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前智 > 正文
 

银光的GDP绿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15:38 《企业文明》

  实施循环经济,实际上就是做一笔一本万利的买卖。

  朱继龙

  实施循环经济让甘肃银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尝到了甜头。

  银光集团在13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上,绿化覆盖率达38%;生活区人均拥有绿地35.6平方米,是所在地——白银市城区居民的7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实现零排放。2005年6月份,银光集团被甘肃省列为首批废水、废渣零排放30家试点企业之一;利用城区垃圾场开展绿化,5年掩埋垃圾35000余吨,在上面植树120余亩。企业销售收入逐年递增,2004年是2002年的2.6倍;职工年收入比2002年增加67%;2005年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各主要产品均大幅超产,前三个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9%。

  能源使用市场化

  从2002年开始,银光集团实行能源管理改革,能源管理实行内部市场化机制,能源消耗逐步装表计量,能源供给与使用单位建立买卖关系,按市场价消费。生产区能源由银光能源动力中心根据用能单位需求购进、生产、出售;生活区能源由银光社会事业发展部从银光能源动力中心购买后向生活区销售。位于生活区的机关、学校、医院等办公单位实行能源定额消费,节约奖励,超耗罚款。废除企业长期执行的对员工的能源福利性暗补制度,改而按“企业补贴一部分、个人承担一部分”、“困难员工适当减免”的原则,分在岗员工、离退休人员、特困群体等不同对象给予相应的水电气能源费用补贴或减免的管理新办法。

  在对水电气等主要能源实行市场化管理后,银光集团还将压空、循环水、冷冻盐水等次要能源纳入市场化运作。能源按市场价消费,员工对能源开始斤斤计较,仅生活区,每月水消耗量降低3000余吨。

  在对能源实行内部市场化运作改革的同时,银光集团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对生产线大功率旧电机进行变频调速改造,同时安装了22台(套)高效节能的变频调速设备,年节约电能55万千瓦时。2004年累计节约能源资金1195万元。

  污水废水零排放

  银光集团将污水重复利用,利用偏碱性的锅炉冲灰水作水煤气制造厂的洗气补充水;建成5个冷却水循环系统,实现冷却水的闭路循环。从建厂至今企业累计环保直接投资2000多万元,加强了对碱性废水、酸性废水的有效治理;建成酸碱水中和系统,实现以废治废,共同达标排放。

  各生产单位从改革工艺、改革原材料质量入手,不断采用新技术,尽量减少或消灭污染源,把废渣、废液及酸性废水的排放量控制在最低限度,于2005年4月份实现废水零排放。为巩固成果,企业于2005年7月1日下发酸性废水管理制度,强化生产废水管理,对生产废水超标单位加收排污费。银光化工五厂作为企业专门处理废水的环保工厂,在新的管理制度面前,与其它生产单位一同接受环保管制。企业规定该厂处理后的废水pH值不达标时,仍将对其加收排污费。

  银光集团通过2004年和2005年环措项目的相继实施,先后在厂区南北两侧兴建了3个总容量达9万立方米的污水库和6个泵站,铺设了长达10余公里的污水绿化主管道,并在主管道两侧蜘蛛网般地织起了数十公里的绿化分支管网,收集处理后的生产区、生活区废水,用于厂区环境绿化,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用污水开展绿化,银光集团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00亩,2004年和2005年,新增绿化面积150亩。目前,公司13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绿化面积达4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8%以上。企业还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生产区闲散空地全部绿化。企业把生活污水和未被污染的生产废水从工业废水中分离出来,年节约生产用水100余万吨。

  垃圾场上绿化忙

  5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吹石头跑的不毛之地,经过一代代银光人的辛勤耕耘,如今,银光集团已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工房、车间、纵横交错的生产管线、高大的框架,掩映在一望无际的绿色之中。

  在银光集团西南角,是企业与白银城区部分垃圾的倾倒场,每天有20余吨的垃圾向此倾倒。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狼藉,塑料垃圾被风吹得满山遍野。从2000年以来,企业动用3万余土方,用厚度达0.7米至1.3米的白土对垃圾进行填埋,并在垃圾场上种植苗木,建成绿化林地120亩,收到垃圾治理与绿化美化双重效果。此后,企业及时填埋垃圾,每年抓住绿化时节,对垃圾场进行绿化。

  银光聚银公司813热电站是该公司动力之源,但每年产生的100万吨煤渣堆满了厂区南侧的荒滩。银光集团总结生活垃圾场地搞绿化的经验,对这片生产区垃圾场也进行了成功治理,将昔日的煤渣滩改造成为生产区的绿色屏障。

  副产品由副变正

  银光集团的参股公司——甘肃银光聚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着优势互补原则,利用双方的生产需求和各自的资源优势,互用副产品。甘肃稀土的液氯、液碱与银光聚银的盐酸均为两企业生产中的副产品。银光聚银在生产TDI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液氯、液碱原料,但每年要产生约5000吨左右的副产品——盐酸。在以往的生产中,该公司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电解装置对副产品盐酸进行环保处理,通过电解回收氯气、氢气以在生产线循环利用。与此同时,随着该公司生产线的扩产改造,盐酸电解装置的电解能力已不适应整个生产线的发展要求,而企业又要花大量的资金采购生产所需的氯气。与银光聚银相类似的是,甘肃稀土在生产稀土中,需要大量的盐酸作原料。盐酸从生产中氯碱产生的液氯用水稀释而生成。使用银光聚银TDI产品的副产品——盐酸作原料,使甘肃稀土既减少了一道工序,又可直接获得大量的生产原料。银光聚银直接用甘肃稀土的液氯、液碱,也收到互惠双赢的效果。从2005年6月份开始,甘肃稀土每年向银光聚银提供液氯1万吨,液碱按银光聚银TDI生产需求的80%供给;银光聚银则每年向对方提供盐酸3万吨。两企业打破过去各自封闭的发展思路,互用副产品,实现了合作双赢。

  废气体再现青春

  银光集团TDI生产线上的水煤气装置与气体净化装置,在生产过程中要产生大量废气。在过去10余年的生产中,这些废气被专门设立的燃烧装置作燃料环保处理。在2005年的生产线扩建改造中,该集团新上了一台以废气为燃料的锅炉。根据生产能力计算,投产后,每小时可生产9吨-13吨中压蒸汽。这台锅炉目前已进入试生产。它的投入使用,不仅使银光集团的生产废气得到无害化处理,而且每年为企业节约资金500余万元。

  依托循环经济之路,银光集团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中阔步向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