能制定出正确的、长期的战略,而精确、有力的执行才能保证战略的成功。应该说,无论是红海还是蓝海,作为一种战略思路与工具,它们本身并不是战略,它们之间并不相互排斥。

  战略只是一种基于企业决策者个人价值偏好的判断与选择行为。例如,蓝海战略所提出的重建市场边界、关注全局而非数字、超越现有需求、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克服关键组织障碍、寓执行于战略等原则的实施,将战略分析重点从企业、行业转到战略行动,所给出的“剔除—减少—增加—创造”四步动作框架,还有利用价值曲线进行战略图示等方法,其现实运用无一不涉及企业的判断与选择等行为决策过程。所以,只有打开企业决策者与实施者的心智与行为的黑箱,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蓝海战略的创新突破问题,对于这一点,《蓝海战略》一书实际上并没有给出解答。

  可见,管理是一种综合体,简单的在哪一方面都不会成功。诚如彼德·德鲁克所言,管理既不是艺术也不是科学,而是实践——实践需权变、需创新、需特色,需不断探索。

  相关背景

  5年前,《营销管理》、《经济学原理》等教材类书籍迎合了MBA考试的热潮,曾经大行其道,频频见诸管理类畅销书排行的榜端,它们注重于管理知识的普及;

  3年前,《卓越执行》、《细节决定成败》、《狼图腾》等被纳入管理者的法眼,刮起一股书市流行风,它们则重于对企业执行层面的启迪;

  最近两年,风向又变了,《蓝海战略》、《世界是平的》等令人眼前一亮,在管理者中广为传播,它们重在对思维模式的创新。

  再梳理2006年管理类畅销书排行,发现有些实力派“老书”热度不减,《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蓝海战略》等依然频频上榜;颠覆传统思维的新书更是令人眼前一亮,《魔鬼经济学》、《完美游戏》等提出的理念震撼世界;本土作者的《街头的生存智慧》、《中国蓝海风暴》、《水煮三国》等挑战西方的商业智慧,大胆呈现出他们的研究成果。

  从这些畅销书的发展趋势中,我们看到近五年来管理思潮的变化,“创新”似乎是流行全球的关键词:创新思想,创新形式,创新管理。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卓越的领导”与“持续的创新”是当前管理思潮的两大热门议题,大家普遍认为,这两大议题是每个企业都想追求的,也是企业成功的必要元素。

  “德鲁克热”

  缘于我们落后的社会进程

  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总是从它上世纪40年代的奠基作开始数起,到70年代时完整地对管理的阐述。我们看到德鲁克对工业人的定义和描述,我们看到他对公司及其管理在历史中的定位,我们读到他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怎样研究和思考相对偏僻的这一话题。当然,最终战争结束了,2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人们纷纷用消费来弥补战争中失去的东西,历史的进展证明了公司在未来社会中获取了主要作用,抢夺了主要视点,而管理被提到了最为重要的事项之一。

  我们引进了很多德鲁克的著作:《公司的概念》、《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及国内许多教授愿意推荐为管理教科书的《管理、使命、事务》,这些书受到了追捧,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其实我们21世纪重新掀起读上世纪40年代的书,很大原因在于我们中国这十多年经济的发展轨迹部分重合了这些著作诞生的环境。德鲁克后期的著作,也就是德鲁克八、九十年代的著作呢,以及德鲁克成立的基金会形成的一些文字成果呢,比如《未来的社区》等关于非营利性组织的话题,我们提得就少多了。其实这类主题也是国人未来会热衷起来的话题,而且是更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理论,但因为不是那么适合时宜而被大多数人遗忘。

  挖掘“右脑”能力!

  理念震撼世界

  与他此前早已闻名于世的《第三次浪潮》一样,托夫勒从当下最惹人注目的财富角度,警醒我们变化加诸人类的无尽冲击。《财富的革命》揭示出深层次的与财富相关的三个基本原理:空间原理、时间原理和知识原理。同时本书是探讨有形和无形财富的未来,并且作者认为这种革命性的财富形式在未来数年中将重新设计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公司和整个世界。托夫勒探讨了财富的三次浪潮,《全新思维》的作者丹尼尔·平克把150年来人类的历史划分为: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概念时代,他所要预见的是以创意、共情、模式识别、娱乐感和意义追寻等“右脑”能力为主导的概念时代的到来,及其挖掘个人的右脑能力。

  理念震撼世界,《财富的革命》和《全新思维》都提出了让人震撼的理念。

  这就叫创造!

  管理就是一场足球赛

  知名商业、时尚图书作者,英国知名公众演讲家西奥·西奥伯德和兰凯斯特大学组织心理和健康学教授、英国管理学院院长卡里·库伯在他们的倾心之作《完美游戏》中,以全新的视角向我们展露了在高度商业化的现代社会,足球比赛已经变成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商业行为,在足球圈里活动的人们其整体智力水平也越来越高;他们以生动的实例让我们真正了解了现代职业足球圈内那些著名的管理者们是如何经营足球这个“大买卖”的。

  若把管理比喻为一场球赛,把足球运动看成管理行动,这个创意可够新鲜、奇特了。可话说回来,管理既然能水煮、能麻辣,就同样也能踢、能顶、能撞,就看你会不会。

  也许你是位足球爱好者,能在球场上踢球、控球、带球、射门,一展身手,可你会在企业管理中成功地踢球、控球、带球、射门吗?也许你知道如何在足球比赛前做准备工作、训练和热身活动,可你知道如何在执行项目前做准备工作、训练和热身活动吗?也许你了解每个球员的特点、体能、技术特长,可你知道球队是如何把一个普通球员培养成万人瞩目和敬仰的世界巨星的吗?

  把管理当踢球,把踢球当管理,这就叫创造!从阅读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作者的创造性确实非同一般,这些你无法解释的问题,他们都知道怎么做,并且在书中也告诉了你该怎么做!他们的“足球诠释管理”的理念将影响中国管理人士。

  中国人的管理实践

  本土思想挑战西方商业智慧

  挑战西方的商业智慧,总结自己思考的成果和工作的经验,许多本土商业图书著者们大胆呈现出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从这些本土商业著作中也能窥得本土经济的一些概貌。

  有“中国体验营销第一人”之称,曾任北京蓝猫淘气饮品公司CEO、北京她加他饮品公司CEO的周子琰、姜奇平的新作《创意经济新论:中国蓝海风暴》,直指创意经济理论权威理查德·凯夫斯,认为其理论没有把网络革命纳入是严重的缺陷 ;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总编辑、资深媒体策划人胡泳的《街头的生存智慧》,认为回归原始的街头小贩的商业智慧或许能让你在激烈的市场争夺中重新发现企业重生的曙光。当然,像王育琨这样对企业和企业家有着十几年的研究和思考的专家,《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对我们所熟知的商业领袖进行独特的解读,大胆揭开这些企业家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挑战权威、呈现感悟、解读人物,这或许只是本土商业智慧的第一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另类”的视角

  经济学的“七十二变”

  史蒂芬·列维特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最近一次的“克拉克奖章”获得者,他的《魔鬼经济学》中文版成为了2006年最为畅销的经管书之一,“魔鬼经济学”一时成为了公众口口相传的词汇。

  游泳池比枪支还危险?贩毒集团的结构其实和麦当劳的组织很像……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本让人眼界一新的书。我们还可以从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卧底经济学家来看世界,《金融时报》“亲爱的经济学家”的专栏作家蒂姆·哈福德在《卧底经济学》一书中传递着普通公众能接受的深刻的经济学原理;当然,《蝴蝶效应经济学》的作者认为经济体是一套生活在混沌世界中的复杂系统;而戴维·亨德森在《欢乐的经济学》中用自传体形式传达的是对自由市场的信念。用简浅的语言解读经济学的本质,只有大师级的经济学家才能做到这一点。

  突破概念

  颠覆传统管理

  一些国外非常流行或曾经流行的著作,其中的概念或许符合现今中国的实际,它们就被引进来了。《蓝海战略》是一本优秀著作,不仅唱响了2005年财经图书的流行曲,同时也频登2006年管理类畅销书排行榜。可以说《蓝海战略》是不折不扣的年度畅销图书。

  “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的产业,这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个概念的突破,是一个对传统管理著作的颠覆。在这本书中,作者W·钱·金教授和勒妮·莫博涅教授对我们所熟知的一切战略成功的定律提出挑战。

  现今世界是多变的、生活是加速的,概念的东西难以长久,更何况市场条件多变,经典论著所研究的公司很难长盛不衰。20多年前出版的《追求卓越》所评定的模范企业在其后的5年内有2/3从产业领袖的高位上跌下来了。10年前出版的《基业长青》的不足与缺陷也暴露出来,可以说这些书都有点过时了(这两本书仅在三年前被引进中国)。近两年来,《蓝海战略》独领风骚,《制定规则者,创造财富》、《冲突与解决》、《全脑优势》等后来者虽然也提出了异乎寻常的管理理念,但风头均不及《蓝海战略》。

  管理思潮正在走向多元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副总经理 张渝娟

  如果我们拿上榜图书作为一个参照,上榜比较多的,外版财经类与本土财经类在最畅销的前十名里平分秋色,而且还有一个特点是新书相对比较少,表现了畅销书比以往更持久的销售力,都不再是一阵风。像引进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蓝海战略》都已经持续超过10个月在榜单上,而国内作者的《细节决定成败》和《水煮三国》等书的销售都超过了1年。最新的上榜图书是《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在国外已经是引起极大的关注,挑战了“世界是圆的”传统思维,将与高端读者分享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益处。

  畅销的原因从核心上说,给读者都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价值,并与现实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较强的关联度。比如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经出版了几十年,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宣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他可以比德鲁克在给经理人忠告上写得更好。即使时间流逝,即使是文化不同的舶来品,这本书仍然会让张瑞敏都感叹“常读常新”。同时对于现在经理人工作时间管理难、工作成效不高的普遍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蓝海战略》除了顶着哈佛教授作品的光环外,确实在战略思路上给了企业家及经理人清新的空气,从让人窒息的、利润比刀锋还薄的红海之战中,可以静下来想想,是否还有新的机会来摆脱价格的竞争。国内财经作品从关注的话题或写法上也都有让人过目难忘的优势,充分体现了解企业需求的本土优势,对国内读者的吸引力还超过了引进图书。此外,这些书的成功也都和国内出版社不断加强营销工作有关系。

  从未来看,畅销书还将是从独特价值与现实问题解决两个方面产生,而新颖的文本形式、适当的时机和有效的营销拉动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读者阅读的主力还将是在20世纪70年代及60年代生人,这代人对读书的实用价值的推崇心理不会很快改变。不过从引进版和本土财经图书谁会更畅销的争议中看,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日趋成熟,国内作者理论与案例总结分析能力的提高,本土财经图书的优势正在逐渐显现。

  从畅销书的趋势里,可以看到管理思潮更加多元化,既有对战略感兴趣的,也有对细节的追求;既有对世界的关注也有对中国市场的研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