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如影随形 服务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8日 18:46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见习记者 张天阔 徐丹

  我希望灵图可以在2008年上市,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仲亮称,至于地点,计划是在纳斯达克。

  外界的猜测和质疑并没有影响他的信心。2006年,灵图3000万美金融资引发导航春天的美好憧憬,而2007年初,其裁员事件又引发整合时期到来的预期。作为国家测绘局审批的11家导航电子地图生产商之一,灵图的每一个转折似乎都牵动着同行的神经。

  白手起家

  1999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学院的唐宁浙和5个朋友一起,拿着不到一万块钱的启动资金,在上地的一间小民房里创立了灵图软件有限公司,当时他们所做的,就是把纸质地图电子化。

  租了80平米的房子,几张行军床,两台PC机,几个热血青年关在房子里面光着膀子干。李仲亮回忆道。从灵图创立之初,他就一直关注着这家公司。当时这个行业是偏门冷门,竞争也比较少,对于灵图的创业团队来说市场阻力也比较少。

  作为GIS软件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灵图最初的业务主要是为国土资源、规划、水利、军事等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承建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一年下来,灵图的收入达到100万,员工也发展到30人。靠着不断做项目,在此后的几年里,灵图慢慢搬出了民房,规模也一点点累积起来。

  2002年,广东省新天元交通资讯有限公司要做一个全省交通定位、安全和运送的GPS监控平台,标的是1650万人民币,是这个行业当时的中国第一大单,彼时的灵图正逢IT寒流,资金紧张。

  当时小唐跟我在广东打单子的时候说要回北京,我说回去干什么,回去关门么?这个单子打下来,重建十个灵图都够了。李仲亮回忆道。最终灵图以技术第一名中标,在2002年7月13日签下了合同,不仅得到了市场的验证,还得到了继续生存下去的资金。

  那一年我们一共得到了8个单子,八战八捷,全部拿下,基本上全国省一级的平台都中标了,这几个单子奠定了灵图在行业中的基础,打响了业内GPS的名头。现在灵图的GPS平台在全国是最好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李仲亮表示,灵图在数据基础上研发出来的GPS应用是全国领先的,而且市场占有率绝对第一,这几年灵图的财务积累主要靠这点。

  随后,灵图创始人唐宁浙让贤,李仲亮出任灵图董事长,这位曾经供职于建设银行,谙熟资本运作的新掌门为灵图带来的,除了良好的政府关系以外,还有一系列的资本注入。

  VC宠儿

  2000年,北京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出资680万元人民币获得灵图四分之一的股份。

  2004年,戈壁以200万美元投资入股灵图。实际上,戈壁投资第一笔融资来自于IBM和日本最大的移 动运营商NTTDoCoMo。李仲亮坦言,当初选择戈壁,也是看中了戈壁背后这两家对灵图而言极具战略价值的大公司。

  2005年,通过戈壁投资的牵线,灵图与IBM创业投资部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今年7月,IBM宣布帮助灵图在一年内实现30%的客户基数增长,并且使灵图基于Linux的解决方案开始成功地进入了国际市场。

  而NTTDoCoMo则正是灵图第三轮融资的投资方。2005年DoCoMo以 400万美元投资灵图。

  在完成这两轮融资的同时,灵图第一轮融资时的投资方北京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在获利一倍以上后退出。国有股退出是为了给在境外

资本市场上市铺平道路,使灵图的资本结构更加符合国际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

  前三轮融资下来,灵图创始人及管理团队仍然拥有超过51%的股份,每一轮融资所稀释的股权都只有百分之十几。李仲亮强调融资要按照企业的线性增长规律一步步来,看准时机。这样私募融资得到的收益比A股上市要好得多。

  2006年5月,灵图获得的由戈壁牵头的第四轮3000万美元投资与前几轮融资时采取的方式略有不同。前几轮我们都是定点和一家谈;现在是多家VC一起来找我谈,参与'竞标'的VC非常之多,最后进来的也是一个'团队'。

  参与灵图项目的戈壁基金投资副总裁徐晨曾如此概括灵图的发展模式:把涉及GIS领域各个方面的应用都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和内容提供商。灵图做服务提供商,开发车辆监控等信息系统;灵图也做内容提供商,它拥有自己的地图库。同时,灵图不仅自己做在线地图——51地图网,还和其他提供本地信息的网站,比如口碑网等合作,提供地图数据库。在无线互联网方面,灵图还在移 动和联通的平台上提供手机导航服务。无论是企业客户还是个人客户,总能在灵图这个平台上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这让不少同行看到了希望,在导航电子地图这个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中,一些企业每年的测绘投入就高达1亿人民币,但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产出,很多公司苦苦支撑,却等不到收获期的到来,在很多人看来,灵图受到的追捧是中国导航地图业井喷的先兆,行业的春天即将到来。

  挟带3000万美金之势,灵图开始招兵买马、加速扩张的计划,一时间上市似乎指日可待。此时灵图已先后引进15家资金,管理层的持股降至50%以下。

  生存之辩

  早在灵图开始花钱招兵买马的时候,网上就出现了关于灵图真的该增员么的质疑,不过在一片叫好声中,这个观点更像是吃不到葡萄的抱怨。然而半年后,质疑开始得到了印证。

  2006年底,灵图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些自称是被裁得员工表示,灵图北京总部今年2月份开始裁员,3月开始裁天津和合肥分部员工,并可能撤掉这两个分部。灵图合肥分公司的原员工称,在合肥分公司整个生产二部60多人裁的只剩3-4个人,生产一部和三部也都只剩下10多个人,有近300人的导航部甚至裁了200多人。

  当事人并没有承认大规模裁员的说法,灵图市场总监陈雪的解释为公司去年开始执行的末位淘汰制,属于正常的人事调整,并拒绝公布淘汰的具体人数。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讲,裁员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这要根据公司的发展阶段决定。按照李仲亮的说法,被裁掉的员工主要集中于灵图的数据采集部门,此举的原因是基本的数据采集工作已经完成,更新和维护不需要维持原来的规模,而裁员一事之所以沸沸扬扬,不排除竞争对手的恶意炒作。

  这似乎很难解释半年内前后迥异的决定,业内普遍的看法是,灵图的此次裁员是由于投资方的施压导致,VC曾经看好的完整的服务和内容提供商模式,并不利于灵图长远发展。

  对此,徐晨承认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需要的是两套不同的运营逻辑。前者的重点在于获得高精且丰富的数据,一旦往下延伸,往往会丧失下游客户(软件提供商);后者的重点在于整合各方资源,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来开发和提供一切基于位置的服务。不过,目前赚钱的业务还是地图,下游的位置服务还处在烧钱阶段。徐晨认为,任何一位投资者都很在意现金流,不会为了美好的明天,放弃眼前的钱。

  这个行业没有火的时候苦死了,投入太大,死的企业特别多,都说胜者为王,我说是剩者为王。李仲亮所说并非虚言。在这个行业中,活下来是其他一切的前提,灵图并非四维图新等同行脱胎于测绘机构,前者甫出生提供的是GIS软件。为了生存,灵图一直在不断成立新的事业部,来承揽大小项目,很少对原有的领域进行取舍,确定某个专注的增长点。随着资金的不断注入,公司的规模也滚雪球般不断扩大,最终变成了一家产品线过长的完整的公司。对灵图而言,对产品线进行梳理、有所侧重可能是比扩张更为重要的一步,在这个阶段出现调整和裁员,让人意外的同时存在着某种必然。

  (本报记者黄晨霞对此文亦有贡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