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巴菲特核心智囊聊巴氏投资真谛和企业风险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 11:1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8月28日晚,新浪财经就“巴菲特投资秘诀、企业风险管理方法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控制”等当前企业风险管理热门问题,独家专访了全球知名的财务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专家、巴菲特投资核心智囊詹姆斯·柯曼教授。

  詹姆斯·柯曼教授曾担任纽约大学风险管理学院院长,纽约大学终身教授,“股神”巴菲特投资团队的资深顾问和核心智囊之一,常年为巴菲特财团作资本风险与资产风险控制的咨询。现任国际财务管理协会首席科学家、国际财务管理师(IFM)研究院院长,美国《风险教育杂志》(美国风险管理及保险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领航刊物)主编。

  此外柯曼教授还被众多的全球顶级企业和知名专业机构聘为特别顾问并为其提供培训课程。这些机构包括:GM(

通用汽车公司)、MARSH(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Gen Re(巴菲特控股的全球四大再保险公司之一)、Aon(全球四大保险公司之一)、GNP保险公司、中国保监会等。

詹姆斯·柯曼

巴菲特投资核心智囊詹姆斯·柯曼教授。 (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巴菲特投资秘诀:提前发现价值,耐心持有

  新浪财经:巴菲特是令全球瞩目的投资大师,您作为他的智囊肯定也给他出了很多的主意、投资秘诀,能不能介绍一下巴菲特的投资秘诀是什么?

  柯曼:巴菲特出生地在内布拉斯加州,他在那里长大,被当地尊称为“英雄”、“投资之神”,但是华尔街里面有大赞他,也有大贬他,因为他是一个投资异类,路子比较野,结果是令人佩服的,人家想批评他也没有办法,他就用超传统的办法超出人家的思维做投资战略。但是他的那些方法又是很基本的,不复杂,也没有很多技巧性东西,很多东西追求的就是基本的原则,但是把握的非常稳。 另外,很多人想学,但是学不来,这个东西是易学难精。

  第一步骤,在选股票的时候,他的投资是大的投资基金操纵,这基金他是大股东,但也有别的人参与,这基金主要是间接投资,不是直接投资,直接投资到上市公司,当然他也有投资到高科技公司,风险公司,主要的投资公司是选一些股票来投上市公司。他有一个制度,这个市场低估它的市值,但是他有一套完整的因素、数据。但是符合他的标准条件,这是他的投资,这是未来的发展空间、赢利空间就大,这是最基本的。

  他的特点其实是很简单的,主要是灵活运用。 一是原则找到被低估的企业、被低估的上市公司来投资;二是长期投资,不是投了就走,找到好的就长期持有。 资本市场分为有效市场和失效市场,他要找到失效,失效就是它的价值没有真实的传递,但是他有他的标准,他可以发现这个市场失效,这个时候发现被低估的公司价值。名字好像很冠冕堂皇,这个名字显得很奇异,不是很常规。 他假设现在人都瞎了眼睛没有看到,但是大家会注意到、会看到,现在好像没有效率,但是人是聪明的,还是会回归理性。我看到、抓住以后买了,第一次买了还保持,不论有什么波动都不为所动,因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他最后相信这个市场对于他看好的,他看好的肯定有别人看好,紧接着第三个、第五个…慢慢回到高点,所以最后他是赢家。他是第一个先看到,比以后看到的人都要早,但是要对因素评估一定要非常清晰,最后明明要赚了,信息一动摇就不会赚钱了,就不会有效率了,就丢掉了,现在一般人炒股票经常这样。

  巴菲特生活节俭,他总觉得他需要现金投资,所以他有三个原则:现金流要保证,要现金投资,买股票和别的都不一样,我经常贷款来买这个股票是不行的,因为他是间接投资,间接投资把现金拿出来买这个股票,不能说买一块、贷款三块来买。他在间接投资,自己投押住了,还要另外的钱押别的,他把间接投资也当一个企业来运作,所以别人觉得炒股票怎么也讲现金流?但是他对炒股票也需要现金流。 这三个原则,首先要发现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找到以后投资长期,控制着股票。第三研究投资的现金流,他不是投资一家公司,而是投一系列的公司(投资组合),里面就看哪一个组合可以提供现金流,哪一个公司派的股息比较多,哪一个公司的股价可以得到好处卖掉,如果看整个组合里面不好的就卖掉(处置掉),好的增加投资,不好的就处置掉,他当这些企业的股票就像他的货物、库存一样,好的库存增加,坏的库存赶紧取消。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简单的给出几个答案。

  新浪财经:及早发现公司的价值,另外长期的持有,现在对很多投资者来说能做到这两个都比较困难,在柯曼先生看来,这两个方面哪个更重要一些或者都重要?(一个是发现价值,一个是长期库存)。

  柯曼: 我个人认为,应该是长期了解自己投资的各个组合,只有非常了解才更加有利于成功。再发现它以后,持有它以后更加了解它,更加了解它就会更有信心持有它,如果发现100个错了几个,不能说很顽固就坚持。所以,开始是没有买它的股票是了解它,就好像订婚以后,如果结婚以后发现更有价值的话就可以长期持有,不行的话就再见(离婚)。长期拥有的时候是动态的过程,不是说这两个方面是分开考虑的。

  巴菲特用人要忠于自己的理念

  新浪财经:以柯曼先生对于巴菲特的了解,巴菲特跟一般的投资者有什么不同,巴菲特成功了,其他人为什么没有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或者其他人为什么失败了?

  柯曼:一个词:就是“守规矩”,这个不单指是讲原则,也是一个行动,择善固执。我既然定了这个原则就要对自己的原则有信心,就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也要持之以恒。

  新浪财经:那么巴菲特如何在投资中控制自己的风险?

  柯曼:一个是守规矩,另外一个是选人,最重要的是选人。他很重视挑选他的职业经理人、投资经理人,要求非常严格,选最好的,选完以后给他们最大的权利空间,他们可以自由发挥。他不是每天管这些职业经理人,如果达到他的要求的话就会给他们很多的回报,如果达不到他的要求就很有礼貌叫他们“走路”,这是以人为本。他设计这个原则,人要来,而且每个经理管几块,比如这个经理管生物科技的投资,这个经理管房地产,这些经理每人等于一个“小的巴菲特”。小巴菲特要遵守老巴菲特定的原则,而且要对老巴菲特绝对忠诚,不是拐骗的意思,而是要忠诚他的理念,不能说这个老头这样做过时了,我要与时俱进要新的方法,这种不行。很多小巴菲特要根据他的思想来走,如果成功他就给他们很大的回报。不行的话就别想在这里呆着,用的人一定要贯彻他的思想。

  金融衍生品只能用做规避风险工具不能投资

  新浪财经:柯曼先生是企业风险控制方面的一位专家,中国的公司前几年发生了中航油在新加坡油气亏损事件,还有国家物资储备局在伦敦铜的亏损事件,不知道柯曼是否知道这些事情?

  柯曼:听说过这两个案例,我也对这几个问题有很重的偏见。贪心跟不负责任是造成这些案例的主要原因,在财务管理也好,在风险管理也好,企业的投资团队的建立跟执行都应该有强硬的内控程序。如果有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可以把公司的资源投到一些高风险的投资,而且没有别的去做检查和制衡。所以,个人的不负责任,公司资源这样做跟个人的贪心造成的原因。个人有太大的权力分配公司的资源。另外,没有一个制度来制衡这个东西,事情发生以后已经没有办法,钱到市场已经不见了,开除、杀掉也没有用。像这方面的衍生工具的投资,我跟巴菲特都反对使用这个东西。这个东西除了对市场价格的下降时候有一定平衡作用以外,在一般负责任的投资人不会用,风险太大,投机性太大。巴菲特本人不是用这个东西做投资,这个东西是间接、间接、再间接好几层的投资,根本无法找到所谓利益失衡的价值,跟它的原则不符。

  新浪财经:在国际上越来越多贸易不平衡在发生,国内企业如何在市场上如果不采用衍生工具,如何降低比如汇率变动,或者是实物价格变动?怎么才能规避这些风险?

  柯曼:首先说明,我不是反对利用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用衍生工具规避风险是好的,但是来做投资不好,刚才你发现的东西很多是个人挪用公款投资,投资完了以后个人得到好处,如果是有目标为了市场价格来规避风险,这是对的,我也不反对,但这是规避风险的手段,不是投资、投机的手段,投机不能用这么大的工具。

  企业风险管理应遵循五大原则

  新浪财经:柯曼先生对企业全面风险控制有非常独到的想法,中国国资委加强了国有企业全面风险控制,柯曼先生能不能给中国企业在全面风险控制上一些好的建议?

  柯曼:我觉得中国的国有企业可以用上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机制控制风险是非常好,而且我觉得非常有明智和勇气的做法,企业风险管理(ERM)跟一般的风险管理不一样,主要目标不单单是防护风险,而是进取性,积极的。企业风险危机就是转机,如果抓到好的危机转化成更好的方向可以制造企业的价值,制造更多新的财源,所以ERM不是从防,而是从攻开始。 现在讲细一点证明ERM非常可行、非常值得推荐的方法,我有五个理由:

   一、ERM是全面性、全方位的去把一个企业诊断的方法,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一个中心、核心,把所有的问题归纳到一个中心,不能有不同的单位、不同的看法,而是全方位的对几个问题,是看问题的互连性、互动性找一个方法,等于是全方位的对质方面。

   二、它是属于垂直风险,不但看现在中度的风险,而是要看高度和低度的风险。长期主要是指我们不是只关注日常的风险,我们先看战略的风险,然后再看运营风险到日常管理的风险,是一个垂直的。不是现在有问题现在解决,是纵向的决策。要把过去的经验、未来的评估风险全部找出来。

  三、它注重最先进的系统、资源对付风险。比如最先进的财务体系,一个是咨询的资源,第二个是工程的资源(技术),再次用最先进的技术资源、科技资源,最先进的咨询资源。

  四、全民皆兵的方法,不是说一个风险管理部门头管所有人的风险,每一个人都要维系一时,每个人都要管理自己的风险,他是主持原则性的规划,每个部门、每个部门的员工都要找风险、防御、对质、转化。公司要有一个风险管理的经理,他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多,是帮助公司各个人提高技术,是去培训别人。风险要渗透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元,它是一个协助者、组织者。

  五、通俗来讲,刚才那是全民皆兵,现在是一分为二的概念,以前说风险就是坏东西,降低负面的损失。一分为二的概念就是不是什么都坏,把风险一分为二,好中有坏,坏中有好,把好的风险转化为更好的风险,不好的风险转化为好的风险,实在没有办法就用别的手段转移掉。最大风险不做这个生意算了,不能说风险都是坏的,风险中有好的风险,相对好的风险,可以把它发扬、转化。

  如果国资委下面的国有资产,我要企业可以用这五大好处的话,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他最后总结是五个: 把风险分类,长期、中期、后期,把风险转化,正面看它,侧面看它,把有限的资源、最好的经验用上,把现代的管理系统、现代的通讯知识、现代的科技、财务方法应用到上面。 把所有风险全面去看,关键是相互联系性、相互影响性。刚才讲的一个层次全面参与,风险管理经理综合协调、组织和帮他培训。全面参与还有一个是全面反映这个风险出来。 不要关注ERM负面的影响,还要利用它,正面看它,提升它,通过利用好的风险发现好的风险为公司创造价值,把危机变为转机。

  长期利好、对第三方影响和文化融合是海外并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新浪财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走向海外,我在和中国一家著名的电子企业谈他们对欧洲企业并购的时候,这个企业的一位负责人跟我说,虽然当时对这家公司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但是事后结果证明,财务上的风险还是没有完全意识到。另外,对于当地的政策也不是非常的了解,最后导致这次并购使企业受到拖累有两年,您能不能给中国企业走出海外并购在风险控制上给一些建议?

   柯曼:你问的问题非常复杂,非常好,很有用。跟金融衍生工具一样,我有一些偏见,不要当偏见是金融的经典主义,大家可以提出批评和研究。并购在世界的金融体系是一个循环性的,金融公司、金融机构觉得一个企业要高速发展通过并购是最好的方法,但是这个思维有时很流行,有时不流行,所以你有时候看到一阵风哪一个行业就大大并购。刚才说你那个公司可能没有做到很好的经济调查报告,只是做得不够深,不够彻底才会导致这个事情发生。并购不论是国际、国内,企业在财务方面都是并购在一起,做得好不好看看两家公司有没有互利、互动,是不是优势互补,如果是互补可能会考虑,他们是不是特别的合适、融洽,所以你要很好做财务的尽职调查。 当然互补不是上游并购下游,有很多战术上的东西,有很多的标准,有时是防止另外一家并购,因为另一家并购了我可能就有风险,并购的动机非常多,这个动机是有利还是不利,有时是并购以后1+1=3,有的时候是防止别人并购,别人有一个超好的技术、或者是一个专利,对于我有风险,有时候走出国门并购,有的时候跟国门没有关系,像我以前做一个并购,完全是拿贸易订单,如果超过多少就不给中国,给印度,通过并购自己人的,订单过来,并购的钱比订单还划算。

  刚才讲的巴菲特的三大原则,并购也有三大原则,跟巴菲特的三大原则差不多,也是以人为本,长期目标。跟这个有异曲同工,并购之前研究A公司并购B公司,到底对A公司长远的发展、长期追求利润的目标有没有一致,如果他进来了。 第一,可以有长期的好处,而不是短暂的好处,不是短时间宣布股价升一升的好处,只有有长远的好处才可以做。 第二,他们的合并会不会影响到第三者的利益,第三者包括政府、长期供货商、别的合资伙伴、竞争对手等等,对于第三者会不会制造冲击,会不会造成别人来搞你。合并婚姻是对社会、国家、民族,会不会遭来麻烦。 第三,以人为本。巴菲特最好的经理讲企业文化,这个合并对于收购别的公司,A公司的企业文化里是不是有大的冲击,比如说,员工怎么对待并购,并购以后员工是更加积极还是更加消极?所以说,企业文化、员工心态要考虑。如果都是好的,都是正面的也可以做。

  新浪财经:事后也证明,这家企业请的是国际顶级的财务公司做的财务顾问,但是还没有对财务了解很透,什么原因?

  柯曼:全部怪在财务,还有两个问题,比如企业文化,第三者的冲击,一错了,就全部怪在财务上面。他刚才也讲到财务最顶级不一定是最好的报告,考虑也没有那么全面,最贵的菜不一定是最好吃、最有营养的菜。最顶级的是为了什么?不是因为它贵,如果我今天找次等级的公司去做,出了事情人家怪我,我找最顶级哪怕做错,最顶级都做成这个样子了,这是退位自己找“保护伞”的借口。这个事情很多人在讲,这个东西不是这么单纯的简单,找财务上面、找最顶级等等,一般人很容易被这几个字模糊掉,最顶级根本不可能,每次并购一定会有风险,最顶级的公司为什么不找最顶级的员工去做?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里面都是资深的,报告都是他们盖的印。 最顶级的活很多,现在中国的并购案子比五年前增加了很多倍,普华甬道等等事务所根本做不过来,四大事务所一下增加20%的员工,这些员工进来能保证原来的流程、质量吗?没有猜测一定是这样,这也是一个可能。 比如找一个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他用刚刚招来的员工帮你做案件,不用找一个老牌的律师帮你做更好。

  新浪财经:一个企业要并购找最好的会计师、律师跟投行从全方位了解,最后,还是犯错误,为什么?

  柯曼:现代职业经理面临最大的矛盾是,又要制造企业价值,又要防止被拖进法律的责任里面。有时候,他们为了规避法律责任,为了别人不受批评,要找最好的,最好有两个定义:最大,我们觉得大就是好,最大的投行,找最大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都好,我们把大划上等号是错误的。找最大的公司帮你做事,发觉他派来的队伍可能有三班一个礼拜,当然也属于大头,大和好划不上等号。 批评大的投行、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但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问题太复杂,作为经济调查方方面面要注意到不是很容易的事,他们尽能力,他们也很好的职业经理人,大部分情况下他们的工作还是不错的,但是他们没有办法预见未来出现什么问题,所以他也没有办法什么小问题都发现,当然这个小问题可能造成大麻烦出来,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好的、专业人员可能也没有注意到,但是后来出现了也没有办法。 跨国经济调查报告,在找到最好、最有名的投行、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研究以后,如果他们万一不放心还可以买一个保险,这是经济调查报告的风险,风险管理最后、最后真的没有办法只有用保险,这个保险可能让低成本。

  新浪财经:中国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部,柯曼先生怎么看这次交易,包括这次存在的风险?

  柯曼:刚才讲到并购三大原则,无论是跨国还是国内都可以应用上,这是一个战略上,中国的建行并购人家,是不是长远在亚洲发展甚至在全球发展,建行刚刚在香港上市,上市以后马上进行亚洲的并购,是不是想称雄东南亚,一笔一笔帐的研究,怎么收购的价格,员工搬进来,这个东西在战略上对于建行购买所有者有没有好处?战略上长期有没有好处。 再次,对于这两个银行的第三方,包括中国政府、香港政府、美国政府,包括它的供货商、合作方、存款存物有什么深刻的影响,是好是坏,是正面还是负面。 第三,企业文化,不断对原来的员工有影响,来了一批新的员工,这个文化的冲击就特别大,一个是国有企业的员工,一个是外资企业的员工,以前都是国有企业的员工并到外资员工,现在是不是要全部减薪,还是要淘汰一大堆经理,这个影响可能是非常大的。

   新浪财经:柯曼先生这次在中国几个大城市和一些企业家分享一些经验,这次您带来的这些经验能不能提前透露一下?

   柯曼:你的问题都非常有智慧和充满逻辑性,你围绕三个主题:第一,企业风险管理新思维;第二,比较危险的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跟企业风险管理的矛盾;第三,跨国并购。 我这次跟邓(邓隆隆)在中国巡回演讲,准备和中国的企业家分享企业风险管理的五大原则(刚才讲的),我衷心相信,如果五大风险管理原则应用得当肯定会给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把握这些原则不是很容易,我们用大量的案例,对不同企业的方法让大家明白、了解、贯彻这个事情。 这五个原则中间是连环扣在一起的,要活学活用,对风险的分类是垂直的、水平、纵向、横向的,尤其是另外两个原则全民皆兵,把风险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小的单位下面。另外一分为二,把好的风险、坏的风险分别处理,然后转阴为阳,把坏的风险变成好的风险,正面对应风险,希望中国企业会从中得到益处,这是我此行的目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8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