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跳槽不可太情绪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 02:29 第一财经日报

  延焰

  从李骥的讲述可以看出,他的跳槽是建立在主观并且情绪化判断的基础上。

  当时,李骥在公司可以说已经有比较深的根基,毕竟在公司已经做了两年,担任比较重要的职务,公司对他非常认同,他本人对公司也有高度的归属感,而且不难看出他与前任领导的配合不错、对前任领导有很强的信任。

  但对于即将到来的新上司,专长是制造管理而非销售管理,出于对新上司出身的考虑,已经在心里有本能的排斥。对新任领导的销售管理能力因为不了解也不能产生信任感。在这个时候,他应该多给自己一些静心思考的时间,用一个什么样的人去统领占公司1/3营业额的市场,集团肯定有全盘的考虑。

  站在公司用人的角度来说,这位新的总经理其实并不是“空降兵”。他在这家集团也是一步步走上来的。熟悉公司的产品与产品制作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熟悉竞争对手的产品;虽然之前没有直接接手,但对公司的营销管理肯定不陌生;有多年的管理经验;并且他拥有公司高层的支持,在公司其实是有不小的影响力。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只看学历、经验等传统意义的硬条件,是否有匹配岗位能力的软条件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最好的方法是和新老总积极地沟通。当然李骥也有沟通,但这种沟通本身就有抵触甚至挑衅的情绪,在心底希望新老总在他这个“营销前辈”面前低头。在营销管理方面,李骥和公司营销精英们对新老总都存在主观的质疑,在营销管理方面较之于新老总有种优越感。从他们的第一次沟通来看很失败,激化了矛盾而没有融化矛盾,新领导并未如意料之中的挽留他。

  从新领导的角度,他需要建立自己的团队,用俗话说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公司的销售管理是一个团队的事情,需要公司的环境、团队成员的配合,新总经理希望看到的应该也是他熟悉并且对他有忠诚度的团队,对自己不信任的人又无法引导的人有时会选择肃清。

  第二个问题,李骥看似经过了利弊的权衡,但其实没有作好跳槽的准备,可以说是意气用事。

  作为企业高管跳槽,个人待遇不应该成为主要考量标准。首先需要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掌握新公司的运营策略,这些运营策略不是短时间内的,至少应该是3~5年。还有所领导的业务在公司的业务体系中是什么位置,是公司的核心业务还是外带业务,在公司业务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公司会投入多大的精力去继续维护和开发。

  快速融入到对方企业中,需要在去公司之前就对公司有全面和详细地了解,尽可能详细地和公司核心管理层全面沟通。跳槽成功需要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的大环境。很遗憾,这个案例证明李骥当初缺少这部分的准备,后来是来自新公司的变动和发展策略使他遭遇了职场“滑铁卢”。

  对跳槽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要的一点是对自己的能力判断不当,对自己拥有的资源估计过高。客户资源、团队支持,这些在跳槽中都可以作为能力加分,作为营销高管跳槽需要厘清哪些资源才是你的,如果需要离职,哪些资源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带走。

  还有团队支持,一开始很幸运,李骥有自己的团队,但幸运并没有延续,后来团队解散。这也暴露出当初这支团队追随李骥跳槽的动机与准备,李骥是否和团队里的每个成员作了充分的说明和沟通。在新公司大的环境里,怎样取得整个企业团队的支持,对销售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团队的任何一种不稳定性,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而信任和支持的建立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

  (作者为上海招聘网猎头部经理)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