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商业英才放手的智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 13:04 《英才》

  “他们没有真正的动机或明确的时间来中断一下他们正为之奔忙的事情,后退一步,问问他们正在如何度过自己的生命。他们许多人都挺富足,许多人拥有的财富超过他们的需要。为什么扪心自问‘我如此这般为了什么’这个简单问题会如此令人恐惧?”

  ——毕马威会计事务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遗作《追逐白光》

  商业英才放手的智慧

  不想管理

  策划·天下工作室

  主笔·本刊记者 朱雪尘

  文·本刊记者 朱雪尘 王颖 梁冬梅 贺大卓/图·本刊记者 梁海松

  企业做大了

  你是否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

  你是否觉得企业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

  你是否感觉目标越来越不明确

  你是否有过失眠难奈,梦中惊醒

  你是否因为过于信任他人而损失巨大

  你是否觉得因为工作而越来越疏远亲人

  其实创业难,守业更难

  管理难,放下重担不想管理更难

  你在寻找一条后半生的幸福之路

  如果你换一种思维

  路就在你脚下

  管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企业越大,企业家越是难做。以往的经验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企业越大反而死的越快,越要谨小慎微。盖茨常常教育他的员工,“距离微软破产只有21天”,每天都要以如此的心情行事,可谓如履薄冰。

  虽然不知世界首富心里是如何盘算出这21天,但是从中国企业中不难觅得21天的例证。德隆、科龙、斯维特等等,真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各领风骚两三年。于是,某位带有“系”字头衔的老总,拉着记者一边洗澡,一边谈出了他的心声——“不想管理”。

  然而,企业这么大的摊子,这么多人等你吃饭,不想管理也不行。很多企业家也仅仅局限在“想”的问题上。可是就有人把企业成功卖掉,给员工找个好的归宿,也把自己当作好的职业经理人。还有人干脆不想做大,把企业放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选择很多,但对企业家的确是一道难题。

  那么,听听别人怎么说?

  什么地方才能开诚布公,袒露心事?澡堂里赤条条地面对面,恐怕成了最后的选择。

  本来需要进行的采访,对某位老总来说却成了一次精神层面的释放。在澡堂,二人相对。这位叱咤资本市场,拥有数家上市公司,产业横跨家电、零售、传媒等领域的老总却对记者叹起气来,“管理企业实在是难”。

  难题有三:一、企业做到如此之大,他却对宏观政策无法把握,每每遇到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二、当初起家靠关系,但企业越大,需要的关系越多,附着在企业上的人越多,这些人就像“虫”,在不断吸食企业这棵大树的养分,有时候虫多到让树“蛀”死;三、手下经理人信不过,几次重大的投资失败,不能说完全是经理人设的套,但是与手下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人能够相信。

  话说归说,走出澡堂还得面对股东、员工、客户,乃至媒体。虽然不便透露这位老总的姓名,但是当笔者的朋友讲出这段经历时,这位老总已经深陷资金难题无法自拔。看来,当初的肺腑之言,“不想管这个企业”确是一番心声。

  也许他的话确实代表了一部分老总的想法。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普通人都羡慕总裁们的时候,他们却有着难以言说的苦恼:“想说放下不容易。”

  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在做了胰脏癌手术之后,还能毫不犹豫地返回到工作岗位上。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在做前列腺癌手术时,前后一共就请了三天假。

  确切一点说,安迪·格鲁夫在周一处理完公司事务之后,便坐上晚班飞机去了西雅图,接下来做了48小时的手术,周四飞回家,周五便正式上班。

  中国不想管理又还得管理的企业家有多少?又有多少人半夜好梦难圆,惊出一身冷汗?企业家确实是值得关心的一群社会精英。

  不想管理药方一

  寻找心灵归宿

  简化生活,深化思想

  改变单纯赚钱的企业经营目标。只要民营企业家一心只想赚钱的思想观念不改变,就很难自我超越,企业管理的很多做法也就很难改变。

  “我有一个朋友,他远比我有钱得多、聪明得多、有才华得多,甚至他找的女孩儿都个个很漂亮。他却在前段时间跳楼了。”投资人董峰的眼睛有些红肿。

  早年闯荡深圳,近几年在上海做投资生意的董峰,在有了千万身家后渐渐地发现自己对赚钱失去了兴趣。

  说到失意,恐怕没有人比当年落魄的上海征途网络公司CEO史玉柱更加悔恨的了。然而,在半年面对阿拉善黄沙的彻夜苦思之后,史玉柱走出了自己的另一条路。更有甚者,放弃了自己的企业,把追寻精神归依作为自己新事业的开端。

  作为传媒大亨的儿子,明晰频道娱乐公司(Clear Channel Entertainment)总裁,蒂姆·斯梅尔(Tim Smale)的生活从四年前开始恶化。他被诊断患有白血病,他的母亲患了癌症不久于人世。

  在一个朋友建议下他接受一种最初让他不屑尝试的治疗──催眠术。“开始的时候我只是觉得好笑,”斯梅尔说,“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催眠术是留着山羊胡子、脚穿露指凉鞋的人才干的事情。”

  然而自从尝试了催眠术治疗,斯梅尔感觉像完全换了一个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快乐。一年之后,他辞掉了单调枯燥的工作,成了一名注册催眠治疗师,并创办了Mindworks公司,成为伦敦第一家专门从事心智训练的机构。

  斯梅尔的第一个大客户就是托尼·布莱尔首相前媒体顾问坎贝尔(Alastair Campbell)。自从帮了坎贝尔之后,坎贝尔在《伦敦时报》(London Time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他的经历。斯梅尔的生意迅速扩大。成百上千的企业领导人找上门来,请他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减轻压力。PHD 广告公司的业务总监戴伦·罗宾斯说,在公司里,他的意见很受重视,但他还是倾向于在会上发言之前反复斟酌自己的言词。“蒂姆把我的自信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种自信心一直都存在,只是没有被开启。”

  这种自信心可代价不菲。斯梅尔的收费标准是每小时265美元,并且建议至少要上三次课。在他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办公室里,客户们舒服地靠在躺椅上,闭上眼睛。斯梅尔说:“听着我的声音,我会通过视觉指引,在安全和他们最喜欢的地方让他们彻底放松。”

  昂贵的生活就比简单的生活来得幸福吗?同斯梅尔从自身困顿中觉醒不同,朋友跳楼的刺激,逼得董峰开始思考。

  董峰离开了办公室,踏上了长征路。看到由崔永元担纲的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董峰主动报名,成为了候选人之一。在一场“速降”的测试现场,当面对电视镜头,被问到放下生意、参加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时,董峰一脸的认真:“也许说出来有些可笑,我想寻找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今,董峰已经走上了长征之路,每天30多公里的路途,让他胃口大增,一顿能吃六个馒头。

  长征活动的发轫者崔永元说,“我的长征就是为了为难城里人。”把很多东西看淡、看轻,才能将生活回归到它的本质。

  而许多早已摆脱了经济的束缚,同时也失去物质欲望的人,却往往跌入没有人生目标的混沌中。

  中绅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就有过这样的感慨,“到了如此地步,这人生还有什么可盼望的,不过如此了。”

  混迹于各种名流聚会之中,一举一动受到传媒的关注,在代表自己财富的数字上多加一个零……都已经无法刺激这些成功人士的神经。

  “无聊”、“没意思”,成为他们普遍的心态。这种心态的背后,正是这些企业家们面临的精神危机。

  曾经的高山已经在自己的脚下,怎样才能找到下一座心仪的高山?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写过这样一段话:“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合为一体。”

  掸去灰尘,去除厚重的附着物,也许就能发现你心灵深处的下一座高山。就像董峰所说,“我的长征简化了我的生活,深化了我的思想。”

  不想管理药方二

  授权他人

  人生境界达到一定高度的表现

  企业究竟是谁的?这似乎是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几乎99.9%的老板都会拍着胸脯说,“当然是我的。”

  但是,也有很多看透了的企业家说出了问题的最终答案,企业是社会的。这样开放的思维并不以企业大小而论,世界首富盖茨、华人首富李嘉诚都讲过类似的观点。

  而在此价值观的前提下,才会认清单一的个体无法在社会上成功,团队和协作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主旋律。放在银行账号上的数字对你意义到底有多大?如果脱离了你的员工、你的顾客、你的供应商,你的企业、你的成就会怎么样?诚意授权成为解决企业家“不想管理”困惑的第二种良药。

  “我对王均金的授权百分之百满意。”均瑶集团CEO黄辉,面对《英才》记者关于授权满意度的疑问,给出了一个不留任何余地的回答。

  此时,距离去年底王均金和其弟王均豪正式退出经营层,已经有半年时间。无论是作为董事长的王均金,还是作为CEO的黄辉,都已经在这段时间的磨合中,各自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从均瑶集团的一期内刊上,就可以清晰地发现:王均金在充当了一年的台前执行者后,又正式隐退到幕后。他去中央党校参加研修班、到香港拜会长江实业董事长李嘉诚。黄辉则风尘仆仆地赶往各地的分公司,了解员工的心声。即使是当均瑶的公关人员安排采访时,也更愿意让黄辉多与媒体接触。

  多年来一直服务于跨国公司的黄辉,也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跨国公司的文化和理念带到均瑶来。

  交换名片的时候,黄辉和另一位同样来自跨国公司的公关部总监王忠,都习惯性地将名片放在印有英文介绍的那一面。用英文名称呼对方,也开始流行,“以前老板都不用英文名,我们自然不会这么去叫他们,”均瑶的一位内部人士说。

  国际化,正是黄辉到均瑶来的最大任务,也是王均金和王均豪兄弟最看重的素质。

  从2004年11月7日大哥王均瑶离开后的大半年里,是王均金最为困难的时候。

  他不仅要面对关于均瑶集团的各种负面消息,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质疑,更重要的是他成为最后拍板的那个人。而经过初期的多元化发展后,如何清晰集团业务、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王均金最头疼的问题。

  没有人知道,相对内向的王均金将这副重担挑在肩上,内心承受了怎样的压力。弟弟王均豪能感觉到的是,二哥的抗压能力提高了,处理事情也更加冷静成熟了。

  就在王均金逐渐捋清均瑶的业务时,时任毕博大中华区总裁黄辉刚从公司离职,处于“禁业期”。王均金也正在寻找理想的职业经理人接替自己。

  婚姻总是与永恒两个字放在一起,王均金较含蓄的表示了他的期望,“希望五年、十年后黄辉还是均瑶的CEO”。黄辉则更为直率,将这份责任定义在“退休前的最后一份工作”。

  王均金为了给予黄辉充分的权力,不仅自己退出经营层,弟弟王均豪也不例外,而且均瑶各个板块的负责人都已经是职业经理人。

  据悉,黄辉目前拥有包括对集团副总、各专业板块老总以下的人事拥有直接任免权。同时,对于集团高层人事任免,黄辉不但有建议权,还有“一票否决权”。

  黄辉上任后,开始对均瑶集团进行了一个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对多年来积累的资产进行了清理,明确了集团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航空运输、品牌营销服务和百货零售为三大支柱产业。

  黄辉表示,他更愿意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推进改革,并且他强调,原来40多人的高层管理团队,在他上任后只增加了两三位跨国公司背景的人员,并且“尽可能利用原有的管理团队”。

  但前不久均瑶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均瑶乳业传出的数位创业元老集体辞职,矛头对准的正是接替王均豪的张桂郎——来自台湾的职业经理人。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出民营企业引入新鲜血液,向现代企业转型过程中的阵痛。

  黄辉对此却充满信心,因为虽然“磨合永远不可能结束”,但他与管理层在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这也正是他前期大量的沟通打下了铺垫。

  同样想得开的人还有趋势科技董事长张明正。从他和太太合写的《挡不住的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当年那个美好的愿望:多年前,明正与我就曾梦想卸任的一天,我们曾开玩笑说:“最好变成神雕侠侣,平常人间无赖就隐居山间逍遥自在;世间或忽然有难,就翩翩然乘着神雕下凡相助;事成之后,又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当时想着都快乐,我想这就是最圆满的创业结果。

  2004年底,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张明正将CEO之职交到陈怡桦的手中,陈怡榛也不再像以前冲锋陷阵了。

  张明正从执行者,转变为指导者、教练。他的网球功力更上一层楼,高尔夫球技术突飞猛进,还爱上了骑马,太太也开始去完成一直计划的学习任务。

  其实,当张明正夫妇还在做一线管理者的时候,他们就一直能抽出时间享受生活。马来西亚丛林、越南地下抗战区、科罗拉多绿皮皮筏、冰岛钓鲑鱼,这些非观光区都曾是他们忙里偷闲的度假地。

  在一次接受媒体专访时,当被问到“很多CEO抱怨时间不够用,你为什么会有很多的时间去滑雪、钓鱼、潜水”时,张明正的回答是:“现在我每天想的是,什么事情我不应该做,怎样把自己的工作范围缩到最小。”

  因为在张明正看来,作为领导者,一个重要特质就是要学会授权。因为领导用授权的方式,能让经理人、员工对工作产生热情,进而充分发挥自我潜力。

  能否放权,可能关键不在于客观上能否,而在于你主观上是否愿意。就像陈怡榛所说:“创业似乎就像养儿育女,在必要的时候要全心扶持,在适当的时机要懂得放手。”

  不想管理药方三

  卖掉公司

  获得一种更轻松的生活方式

  金钱并非人生和成功的惟一表现。金钱或地位并非衡量人生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准。人生的价值并非一个显赫的称呼,也不是一张并排着四个老人头像的纸张。成功人生包括了许多方面。家人、朋友、爱好、健康、文化、艺术、创造等,都是成功人生的表现方面。

  卖掉公司,成为摆脱一切烦恼的最痛快方式。

  新浪资深副总裁王滨现在已经乘风破浪航行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虽然也是几千万的身价,虽然他所做的SP(短信服务商)公司在业界小有名气,但这些远没有航海带给他更多的人生价值。

  今年5月,巴黎,中央电视台直播了王滨一行的首次中国帆船环球航行仪式。而王滨的名字也被记入中国的航海历史。

  让王滨有如此多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前提是他把自己的公司卖给了新浪。

  王滨的生活似乎总在追寻生活更多的意义。十几年前,成为当地最年轻的缉毒队长的王滨,在同手下兄弟把酒言欢之际,感到了一丝沮丧。原因不是现在发展不好,而是自己的未来看的太清楚,“发展的最顺利,在我退休之前可以当上市公安局副局长。”

  郁郁寡欢之后,王滨辞去了公职,到深圳创业。从修理工程机械开始,到发展为深圳最大的工程机械维修商,只用了短短几年。上世纪90年代初,王滨也有了几百万的身价。然而受到地域所限,王滨还是把未来看的太清楚。于是,王滨第一次卖掉了公司,把大部分股份和管理权卖给了创业伙伴,让他们去打理。至今,他还能每年得到100万左右的收益。

  离开之后,王滨又开始炒股,适逢1999年最好的行情,初入股市,王滨因为运气又赚得了大笔钞票,而在此时,王滨又看出了SP的潜在价值,把从股市赚来的大笔资金投入SP公司。

  因为管理得力,利润丰厚,王滨的SP公司被新浪看中,收购。王滨此后便成了新浪的职业经理人和股东。而这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海上航行,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2006年,有半年的时间在海上漂泊,航海中他总是带着自己喜欢的CD,带着大量图书,虽然也曾经历十几米高的惊涛骇浪,海盗尾随追击,但生性喜欢冒险的王滨却把船当作自己最为亲密的伙伴,海上的家。

  对王滨来说,卖掉公司为的是获得一种更轻松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李兴平来说,卖掉公司使他完成了自己的一次人生跨越。

  百度花了5000万真金白银外加股权收购了hao123.com,在此事件中,李兴平是主角。他一手创办的hao123网址导航网站,点击率排名世界前20位。同行265.com,投资商IDG,都不远千里跑到广东兴宁的乡下和他谈收购﹑谈投资,但都被婉拒。到后来之所以把网站卖给了百度,个中原因搀杂其中。

  作为个人网站被并购的最大额交易,李兴平成为千万富翁。

  内向、谨慎是对李兴平的总体印象。陌生人打他的电话,接电话的总会是他“弟弟”,而他则会在恰当的时候不凑巧地出门了。这时,你必须有一个他熟识的人引路,经过一番介绍之后,再打电话过去,李兴平就会在电话那头迎接你,语调慵懒,措辞严谨。

  李兴平就是这样一个含含糊糊回答你问题的年轻人,不善言辞,也不想多言。

  当初闹着玩似的创办了hao123。网站内容很简单,只是单纯的一些网站的链接,但这对刚刚上网的人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网站内容里面那些实用的网址,对身为网管的李兴平来说也是信手拈来。

  从1999年起,中国网络开始大发展。hao123刚开始的时候,李兴平用的是免费空间,不料访问量越来越大,于是,便自己做了个服务器。

  hao123兴起于国内的网吧,当大部分网吧都把它设为主页的时候,hao123便足够让安居幕后的李兴平闷声发财。

  但这个时候,在李兴平看来,很不合时宜地出现了一个人——互联网研究专家王通。他写了一篇有关hao123的文章:《中国最NB的个人网站:hao123.com》。这篇文章在业界激起轩然大波,被转载千万次。李兴平——这个让人嫉妒的想哭的人不得不浮出水面。

  2004年初夏,265亲自去广东和李兴平谈收购,但李兴平的态度大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265走了,IDG又来了,这个知名的国际投资机构也相中了hao123。他们看准了网站能赚钱,但没看透李兴平。hao123确实到了需要一支团队管理的时候了,但如果真的让李兴平带领队伍去做这件事情,他说:“太麻烦。”有了这三个字,IDG不得不走。

  如此情境之下,再把李兴平和hao123拴在一起,他只有一个感觉——“烦”。太让人关注了,烦;做网站做太久了,烦;人人都抢hao123,烦;网站需要发展,烦。

  还是一卖了之吧。李兴平和百度接触颇多,当初百度筹建搜索联盟的时候,hao123聚集的人气为百度做了很大的贡献。两家关系良好,百度的一位副总裁也一直频频和李兴平“谈心”。

  最终,买卖达成,李兴平从百度手里淘了5000万,外加百度的部分股权。李兴平年轻退休。

  现在的李兴平还没有具体的工作,不管怎么样,李兴平终究是混迹网络的个人网站站长的偶像,当人人感慨中国第一个人网站不复存在的时候,李兴平说:其实,人活着,开心一点就好了。

  诚讯金融培训董事长许国庆,从哈佛商学院MBA毕业后在美国工作多年。在他看来,卖掉公司对于某些个人创业者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在美国很普遍。“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公司做的更好,更大,为什么不把它卖给更适合的企业和个人呢?不要把企业当孩子来养,这可能是中国企业家更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想管理药方四

  觉悟最重要

  瑜伽、闭关、冥想、催眠都是不错的自我修炼方式。

  53岁的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龙金·奥凯利正处在事业巅峰时期,2005年5月被诊断为脑癌,仅余下3个月的生命。他利用这100天时间讲述了自己生命最后时光的自传《追逐白光》。

  “在我患病之前,我曾认为责任是最重要的美德。”他写道,“在病情确诊之后,我才逐渐意识到,觉悟才是最重要的。”

  在他的最后遗言里,他说:“他们没有真正的动机或明确的时间来中断一下他们正为之奔忙的事情,后退一步,问问他们正在如何度过自己的生命。他们许多人都挺富足,许多人拥有的财富超过他们的需要。为什么扪心自问‘我如此这般为了什么’这个简单问题会如此令人恐惧?”

  有人把企业家比喻成“天生的战士”,说他们都有一种人生的战斗精神。在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不是为了钱而战,而是为了社会责任而战。

  金利来集团创始人曾宪梓的选择恐怕更能说明问题。他在十年前就被医院通知病危,因为肾脏衰竭,他一直都靠药物、医疗器械来维持生命,但是至今仍担任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更多的时候,人们发现他活跃在各种会议场所,同时做着各种慈善活动回报社会。

  除了生理治疗之外,精神治疗同样不可或缺。虽然讲述了以上的药方,但是如果你还是不能放权,许国庆建议要从文化层次上对自己进行培训,而不是单单上一些EMBA的培训。“因为企业家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技巧上的指点,更多的时候,学一些哲学,国学,上上北大的国学班效果会更好。”

  金山软件创始人求伯君在被软件、游戏折磨得不行之时,选择了上武当山拜师学艺,除了打打太极拳之外,思悟人与自然的协调成为令求伯君最身心愉快的事情。“我在武当山的一个深刻体会是,凡事不要太刻意,顺其自然最好,一家公司最好的状态就是永远不要到达巅峰,因为登顶往往意味着下坡的开始。”求伯君颇有所悟。

  除了被动地陶冶性情之外,主动地进行一些精神修炼也大有益处。

  瑜伽、闭关、冥想、催眠都是不错的自我修炼方式。

  环球电讯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张潇清常会在一天紧张的会议之后回到办公室,抽出20分钟的休息时间练一会儿瑜伽,以确保精力充沛。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的夫人,也坚持做瑜伽。SAP大中华区总裁西曼,从瑜伽中练出了领袖的活力:“领袖活力不是从上级来,也不是从董事会来,而是从自身而来。”即便坐飞机商务旅行时,西曼也会利用5—10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按照瑜伽修炼的要领呼吸。

  虽然盖茨的闭关有些世俗化,但一个人静静思考重大问题,也令实用主义的盖茨头脑清醒,确保决策的准确。

  如果不想管理成为你的一种状态,那么希望你能从本文中获得一些启发。中国有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你身在不想管理的困惑之中时,跳出你周围的圈子,换一种角度思考,你会看清你自己和你工作的企业,才会更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独立成章

  企业家的四种管理缺陷

  为心灵补洞

  一、身心不平衡

  中医讲究阴阳调和,做企业似乎也应该讲阴阳调和。

  企业做大了,但目标还是单一目标,即怎么快速赚钱。这既不适合老板本人,也不适合员工们的身心健康平衡发展。

  民营富豪苗建中的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不协调的严重后果,折射着一个阶层的生态镜像,他们不仅承受发展之累,忍受着心态之累,还要承担着制度转型之累。风光显赫只是富翁们生活的一面,而另一面的风险与压力则往往不为外人所知。据报道,苗建中在自杀前一天还在为贷款的事情奔波。

  二、不愿撒手

  企业做大,老板还是一位封建家长,起家主要靠个人和市场机遇,个人作用无比突出,但是企业做大以后,仅仅依靠企业家自己已经无法让企业再上一个台阶。事必躬亲,必然导致身心疲惫。同时压抑了员工的很多积极性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感。

  这样的例子似乎很多。只不过老板自己并不觉察,或者不愿改变。真正在中国把企业当作孩子来养,不愿撒手的老板数不胜数。

  三、听不进反对意见

  企业家成功有时候的确有运气的成分,但有些人却迷信自己的以往成功实践,经验主义胜过理智判断。听不进旁边明眼人的金玉良言,最终一败涂地。俗话说良药苦口,往往一些不中听的话,却应更加重视。

  四、不愿分享

  只求索取,不给予回报。最后的结果只能让身边的人与自己同床异梦。一味试图控制他人、不让别人分享其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的错误想法,是其管理不能提升的关键。民营企业老板对于金钱的过度重视,使其对于员工充满不信任,控制观念是其骨子里的核心管理思想。但现代企业和现代人要求的却是合作的新管理方法和思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