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国式管理的底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16:19 《管理学家》

  中国式管理的底气

  原宾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做一件事情,就要有做一件事情的条件,要有底气。

  而考察中国式管理这个概念,不难看出,这个概念有多大的底气,是颇可置疑的。

  平心而论,就目前中国企业的实践成就来看,很难托起“中国式管理”这样宏大的理论抽象。且不论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的概念是否成立,至少美日企业举世公认的成就已在相当程度上为其管理方式的成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支撑。与此相对的,中国式管理将自己理论建构的实践基石放在台湾的“经济奇迹”和中国大陆的“经济起飞”之上。而这二者的经济成就在世界范围来看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它们是否真的就是拜中国式管理之所赐,的确还是个问题。

  先看台湾,台湾的经济发展,不客气地说,如今已在亚洲四小龙中敬陪末座,很多出生、成长于台湾的知名企业,一方面以世界的眼光来看仍然缺乏更大的影响力,一方面其高度西化(实际是国际化)的运作方式也很难说是拜中国式管理之所赐,更有甚者如趋势科技这样的企业,已然将总部搬到了无论如何难以说是可以贯彻中国式管理之地的美国。—在这样的“经济奇迹”的基础上言之凿凿地宣扬中国式管理的巨大功用,未免有过度自夸之嫌,有失中国式管理自己所倡导的谦逊与分寸。

  中国式管理存在着先天的底气不足。全面考察中国式管理的相关著述,或许这些说辞的确抽象出了中国人的一些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但是这些起源于封建宗法社会、小农经济时代的并不新鲜的东西,对于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全球化企业的发展所能起到的究竟是否是一种正面的作用,究竟是良方还是毒药,绝对是有大问题的。

  再看大陆,祖国大陆当前有实力列于财富五百强的企业,基本都是拜垄断力量所赐的大型国企,它们的形成与发展,与原来、甚至现在也在国内发挥着很大作用的计划经济模式是分不开的,而如果要追究计划经济思想的根源,无疑会看到前苏联的示范作用,如果再追溯下去,则会看到由美国人泰罗最早提倡的科学管理机制—一句话,所谓的中国式管理是没有资格在这里居功自傲的;至于国内烽烟满地的民营企业,固然会有一些中国式管理的因素存在于它们的经营里面,但不可忘记的事实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过3~5年,大多数这类企业实际上还处于由第一代创业者直接领导的成长阶段,如前所言,这些企业的最终成就还是有待于实践的检验的—包括它们究竟能活多久、走多远。这样,以它们为原型来抽象中国式管理的概念,在逻辑上也殊为牵强。事实上,考察很多走出国门、脱离单一本土经营的中国企业,无论国有、民营,都已在管理模式上大量借鉴了西方的理论与实践,当然,没有人会把这种做法称为“美国式管理”,相反,人们选择的是另一个概念—“国际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