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CC狂和Report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02:27 第一财经日报

  俞雷

  10年前我做一个分支机构经理的时候,碰到过一个有趣的培训经理,她的音容笑貌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这位培训经理是总部派来给我的同事们培训的,在我们这个分支机构呆了大约两周。在这宝贵的两周时间里,她外出考察了本地风景区的市场,并在各个景点拍摄了很多人与风光浑然一体的照片。在几个大饭店,也由我做东吃了几顿不成敬意但尚算丰盛的酒饭,自然,她还拉上了从外地来探访她的男朋友。在如此繁忙的行程中,她硬是挤出了宝贵的两三堂课的时间,给我的同事们做了精彩的培训。

  她的课程自然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开始培训前,她写了一封抬头是给我和我的同事们的Memo,大约是已经做过田野考察的缘故,这个Memo写得非常详细。她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我们悲惨的没有她之前的培训体系,我们既是毫无销售经验的队伍,也是没有一点专业水准的业余人士。虽然她即将要培训的我们,无论是入职时间还是从业时间都要超过刚入职和刚做销售培训的她。我注意到她的这封Memo其实并没打算真的给我们看。虽然她写“TO:”的地方写着我们的名字,但我看到它,还是在她发完传真落在传真机边上的时候,要不了多久,这封Memo就被她收进了公文包。

  更有意思的是,这封Memo还是用英文写的,我很纳闷她为什么既不给我们看又不给我们这些中国人写中文,甚至惊讶为什么不口头直接对我们说。终于,在“CC:”的地方我看到了奥妙所在。传真的“CC:”处,分明写着公司高级培训总监的名字,当然,这个老外也就是她的顶头上司。

  大概是她也发觉了我看到她的Memo的缘故,随后的几天,只要是不去风景区做田野考察,我就只能看到她在办公室里埋头写Memo的样子了,至于上面写了什么,我一点都不知道。不过,当她即将完成我们这个分支机构培训之旅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份她的老外上司发给她的传真(这个可怜的分支机构只有一台传真机在我的办公室里),算是透露了她那几天辛勤工作的主要内容。在那个电子邮件还很少用,只能发传真的年代,要BCC还真有点难度。

  高级培训总监向培训经理获得的巨大成功表示了衷心的和最热烈的祝贺,并一个劲地夸她工作太出色也太卖力了。总监似乎重述了培训经理的话,说正是在她的培训下,我们这些人又找回了久违的工作激情,完善了销售的技能,确立了明确的工作目标。总监的结论是,培训经理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也是忘我和勤奋的。末了,高级培训总监还期待在她回去的时候,准备向她当面表示祝贺。

  这位培训经理后来平步青云,不久就升到了高级经理,后来甚至还做到了她老板的位置。在后来总部发来的晋升Memo中,对她入职以来卓著的绩效大大地褒扬了一番,要是仅凭那些文字,我几乎都要相信这真是个劳模了,不过,幸好我是知道她给上司们的这些印象是怎么来的。

  后来我和她曾经培训的同事们也总结过她的晋升之道:“醉翁之意不在TO,而在CC之间”。她的每一项工作,都无一不被放大传到了老板这里,比起那些默默无闻的真劳模来说,她显然更懂得职场的潜规则。“一个人可以永远欺骗他的老板,但永远欺骗不了他的同事。”显然,她也知道这条职场名言,无非是把事反过来做了,“一个人永远欺骗不了他的同事,但可以永远欺骗他的老板”。

  及至电子邮件时代,CC狂就有大发展之势。每天的邮箱里,几乎都可以收到一些CC狂发的邮件。他们TO给多少人也许都是假的,重要的是CC的人。CC的几乎都是老板或者是老板的老板。这些CC给老板们的邮件,有些是表明自己的辛勤工作的,也有些是转弯抹角地告别的部门的状的,有些则是制造舆论的。CC狂们无一不是擅长在职场表现自己的人,虽然他们不见得真的是在有效工作的人。

  如果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产品”的话,CC则是一种“传播”。你的工作做得如何,并不一定取决于你这个“产品”质量的好坏,而是取决于你“传播”的好坏,这正如营销行业第一品牌大多不是质量最好而是营销传播做得最好的产品一样。

  Report迷其实也大致和CC狂类似,不过这种做法就更为直接。尤其是内资企业,Report迷似乎就更有广阔的市场。

  如果我们把外企的工作方式称为“Excel方式”的话,内企的工作方式就是“Word方式”。一个喜欢用数据报表来表达,一个则喜欢用文字来表达。和外企的CEO们不同的是,内企老板大多对数字概念不是特别强,除去看财务报表的时候。“思路”两个字,是在这些老板工作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而思路,是很难通过Excel的数字表格表示的,文字才是更佳的表现方式。

  很难讲一定是哪种方式更对。Excel方式虽然严谨却少了人的灵动。同样的,Word方式也常常会影响到对数字的逻辑分析能力。更要不得的是,一些人算是揣摩准了老板的思维方式,隔三差五的就来份长长的Report,抄上一些刚看过的管理书籍上的话,附上一些新的点子,就成了新的表功证明。但绞尽脑汁的Report,却往往忽略了真正的管理逻辑,忽略了执行能力,管理思维也仅仅停留在了臆想阶段。

  PPT在这些年也是方兴未艾,它以华丽的包装、动人的画面和简明扼要的语言正在成为CC狂和Report迷们的新宠。而且那些漂亮的表格和图形也无一不显示着“专业性”。

  不过,那些漂亮的玩意是怎么来的呢?一天深夜,我在MSN上碰到一个正在加班的人,她正在发加班的牢骚。原来,是他们的总监要做给老板一份PPT报告,为了显示他的专业性和钻研劲,给了这位不幸加班的人一本厚厚的显然是他刚公费参加过的培训课程的讲义,要她把那些复印材料上的漂亮图片都一个个做出来。说“做”报告都是抬举了的,因为这份报告基本就是照抄的。要命的是,这个培训讲义似乎也是从视频文件上拷贝来的,这个不幸的人终于借着一些复印件上的提示在网上找到了原出处的视频文件,采用截屏的方式把这个漂亮PPT做了出来。

  不过,老板们要是知道了这些个Report的来历,心里又不知道该作何感想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