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刘备退休如何扶起刘阿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3日 06:51 《中外管理》

  主持人:

  杨 光《中外管理》杂志社执行主编

  嘉 宾:

  景素奇国际人力资本网董事长

  冯鹏程原劲霸男装高级副总裁、厦门大学博士后

  黎炳昌黎昌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赵 琦运通路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大钧联合网视文化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张永清北京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顾问

  刘备退休在即,想要将企业交给儿子刘禅打理。然而如何才能安抚各方人心,保证权杖的平稳交接,同时又能确保企业在交权后持续发展,基业常青?

  西蜀集团的传承难题

  西蜀集团自二十余年前创立至今,已发展成为以钢材、煤炭、电力、药业四大产业为主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年收入上百亿元。CEO诸葛亮加盟管理团队后,使企业快速发展,实力迅速壮大。在股权分配方面,集团董事长刘备占有公司90%以上股份,关张二人分别占有不到5%的股份。

  时光如梭,刘备六十寿辰一过,接班人问题凸现出来。关、张二人已年过五十,自然没有非分之想;诸葛亮四十有五,正值当打之年。恰巧此时刘备的儿子刘禅从美国读完MBA归来,并且在世界知名

能源公司工作了三年,正雄心勃勃想大干一番。

  最初刘备让刘禅到公司基层实习了三四个月,然后就作为总裁办公会秘书开始做会议记录;又过了几个月,刘禅开始直接列席总裁办公会和董事会,并在刘备的指点下在董事会上发言,而且经常大谈国际惯例、世界通行做法。与此同时集团成立了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由诸葛亮担任,刘禅任副主席,同时兼任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其成员几乎均为外聘新人。随后,刘禅又兼任了集团煤炭、电力公司等核心业务的副总经理。

  诸葛亮及西蜀集团的元老们都意识到这是刘备为刘禅接班做铺垫。于是不免人心惶惶:是继续辅佐刘氏父子权力交接,还是尽早寻找出路?而董事长刘备如何才能安抚各方人心,保证西蜀集团权杖的平稳交接,同时又能确保企业在交权后持续发展,基业常青?万般无奈之下,刘备求助《中外管理》智囊团。

  阿斗接班是必然吗?

  家族企业传承中的血亲宿命

  赵 琦:

  对刘备而言,将企业交予刘禅是最符合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做法,毕竟血脉相连,刘禅肯定是第一选择。所以这个问题不能以好坏为标准衡量。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刘备也必须考虑到刘禅能否胜任全盘接手企业的重任。如何培养刘禅才能更稳妥地把企业发扬光大?最起码不能让企业衰败,这是底线。

  冯鹏程:

  中国家族企业的交接班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一般有三种类型:父子交接、兄弟交接、夫妻交接。这三种类型在中国都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方太集团是父子型;陈逸飞去世后企业交给太太,是夫妻型;均瑶集团王均瑶交班给王均金,是兄弟交接。但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出现交给职业经理人后取得成功的对比案例,所以现阶段不太可能出现将企业交接给职业经理人的事情。

  黎炳昌:

  我自己的企业是民营企业。1986年我到北京创业,现在正面临下一步该怎么发展的问题。2000年我侄子大学毕业后,我就跟他谈我们要建一个家族企业,要实现两代人、三代人传承的梦想。我告诉他我会把企业最高权力交给他,因此我要在自己对企业有能力控制的时候,把他培养成才。这样经过几年之后,企业得到了发展,他也具备了接班的能力。

  李大钧:

  我们的目的还是希望西蜀集团基业常青,而不仅仅是刘禅在公司地位的变化。刘备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应该是最重大的——如果刘禅没有接班的能力,对刘禅本人和企业都是一个灾难。中国传统观念中,子承父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作为职业经理人,对继承父业要求更高。因此,刘备需要认真考虑怎样培养刘禅能够适合这个职位。而此时的CEO诸葛亮只有45岁,是工作最佳的时间,于是怎样激励诸葛亮更好地协助刘禅做好工作,也是刘备必须考虑的问题。

  过渡期,如何规避新老摩擦?

  家族企业传承中的节奏感

  张永清:

  交接问题的原则是软着陆、稳过渡,切忌操之过急或者一刀切。从方法上来讲,应该区别对待、逐个分流。

  对诸葛亮、关、张这样圆心级的人物,首先要给予一定的尊重。元老级人物为企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们对组织有感情,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班的无论是职业经理人还是刘阿斗,在某些事情上就应该让元老有知情权,让其了解到企业发展状况。其次对这些人物在适宜的场合要让他有发言权,当然他的发言不能影响企业发展方向。最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于继续掌权的圆心派人物应该逐步的限制,一直到剥夺操控权,直到所有的权力平稳交接到新生代手中。

  冯鹏程:

  有一个案例可以让刘备和诸葛亮借鉴。方太集团在1990年代末新老交替的时候进行了一次改革,现在的方太,实际上是一个全新的企业,包括新的产品和团队。而旧企业继续维持原有团队和发展方向。新企业成立的时候只有两个旧企业的员工加盟:一位技术高级工程师和一位财务最高负责人。这种从组织结构上将元老与新生代相区隔的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接带来的摩擦。

  黎炳昌:

  如果是我,肯定选择提前交接,这样自己可以有能力驾驭企业,不至于使企业失控。而对于老臣子,应该给他合理的位置,当然如果实在不满意就要“格杀勿论”。企业家为了新一代的崛起,在改革过程中肯定要伤害到一些人的利益,伤害的过程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

  景素奇:

  对刘备而言,公德是企业利益,私德是个人利益,为了刘禅长远的利益,必须走“公私结合”的道路。作为诸葛亮也会面临公德和私德的关系,首先私德上自己的利益要保证。像目前企业面临的环境,一是安抚各方人心平稳交接——这牵涉每个人的私德;二是保障企业基业常青——这就是整个企业的公德。

  这样企业就需要进行三个治理:文化治理、制度治理和结构治理。这三方面都做到了才能保证既照顾了公德又照顾了私德。文化治理的落脚点只能在每个员工身上,对他们进行责任心教育。而制度治理就是要建立一个“三劳制度”——有功劳的人怎么奖?有苦劳的人怎么鼓励?有过劳的人怎么惩罚?必须从各个方面考虑周全并形成规章,保证其权威。结构治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股权结构,二是经营权的治理。只有把三个方面都权衡得当,才能保证顺利交接。

  诸葛亮可否留任?

  家族企业传承中的元老归宿

  李大钧: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是一笔财富。新的管理团队彻底吸收企业原先积累的管理经验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刘备可以尝试给诸葛亮一定股权,调动他的积极性,这样他可以在过渡期给刘禅提供更多的支持,更好地帮助新一代管理层做好传承工作。

  冯鹏程:

  从现实情况来看,旧臣继续留用的可能性不大。老一代和新一代思路有一定差距,留用成本太高。在处理新旧人员问题上可以用利益划开。在企业中老臣的功劳不能磨灭,应该给他足够的利益换取其话语权。毕竟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创业元老对企业的感情很深。如果经济利益有保证,工作又有发挥余热的地方,元老心态上可以平和许多。

  赵 琦:

  站在集团的角度,交接班的顺利完成需要一套制度约束。刘备要想使集团继续壮大发展,必须建立比较完整的交接班制度,并且有硬性的规定。同时对可能被新企业淘汰的元老,要为他们的生存问题打算,如何让他们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的晚年,一定要考虑周全。对有贡献的人,有必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有一家公司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当元老退休后,每人每月从公司领1200元,并且所有医疗费用单位报销。这就为这些人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给员工的感觉是企业没有忘记他们,无论是否还在企业中掌控权力,收入差距不是太明显。但假如台上年薪百万,退休后每个月拿不到一万,其间落差就非常大,容易给即将退休的元老造成心理压力。

  黎炳昌:

  创业元老能否辅佐少主,与现任老板的个人魅力、亲和度都有关系。在我的企业里面就出现这个问题,老臣们对我很尊敬,但对我的接班人则不然。这样我必须告诉他们现在接手企业的人有什么才华,在交接过程中需要你的帮助,因为你的经验、社会关系、阅历对企业至关重要。当然如果有不和谐的因素出现,我可能要“杀一儆百”,这就要利用老板个人的魅力去镇住他们,也算是为接班人铺好了路。

  刘禅如何顺利树立权威?

  家族企业传承中的太子经

  赵 琦:

  企业中内定子女接班,一定要从基层做小事开始。随着时间和阅历的成长,威信也就培养出来了。邓小平的台阶论非常好,不管多大台阶,都要一级一级的爬,不能坐直升飞机,坐直升飞机上来一是没有经验,二是少了实践的过程。而且在企业权力交接的关键几年里,接班人在老员工面前一定要低调,给老同志足够的尊重,心里面的想法不要锋芒毕露。同时又要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团队。对下去的元老,比如说关、张,必须要给他们足够的安抚,不能让他们成为反面因素。

  李大钧:

  最主要还是两点:一是谦虚,二是尊重,对元老的尊重非常重要。刘禅要尽量避免和元老或者老员工的直接冲突。另外,又要把新鲜的管理元素融入企业,搭配组建新团队。在这个过程里面,让新进入的成员用成绩说话,大家便会慢慢接受。由于团队是新老结合,老员工将新成员的成绩看在眼里,也可以放心撤权。如果突兀地安插进去一个全新的团队,则会事倍功半。

  张永清:

  刘禅和他组织的新团队,对待老员工一定要摒弃认为他们思想陈旧、腐朽不堪的观念。尽管元老们在一些方面欠缺灵活性,但是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老员工打江山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新团队深入地学习和挖掘。

  景素奇:

  无论是刘禅接班还是其他经理人接班,想要成功只能靠自己的权威,要沉下心来,到具体的岗位上,哪怕是把一个班组长、一个主管干好,才能慢慢树立自己的威信。

  还有要忌讳张狂,老要张狂少要稳。老的时候属于沉闷的年龄,必须得张扬,这才和谐。30岁以前就是张狂的年代,而个性过度张扬的结果就是走火入魔。所以年轻人就要稳重一些,不要好大喜功,踏踏实实做事。

  (本栏目为本刊与国际人力资本网联合主办。本文根据现场研讨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整理、责任编辑:纪 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