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财智人物》:吴冠中大师背后的推手郭庆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 17:25 《财智人物》

  9月11日20点56分BTV-5 财智人物首播 尽情关注!

  重播时间:周三13:30 周六14:35

  北京电视台北美卫星频道播出时间:

  首播时间:周四18:15

  重播时间:周五03:33 周五07:15 周五12:15

  主持人:无论在艺术界还是拍卖市场,“吴冠中”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与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等都是我国近现代书画界的大师级人物,在近几年他的画在拍卖市场上不断飙升,成为众多藏家追逐的对象。

  解说:2005年,在香港“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会上,吴冠中的《鲁迅乡土组画》和《龙须岛社之家》均拍出639.2万港元,成为本次拍卖的“双冠王”。

  2006年,吴冠中《长江万里图》油画长卷引起了拍卖市场的“躁动”,3795万元的成交价,刷新了中国内地油画拍卖的最高记录。

  2007年,在北京保利的一场拍卖会上,吴冠中《交河故城》以4070万元的价钱落槌,创造了内地当代艺术家国画拍卖的最新纪录。

  主持人:在近几年得拍卖市场上,吴冠中的作品价值迅速飙升,有人做过一个统计:2000年到2001年,吴冠中的作品价格在每平方尺四万五千元左右;2002年到2003年,每平方尺在9万元左右;从2004年到2005年,每平方尺的价格急速上升为26.5万元左右。吴老的作品具有巨大的价值毋庸置疑,但是为什么会在2004年突然上扬如此巨大的幅度?

  解说:2004年6月,吴冠中世界个人巡展在法国巴黎开幕。其后在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陆续展出,这让很多西方人领略到了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吴冠中热潮”。

  2005年9月,吴冠中的巨幅作品在全国巡回展出,虽然仅有《高粱》《彩面朝天》两幅作品,但却在引发了国内的吴冠中现象。

  美术评论家夏硕琦:他后来是越来越对艺术的形式锤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就是艺术的提纯, 越单纯,越做减法,内涵越丰富.这是他,我非常佩服.

  艺术批评家贾方舟:我觉得这个反映了人们对吴先生艺术的爱好,大家都在追捧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价格就可能上去,这是个市场现象.

  解说:吴冠中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的强劲表现,引起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吴冠中现象”也成为了书画投资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在近几年的书画市场中出现了一个人,他的手中握有70多件吴冠中作品,市场价值达到了亿元以上,被圈内人称为“吴冠中专业藏家”。这个人就是郭庆祥。在外界他并不被人熟知,但是在收藏圈中他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

  解说:2001年郭庆祥在公开场合提出“没有鉴定家,只有研究员”一说,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在收藏界占有重要地位的鉴定家。

  郭庆祥:鉴定是必须要有结果,一个真的结果或是一个假的结果,但是我们用科学的手段,是判断不出来的,它不符合科学性.

  解说:随后不久,郭庆祥又将矛头转向拍卖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有些拍卖行与画贩子联手进行欺骗,假画堂而皇之大行其道,造假者往往使用请名人提拔作序的手法包装自己,颠倒黑白,让人无所适从。

  郭:拍卖行里面,现在不是在拍卖,是在搞股票市场,成了一个完全的一个投资理念了,所以我就觉得真的不好玩。

  解说:2007年3月,郭庆祥又先后发表了《伪艺疯狂》和《当代艺术中的“丑态图像”——是垃圾还是商机?》两篇文章,直言不讳的表达了自己对某些当代画家的不满。文中写道:“时下,有的“当代艺术”作品价格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屡创新高,一些作品充满着恶浊暴戾之气,他们已经变成了一种商业工具,这是艺术的可悲!

  郭:现在不要大家什么都打着艺术这个挡箭牌,出来以后都是艺术家,都是艺术作品,其实这个概念全错了。

  解说:2007年9月郭庆祥发表最新文章《艺术的担当》,向整个艺术品市场提出,要“金钱”还是要“艺术”的疑问。

  郭:作为一个画家,应当怎样把最好的艺术画出来给大家一个信心,因为艺术一定是有生命力的,不要那么浮躁,画家不要光去画钱,因为艺术不是机器。

  主持人:郭庆祥的这些言论有人表示赞同,有人则认为过于偏激,也有人说:有些事情大家都清楚何必喊出来。

  郭与吴讲画家

  主持人:这郭庆祥不仅是胆大、敢说,而且还与画家的关系颇为亲密,前面我们说的吴冠中世界巡展就是他在背后出资 备的,当时为了这个画展,吴冠中给提供了不少画源。他与吴冠中到底是怎么认识的?怎么就能给这位大师办画展呢?

  解说:郭庆祥与吴冠中的相识颇具戏剧性,故事还应该从90年代说起,1995年,吴冠中的作品《香山春雪》从美国回流至国内,郭庆祥在拍卖会上连续举牌10多次,以40万收入囊中,这是郭庆祥收藏的第一幅无冠中作品,之后又相继买下了吴冠中的《泼墨漓江》和《竹舍》。

  郭:我认为他是在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框子,没有过被一些东西所局限住我非要如何如何,我非要如何如何,没有。最后我给他总结还是很少画家能像他一样,是用真情能够画在这个画面上的,这种真情的这种情感,我认为这种画家确实很少。

  解说:之后不久,郭庆祥在朋友的引荐下,有了一次和吴冠中见面的机会,他特意拿上了自己收藏的这三幅作品。

  吴冠中与郭庆祥初次见面

  吴冠中:小郭你们几个过来

  郭庆祥: 我跟您老过去看看

  解说:《香山春雪》、《泼墨漓江》和《竹舍》,都是吴冠中的早期作品,由于种种原因《香山春雪》被送人,《泼墨漓江》被卖掉了,《竹舍》则是在一次展览的途中意外丢失了,吴冠中从没有想到他还能再次见到它们。

  吴冠中:结果他是17万成交,后来是他一听就说那画好在哪里哪里,他说五千万其实都已经很值,很好一张画,画很大画的很好,我还劝你真的要借展一下借你女儿的名义借展一下。

  郭庆祥: 把墙给卸了也得展,老人家对这张画很重视。

  吴冠中:八十年代有一张好画,至少你把它照个照片印在画册上。

  郭庆祥:这个没问题那是很好画。

  解说:第一次见面,郭庆祥就给无冠中带去了一个惊喜,这让吴冠中对眼前这个人产生了一份好感,之后郭庆祥又多次拜访吴冠中,请教关于绘画的知识,这两个相差五十岁的人从此成为了一对忘年之交。

  郭:我和吴冠中一谈艺术,我们最低最低没有低下两个小时以上,一般都是最起码一个上午,或者是一个下午,所以我在他们身上真的学到很多对艺术的认识,很多艺术上的一些学问。

  纪实:

  吴冠中:他这个发展呢,它是很自然的,一点一点抽象过去的,它是有规律的完全有规律的,它不是哪里忽然转弯不是这样的,它有个方向有个倾向,一步步就过去这样的。

  郭庆祥:所以我了解你的绘画当中基本上就是五年左右完全是一个变化。

  吴冠中:所以那个要你来看,要别人来看五年左右,我自己根本不知道哪年哪月是吧,我这一路走那么别人可以看到 哪段是不同了,哪的比较明显的,对是特别明显,像小孩成长他不知道自己长,我们知道十三岁了,他要发育了我们能看到的客观阶段,可他自己不知道,你自己知道十二岁十三岁有什么区别。

  郭:他最叫我受感动的应该讲,/就是说他为什么要撕了很多画。他就说呢,原来也是吃饭,后来呢不是吃饭问题了,/要社会要负责任,要留下艺术品,不是简单的一幅画。所以他说了,实在收不上来的东西没有办法,只要能够收上来的和在家里不好的作品,他全部都给烧掉了。

  纪实:吴讲撕画

  解说:吴冠中是我国近现代画家的杰出代表,清贫一生,志力于中国画的艺术创作,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回国后,将西方油画与中国水墨画相结合,创造出吴氏画法,他的作品善于将世间平凡的一草一木,通过绚丽斑斓的笔墨再现,赋予新的含义,让观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给人美的同时,产生无暇遐想。

  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搞服装的一个老人,90多岁,他就看好了吴冠中的一幅叫“寰宇雪”这幅作品,他说啊,这是中国艺术的伟大。我说您怎么解释呢?他就说像梦幻一样,无数想象,你卖吗这幅作品,我说我不卖,他说你要如果卖的话我会放在我的床头上。

  吴冠中:我觉得很重视百姓,不光重视国家一定要重视人民,那么多的人民不了解你画什么呢,所以我尽量画的秀丽一点这样一般人能看的懂。

  解说:郭庆祥与吴冠中在一起,听得最多的就是吴冠中作品背后的故事,往往这些故事都可以让郭庆祥感动不已。

  郭:他幅故乡呢,他就画了在一个他的家乡,就是一个房子,一个河道,他完全是写实的一个原创作品,那么河道的对面是有一棵树,这棵树就象征他的母亲,他就说了,我的母亲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因为孩子都出去读书、工作,他就说了,这个母亲已经80几岁的时候已经双眼失明了,也天天都是自己去到这个河套里自己去淘米,他认为他母亲是特别坚强,没有过给她的儿女添更多的负担,有更多的要求,他觉得确实是一个很伟大的母亲。

  解说:《故乡》是吴冠中在母亲去世后创作的一幅作品,他将母亲的坚强和伟大比为一棵葱郁的苍天大树,用他对母亲全部的爱绘制了整幅作品,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郭:他每一幅作品真的都是用他的情感自身,自然的去绘画表现。无论是什么抽象、具像,还是印象,他不论这个,都是首先它是一个真实的东西,是一个自然的东西,在画面上我们都可以看到。

  解说:那段时间,郭庆祥每天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去找吴冠中聊天,他听到了吴冠中对于艺术、对于绘画的理解和感悟,他看到了一位大师是在如何对待绘画、对待生活。

  郭:我随后和他接触很密切,他确确实实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研究这个绘画到底怎样推动,到底怎样画出更美的作品,他真的是这么一个人,很刻苦。所以我曾经我也问过他,/也就是说他孙子了,我就说你学不学画,爷爷画画都那么好,吴冠中马上说,我的儿子,包括我的孙子我早就说过,一定不要他们画画,画画是个最苦的差事,要画画,他的意思就是说要画得像,就是画画,我们所谓的工匠,他说那画画挣钱我不反对,他说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画家艺术家,不是工匠能完成的。

  吴冠中:我对市场由市场处理的,画价高的这些我一点都看不起,从来没看起,当第一次人家告诉我高昌遗址卖了180万,香港打电话来因为是好事,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后来凡是这样的情况呢,有些记者告诉我创了什么高价了,几千万了,我说这个市场的心电图不准确这个不算数,因为没有经过历史考验,所以这方面我没霸气,不是靠画的方面都是我的霸气全不在钱上,我的霸气就是誓信,我誓信我的东西将来能够感人,关键能不能感人,所以我最注重感情,真感情,如果是真感情它就留的下去,永远流传下去,感情是假的,你不论多少钱,没用!

  郭:他确实很少参加什么活动啊,一些什么,他主要还是,他就是说一个真正的好的画家是很苦的,没有时间去多考虑其他的东西,除了写生,更多的还是考虑绘画自身的一些。因为他也属于创新、开拓者,所以怎样去开拓,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想怎样是,还是在画的本身去推动它的发展,自身的艺术发展。

  解说:吴冠中经历了动荡的岁月,青年时期为绘画受尽了磨难,苦难伴随着他的成长,苦难给了他创作的激情,他把绘画当成了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为细腻的情感故事。如今以至耄耋之年,对于绘画的感情已深入骨髓,对于艺术的理解已超脱世俗。郭庆祥感到自己及其的幸运,可以坐在这里面对面的请教这位大师,可以坐在这里用心去感受吴冠中的艺术魅力。

  纪实:吴冠中:现在都懒了,懒得洗笔了,都泡在水里,以前经常洗现在不洗了,这个调色板那我现在不向从前那么勤快,这个画板越来越厚,沉的不得了了。都拿不动了。现在所以现在都不能拿在手里了,所以靠这个拉来拉去。画画的时候拉过去这样子,画, 这样画。弯不了腰了,这才方便现。

  郭:在画油画是不是体力上有点累

  吴冠中:对体力各方面都有关系

  吴冠中:因为人必须要吃到苦,苦到顶你才知道味儿,你必须把黄连咬碎了,你才知道黄连的味儿,所以这些味儿都不知道一个艺术家是很难成功的

  ,一个艺术家必须尝尽人间的辛酸苦辣,他才能够有感受,养得很好的家里生活很好啊,很小就送到美院了,这不是培养艺术家的道路,因为艺术的生长不是从这生长的,说句话是它是苦难生长的艺术真是这样的东西。

  郭:他就说就是一种责任吧,就是说要为这个社会,为后代负这个责任,因为艺术是要作品说话,不是数量来说话。

  纪实:

  郭:他就是说,原来有朋友帮他送煤气罐,帮他买菜,他说这些人他都给过一些小的作品。就是他那时候也没有钱,只能用画来回报人家,他说真正有好多的官员来问他要作品,他说我一张都没给过。他说很大的官员也问他要过,他说我都没给过,他说当然了,人家也是喜欢,他说都没有给过,只是帮助他生活当中,照理他的一些人,他还是给过一些这样的作品。但是他说随后也很难把这些作品收回来,到晚年的时候呢,他还是有一些感觉。就是说呢,一个艺术家,还是不能画应酬作品。像这种送礼的作品啊等等,都不是原创性的东西,所以他感觉到留在将来对不起社会

  吴冠中:这张画很有纪念价值,这张画也是有一些纪念,当年我画坏了,然后我又改成水墨,水墨又出版了。刚改的 二次创作,30多年了在坚持重新画

  记者:30年前创作的东西吴老不太满意 ,一直都挂在这儿吗?

  吴冠中:不是 扔在一边了,准备要毁了。

  解说:郭庆祥初涉收藏是并不懂艺术,他学习艺术鉴赏的途径就是通过与大师的交流,早在1994年,郭庆祥就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一部艺术片《八十瑰宝》,拍摄对象集吴作人、黄胄、董寿平、白雪石、古元等当时八十岁以上的中国老艺术家。

  郭:拍这个片子的同时,画家就讲他的自述,他是怎样一个艺术道路这么一个过程,所以他也就是说我们说的这个艺术的变化。

  郭:我们也会用我们的头脑去分析每一个画家,他的水平肯定都是不是那么相等的,那么我们也能分析出来,就是说每一个画家的思想。他为什么差一点,他是一个什么思想在支配他,他为什么好一点,他是有生活,他是对学术是怎样一个,他树立一个怎样的教育,他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思想,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很多。

  解说: 与画家成为朋友,得到大师的点拨,对于郭庆祥来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凭借着从老艺术家们那里学来的知识,以及商人的精明,慢慢的摸到了收藏的门道。1997年,他放弃了从事近十年的家具生意,与万达合作成立了一个专业收藏机构——玥宝斋。开始高调复出,在各大拍卖会上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并且无一赝品。

  郭:就一般真假画问题呢,还是要看它的出处,最主要是来路,我们行话叫来路清不清楚,那么当然了,在买画的过程当中,那是拿钱去买作品,我相信拿钱买作品的人,时间长了以后,一定是很认真的对待每一幅作品,所以他还是有研究的。那么看画的本身的技术含量,是不是符合这个画家作者本人的作品,作为一个老藏家来讲,还是有这个眼力。那么再加上它的来路是不是很清楚,再加上它是不是符合画家还在世时候的正规出版,这个也很重要。等等多方面的原因,来断定这幅作品。

  字幕:1997年,以190万元的价格购得李可染先生的名作《井岗山》

  1998年,以340万元的价格,购得傅抱石先生尺幅最大的一张独创作品《虎踞龙盘今胜昔》

  1999年,以188万元的价格购得李可染先生的名作《漓江胜境图》

  2000年,以440万元的价格购得八大山人的精品《孤禽图》。

  郭:其实所以有很多人就说,哎呀郭庆祥有钱,其实真的如果要光靠钱,我真的没那么多的运气,每一个运气都给我了?没有,不可能,我认为还是研究出来的结果。

  主持人:大规模的收购之后,郭庆祥的手里不仅握有几十件吴冠中作品,更是收到了傅抱石、齐白石、张大千、黄胄等大师的几十件作品,藏品总件达到200多幅。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他却开始卖画。卖画,直接将郭庆祥推倒了舆论的顶峰,人们对他的质疑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他大规模购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为画家办画展、拍电视的目的又是什么?

  郭:好像一个藏家,你就不应当卖画,我准确的跟大家说,全世界也没有一个藏家说他没卖过画。如果要有,你给我找出来,一定不会有的。

  郭:我还有一部分我愿意玩这个,就是来表现我郭庆祥对艺术的认识的准确性。我就有这个眼力,我有这个眼光。 原来你郭庆祥是个藏家,一卖画就不是个藏家了,没那么简单,我可以告诉大家,你认为谁是藏家叫他把他的画拿来和我比一比,看我们俩谁多。

  解说:郭庆祥从1993年进入收藏圈,从一个门外汉到现今书画市场上最强劲的购买者,这其中让他收获最多的,还是这些老艺术家们,从他们的身上他不仅让学到了艺术知识,更是学到了一种

人生感悟

  郭:我自身就是个商人,商人不好吗?那么我是不是个藏家呢,我收藏的比所有的人可能还要多,所以我很标准的一个收藏家。我也证明了我在收藏当中的知识上的成绩,就是说艺术是不是经济跟进的,我证明了,一定是跟进的。

  主持人:财富与收藏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这值得我们思考。如今收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民间投资,收藏人士遍及社会各阶层,收藏品也是包罗万象。不知道您有没有去过北京的各大拍卖会看看,经常是门庭若市。不管是出于个人爱好收藏,还是出于投资收藏,艺术品的市场化运作,就是要让中国画在国际上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导 演:张燕

  制片主任:王艺龙

  北京电视台财智人物栏目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