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双面鲁商:儒家遗韵的对接与扬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18:11 中国经营报
鲁商,“鲁商”与“齐商”之集合体。 济南等地孕育了“鲁商”,青岛等地造就了“齐商”。“鲁商”尊儒,近官上行;“齐商”面朝大海、开放外向,兼具道家风格。 海洋与内陆文化的交集、对冲,创生了一个注定充满矛盾的商业群体。 谢扬林(记者) 拯救“山东第一民营企业”。 此时此刻,就在山东淄博,最具传播广度的商业事件当属鲁商集团重组ST万杰。万杰,曾有“山东第一民营企业”之称,其快速衰败的一大因由可追究为4年前替政府“背包袱”,接手了几近破产的淄博钢铁,结果反而导致自身元气大伤、气数渐尽。 万杰的创始人叫孙启玉,从村办企业起家,原本的主业是医疗。2003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孙启玉在北京参加两会期间,万杰所在地淄博博山区政府方面找他谈话,希望接收陷入停产状态的淄博钢铁。 孙启玉从未想过介入钢铁行业,但他还是同意了。一则是替政府接“包袱”,二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道义担当。这位山东企业家在当地享有极高声望,他仗义疏财,在万杰医院所在地岜山村,村民户户都能住得起房、上得了学。 重义轻利、仗义疏财,更强的道义感,并且与政府有着普遍的微妙关系。 孙启玉是鲁商形象的真实投影吗? 左手拿论语,右手拿算盘 如果以漫画的手笔刻画鲁商,那会是“左手拿论语,右手拿算盘”。 鲁商先贤有两个代表。一个是子贡,他是孔子的弟子,山东人,典型的儒家,虽然从商,“义”且“信”,孔子去世,别的弟子守灵3年,独子贡复又3年。另一位是辅佐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激流勇退,悄然奔赴齐国,隐姓埋名,在今天的山东定陶一带做起生意。自称“朱公”,人称“陶朱公”,坚持“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自然规律,成为富甲一方的商贾。 陶朱公祖籍河南,在山东发家,成为富豪后,广散其财,富而行其德,热衷“公益事业”。“陶朱事业”后来竟成为商业的一种别称。 孔孟文化对于鲁商的影响,存留至今。入主万杰的鲁商集团董事长季缃绮在诠释鲁商集团使命时,其核心用词就是“仁智合一、商行天下”。 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在博客上写道:“成长在圣人故乡的鲁商,有幸得天独厚地多受孔子思想精华的熏陶,并融会贯通于现代经济发展,形成独特的鲁商精神。” 事实上,孔孟之道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压抑了鲁商的形成,尤其在汉代“独尊儒术”之后。清末时期,山东淄博周村的贸易以及潍县(今潍坊)工业的兴起,才让鲁商再次走上商业舞台,那个时期,孔孟之道正承受着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商业巨子孟鸿升要算是当时鲁商的典型,他于光绪19年(1893年)创办瑞蚨祥绸布店,直到今天,还屹立在北京前门。他数次去邹城认祖,却屡次因违背祖训,弃读从商而被拒门外。 将孔孟文化与商业文化合而为一,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并非山东人,而是一位远离孔孟之乡的日本人涩泽荣一。这位日本株式会社企业形式的创始人同样是位左手拿论语,右手拿算盘的企业家,晚年潜心《论语》,1923年确立“论语算盘”说,以“义利合一”的思想,影响着几代日本企业家。 “尊贤尚功”与“尊尊亲亲” 在山东,力诺集团董事长高元坤是位颇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济南市政协副主席。高元坤原是山东沂南玻璃厂厂长,后来去山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硕士,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医药管理局。按他自己的说法,创业并非出于经商挣钱的冲动,在医药管理局的日子富足,没想过去闯荡江湖。可是有一天,沂南玻璃厂的一位老搭档找到他,相告企业垮了,高元坤说自己受不了昔日职工没有了饭碗,决心为大家找条路,这才有了从银行贷款50万元创业的举动。 某种角度上来看,这也算是鲁商“义利合一”的一种实践。 山东有齐鲁大地之说,春秋战国时期,山东是齐国与鲁国的辖地,齐强而鲁弱,到今天,称谓都是齐在前,鲁在后。而在谈及山东商人时,缘何称之为“鲁商”,而非“齐商”? 周讨纣王,天下大定,分封诸侯,姜子牙领封齐地,就是今天淄博、潍坊及以东一带,周公姬领封鲁地,也就是今天曲阜泰安一带。齐王问,如何治理鲁国,鲁王说,“尊尊而亲亲”;鲁王问齐王,如何治理齐国,齐王的方略是,“尊贤而尚功”。 经商习气,在齐国由来已久,位于临淄的齐国故都博物馆展示的齐国刀币,见证着2000年前齐国的商业文明。陶朱公、子贡,皆出于齐,也是环境使然。 直至今日,齐鲁之地依然透露着不同的商业文化。青岛一带的“齐地”更具海洋文明的外向经济特质,而1904年开设商埠的济南一带,略显保守。 青岛的工业,有“五朵金花”之说,指的是海尔、海信、青啤、双星和澳柯玛,海尔的张瑞敏和海信的周厚健甚至成为了鲁商的象征。 济南也有“五朵金花”,轻骑、小鸭、渤海、济百和金泰,除金泰外,其余4家国有市属企业都早在1994年就改制成为了上市公司,领全国城市上市政策之潮流。可惜到了2003年,伴随着金泰上市1年后就出现的巨额亏损,济南的全部5家市属企业集体沉沦为ST,在当时引发出不小的争论。 两幅迥然不同的画面陈列于前,探寻新鲁商,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差异是不可不述的一笔。 政商与“招安” 直到今天,与浙商、晋商等商帮相比,鲁商的群体认同感都稍逊一筹。不过,在儒商之外,他们仍具有明显的共性,那就是更愿意与政府形成一种默契。 另一鲁商大鳄要数山东邹平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士平,吴官正执政山东期间曾说,山东有两张,东有张瑞敏,西有张士平。张士平将一家棉纺企业做成了数百亿元的规模,利税占据了邹平财政收入的51%。张士平的崛起,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地方政府的扶植关系密切。 诸多事例足以显露鲁商的政商关系,用无政不商来描述,并不为过,而鲁商对政治与政途的关注,也表现得比其他商帮要浓厚。 现在,我们来戏说《水浒》,虽不严谨,但却形象直白。梁山水泊位于山东之西,这家草根起家的“民营公司”人才辈出,108名干将经过了艰难的、杀富济贫的初创期,好不容易创下基业。为首的“CEO”宋江便思起了与“国企”重组的念头,并主动邀来昔日的竞争对手“大宋公司”前往考察,甚至不惜被低价估值,只为换取一个红帽子的身份。结果,“梁山公司”被“大宋公司”重组后,随即被安排去重组另一“民营企业家”方腊的“企业”,最终品牌消亡、灰飞烟灭。 正是山东地方政府的强势,扶持了一批省内大公司。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山东民营力量的相对滞后。 山东财政学院教授王蔚认为:“山东商人大气、勤奋、守信重义。但是鲁商与政治的微妙关系则成为牵制其健康发展的软肋。所谓关系的微妙,即他们穷困时恶官甚极,劫富济贫的冲动于民间随处可闻可见,而一旦飞黄腾达,又燃起近官亲政的官僚气焰,走向玩世不恭的犬儒主义。”在王蔚看来,这或许因为鲁商只相信行政的权杖才是捍卫财富的唯一法宝,又源于鲁商畏惧权贵的绝望感与宿命心理。而这折射出了山东人为商的不彻底性。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