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18:52 《管理@人》

  - 易侠原

  有这么一本书,被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爱不释手。他甚至说不知读了多少遍,而且常读常新。张瑞敏甚至认为,使濒临倒闭、开不出工资的集体小厂海尔不仅迅速扭转了亏损,而且提高了整体管理素质,解决了当时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的无效无序的问题,首先要归功于这本书和其作者。

  这本书,就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德鲁克在本书的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不管管理者是在企业工作,还是在医院、大学,或者部队工作,他必须首先要去“做正确的事”。做到卓有成效是知识工作者在组织中的一种特殊技能。只要管理者遵循一定的实践,卓有成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管理者不仅可以做到卓有成效,而且也必须做到卓有成效。社会中的每一个组织,不论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如何,这个组织的成功都依赖于组织的管理者卓有成效。

  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实际上,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与下属,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体力行的,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人竖立错误的榜样。

  本书的独到之处不仅仅是对管理者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而且奠定了从行为角度研究管理者的现代领导学的学科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领导学方面的研究还认为有效的管理者是天生的,并试图从管理者的素质角度出发,寻找有效管理者所具有的不同于常人的个人和特质。德鲁克却从自己的研究和咨询经历出发,认为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

  德鲁克认为:“组织中的管理者通常会遇到四种情况,而他自己基本无法控制。每种情况都会向他施加压力,将工作推向无效,使机构运作不灵: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管理者往往被迫按照老一套方法开展工作;3、只有当别人使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具有有效性;4、管理者身处组织之内,但如果他要有效工作,还必须努力认识组织以外的情况。”

  为应对这些情况,德鲁克认为:“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如下的习惯: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视对外界的贡献;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他们自己的优势,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长处;4、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5、善于作出有效的决策。”如今,德鲁克对管理者在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描述和相关建议,已成为经典,被到处引用。

  可惜的是,在本书的国内企业家的推荐和作序中,除了张瑞敏比较平和之外,大部分专家对德鲁克却顶礼膜拜。这样的学习态度非常不利于掌握德鲁克的核心精髓,而且德鲁克这本书中的很多结论,在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均有论述,比如孔子认为管理者要“每日三省乎己”,比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把本书归纳总结后,可能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