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好龙叶公侃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17:42  《销售与管理》杂志

  艺术有自身的逻辑,学术也有自己的独立存在的理由。

  自从7岁上学以来,笔者就再也没有出过学校门。主要是因为自由惯了,难以忍受每日上班的羁绊与折磨。因此,不要说没在企业待过,就连所谓的“真实世界”都没有进入过。现如今顶着个管理学教授的头衔,以学院派自居,每每胡说八道,屡屡大放厥词,竟然没有被EMBA们轰下讲台,并且还有个把企业家与管理者认为笔者所言甚有启发。实在有些莫名其妙,同时不禁暗地里沾沾自喜。

  由此,我常常想起叶公好龙的故事。叶公好龙,可以说好的是龙之影像体现,形迹姿态,特质意境与神情气韵。满屋子是龙,满脑子是龙,满嘴都是龙。而一旦真龙现身造访,好龙之叶公顿时仓惶而逃,不敢正视,不敢承认,不敢接受。因此,世人断定叶公并不真正好龙,是为好龙而好龙,是为以龙为谈资而好龙,或者以好龙为由另有其他图谋。

  叶公式的好龙,难道有什么过错么?应该说,从增进对龙的了解和欣赏(以及增进龙之间的互相了解、龙对外人对龙的了解之了解)的角度来看,丝毫没有。首先,叶公毕竟是“好”龙,比那些不好龙、反感龙的人士,更应该被龙所理解与感激。其次,叶公好的毕竟是龙,或者准确地说,龙的意象,而不是大象或河马及其意象。因此,叶公之好龙应该是比较接近龙之精髓与实质。再次,真正好龙,就必须与龙为伍么?不见得。好龙,欣赏龙之意韵,可近玩,亦可远观。

  在某种程度上,旁侧窥视,静默远观,也许能够跳出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盲点和误区,从而更加准确地捕捉龙之意韵神情。实际上,任何一种学术领域(尤其是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基本上都是处于一种叶公好龙的状态。既是好龙,就可能需要与龙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可以品味和欣赏。否则,便是亲自下场,与龙共舞了。虽然与真龙共舞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好龙者都必须如此。

  所有的关于社会实践的学说,都是关于实践的抽象概括和意识性的再造,反映实践,解释实践,但又终究与实践本身不尽相同,正像艺术创造之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比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者田园诗人们描述的美好景象,只不过是一种概念性的意象和审美性的情绪感觉。真要在那种境界里生活,可能满不是那么回事。但我们也不能说他们描述的有什么大错(不真)。为赋新诗强说愁,艺术有自身的逻辑,学术也有自己的独立存在的理由。

  任何一种社会实践,后面一加学字,就已经昭示了与实践本身的距离与不同。比如,搞经济与经济学,搞管理与管理学,搞政治与政治学等等。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实践与学说两者可能没有必然联系。这时,所谓的学,不过是学者以某种社会实践领域为借口,平台,或素材,玩弄自娱自乐的智力游戏。但在通常情况下,一个社会实践门类与其相对的学科毕竟有极大的相关性与契合性。管理学关注的自然是管理,无论学院派与实践本身距离多远。叶公好的毕竟是龙。因此,请管理者不要轻易打发了学院派。我们是你们的朋友。

  从本期开始,笔者受邀在本刊开设管理学专栏,称为“叶公说龙”。雾里看花,隔岸观景,仁智并鉴,横岭侧峰。也许笔者对管理学之好,可以为增进大家对管理实践的理解和欣赏略尽微薄之力。诚如是,则不虚此举,亦可为叶公正名。

  (2007年6月28日于阿姆斯特丹机场)

  (马浩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管理学教授,北大国际MBA教授兼学术主任,美国伊利诺依大学春田校区管理学教授。)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