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严睿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作为社会公民的企业单位在追求财富目标的同时,关注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问题也成为他们的一项重要责任和义务。
风华正茂的广告设计白领为了打拼美好生活而玩命工作,最终在自己婚礼的那一天永
远的沉睡了。2005年3-4月间,一篇题为“缺席的新郎”的网络贴流转于各大网站的白领论坛,一时让人唏嘘不已。
在这个以财富论英雄的商业社会里,人们往往最容易忽视那些真正珍贵的东西,“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而作为社会公民的企业单位在追求财富目标的同时,关注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问题也成为他们的一项重要责任和义务。
在2006年初的一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调查中,调查设计者将企业对于劳动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分为七个层次,即:非常关注,态度积极且软硬件投入很大;比较关注,公司有一套保障员工健康的措施;一般关注,只为员工办了医保没有其他措施;不太关注,没办医保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严重忽视,根本不考虑员工健康状况,即使是在高危环境中工作;毫无人情,员工因工作导致健康问题时公司会推卸责任。
通过一个月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对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问题表示出了积极的关注态度。有40.46%的调查参与者投票认为他们所在的企业单位对于员工的健康问题“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有35.29%的参与者表示企业为其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险;但另外24.22%的企业则对员工健康问题表现冷漠,甚至没有为员工提供最基本的保护保障措施。
健康是一种必然的需求
“这两年,我们在做培训和咨询服务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感觉,企业对于象《员工情绪与压力管理》这样的课程需求多了很多,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企业对于员工健康问题愈发的关注了。”上海商学院管理学的王樵教授最近一直乐此不疲的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咨询培训工作,在他看来,这种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反映出企业管理者“以人为本”思想意识的一个提升。
“过去,我们强调的是人员工作效率、工作品质,但现在我们强调工作品质的同时还要强调生活品质,身心健康就是生活品质的一部分。这两种品质是互相促进,存在很大影响的。生活品质不高明显会影响工作品质,工作品质提升以后,企业效益上去了,人们能享受到的福利待遇就会提升,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从服务过的企业类型来讲,王樵认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比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关注员工的健康问题,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中,虽然员工也会有这方面的需求,但企业整体层次低一些,诉求也相对少一些,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员工对于健康的需求表现的更加强烈一些。
此次调查也引发了中人网会员的热烈评论,有网友认为尽管调查结果说明企业对于员工健康问题的认识已经有所提高,但多是停留在意识层面。一位署名“macong”的网友评论说:“究其原因是管理者对人文文化、人本管理的意识总值不足,没有将员工提升至企业资本和合作伙伴的高度。”
就与国外企业的差距而言,王樵分析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外企业对于员工健康常规性的保障措施比国内企业更完备,另一方面是非常规性的预防措施非常到位,而国内企业通常出了问题之后才会有一些安排,更多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追求利润与关注员工健康不矛盾
在调查评论中,有很多网友认为效益问题是制约企业对于员工身心健康问题投入的另一大障碍。署名“十号”的网友留言说:“现在大多数行业或企业的盈利率不高,能为职工办理医疗保险制度也就算不错的了,真正提供较高福利的,还是那些垄断行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财政支付的)。所以,你很难要求挣扎在生存边缘的企业对于员工的健康能有什么样的关注。”还有网友表示,现在就业市场的情况能争取到个工作机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哪还敢要求企业对自己的健康问题关注呢。
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关注员工健康是对一个公司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公司道德水准的基石。“我很难选择为一个连进公司体检都要员工自己掏钱的企业去工作,因为从这一点完全就可以看出公司是否会给予员工应该有的尊重和保护。”
王樵认为,企业的效益问题并不应该成为矛盾所在,因为国家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这是企业所必须遵守的。在解决了基本的保障之后,企业应该自觉的考虑,尽可能的投入财力、物力和时间将员工的健康问题处理得更好。
孟先生在北京一家日资企业工作,其间曾经一度患上了抑郁症,总觉得生活压力太大,并几次产生轻生的念头,工作更是浑然不在状态。这一切被孟先生上司观察到后,当时就向公司申请安排了心理询导师帮助孟先生进行调理,并专门给他开了三个月的休假,后来又报销了80%的诊疗费。孟先生说:“公司能做到这个份上,我是没有想到的,现在我是抱着感恩的心态去工作的。”
实际上,员工很多时候并不在乎企业的投入有多大,而是看企业有没有真正关注到他们在自己身心健康方面的需求。在有限的条件下,企业要尽可能的采取一些办法去帮助员工维护自身的健康,也许只是一些小细节,就能发挥很大的能效,从而使员工在心理上提高对于企业组织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署名“qiang_li”网友评论说:“我们的公司为员工办理了基本的社会保险,还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安排全厂职工体检,对关键岗位员工更会延伸关心到其家庭健康问题。比如,我们的工程师一上项目就很难脱开工作,公司会专门派遣服务人员照看他们孩子,让他们很安心的投入工作。相比较他们创造的效益来说,这点投入根本就不算什么。”
员工更需自己爱护自己
Json是一家通讯公司区域市场经理,经常会收到上司和同事们群发过来一些健康保健的小帖子,大家用这种方式彼此关心、问候和对方。Json很喜欢这样的感觉,与很多网友一样,Json认为即便公司能够提供良好的保障措施,但那些保险、保障之类的东西能不用当然是最好了,因为健康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来调节。
“员工首先要表现出对于自身健康方面有所需求,才会引起社会、企业的关注,所以这种意识应当是员工主动的表达出来;其次,员工可以要求企业提供相应措施来保障自己,但最根本还是靠自己来调节。对于员工来说,应该以自我预防为主,比如训练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参加各种放松、减压的活动,还包括一些自我的心理调节,加强自己的兴趣爱好,控制不良情绪等。员工应该明白这才是最重要的思路。”王樵说,现在他所服务的一些企业,从上到下各个层面的员工都对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表达出了强烈的需求,但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能够帮助员工解决和调整好这方面问题的专业人员还少之又少,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种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