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尹明善造车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 05:45 中国证券报
去年底,重庆最大的民营企业———力帆集团公布了去年营收突破100亿的消息。这家以摩托车起家的民企并非上市公司,它本没有向公众公布财报的义务,但它还是乐于向社会宣布,它历时多年的造汽车计划并没有拖垮企业。 69岁的尹明善是这家企业的主人。大部分重庆人都熟知他的发家故事———在1990年初,他通过从建设摩托这家国有企业购买摩托车发动机配件,自己组装摩托车发动机而赚得第一桶金,并最终打败了建设摩托。 也许正是有着这样的成功冒险的尝试,尹明善在三年前萌发了进军汽车业的想法。 在尹明善决定造车时,力帆集团当年的盈利仅有6000万元,而他选择的自己投入、自己申请牌照的迥异于其他民企的方式,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除了摩托,还能做什么 在2002年的时候,尹明善不得不考虑这样的问题———除了摩托,还能做什么? 在做过多次不成功的多元化尝试之后,尹明善决定走进汽车这个政策限制严格,技术、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 2003年5月,在重庆北部新区,力帆汽车厂厂区建设正式开始。但当一家日本公司对开发力帆汽车模具开价几亿后,尹明善才真正明白,以力帆的实力,不仅一线供应商和设计公司请不起,甚至国内二线公司也不行,力帆只能选择三线供应商进行合作。 经过多方接触后,力帆只能选择1999年才成立、同济大学下属的民营汽车设计公司———同济同捷合作整车开发。同济同捷公司虽然此前从未开发过轿车整车,但它的报价足够低,力帆可以承受。 汽车模具的开发,在与一汽、二汽、天汽洽谈未果后,尹明善也只好选择上海一家同样从未开发过整套汽车模具的民营小厂———千缘公司合作。 2004年,力帆已经大致完成微轿项目的技术研发,但造不造微车却在力帆内部成了激烈争论的焦点。关键时刻,尹明善最终拍板让微轿项目下了马。 但最为艰难的时刻,正在向尹明善走来。 “生死”劫 2004年8月,在同济同捷的帮助下,力帆在上海生产出第一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 但此时,国家发改委新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带来了预期不到的影响。按照这个政策,像力帆这样的轿车项目,属于“现有汽车生产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其他类别汽车整车产品”,必须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按照发改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力帆在三年内不仅仅要实现投资20亿以上的累计投资,还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机构和5亿以上的研发投入。 这一政策使力帆试图获取轿车准生证的目的落空。乍闻此信,尹明善非常沮丧,力帆上下也一片焦虑。 力帆轿车厂厂房建设这时已基本完工,设备安装调试也基本完成,力帆甚至还计划9月份就正式投产,年底量产。2004年年底,力帆520第一辆车在力帆车间正式下线。 按照尹明善的说法,他在汽车上的投入大致为9亿元。但让他苦恼的是,造车每天产生的成本要30多万元,一个月就是1000万,一年就是1亿多。 与此同时,外界的质疑声越来越强烈。2005年之后,尹明善不得不疲于应付媒体的质疑,他一次次信誓旦旦地表示,没有把握他就不敢投9个亿,过几个月就能拿到批文。 这一年中,由于各城市纷纷禁摩、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扬、欧Ⅱ排放标准实施等问题,力帆集团陷于空前的资金链危机之中———应付账款比年初增长一倍多,应收账款也增长超过50%。 各家银行在对力帆进行调研后,开始调整政策。按照尹明善的说法,银行人私下跟尹说,你这个汽车的投入还有头吗?于是,银行对力帆开始只收不贷———累计回收的贷款有三四亿之多。 配套商和经销商也陷入观望状态。虽然此时配套商还给力帆送配件,但是这些配件都是手工挫出来的,模具并没有开;零部件配套商同样担心自己对力帆的投入可能血本无归;而重庆最大的汽车贸易商重庆商社和西南汽车等也对力帆失去了兴趣。 甚至连力帆高层也开始动摇了。“力帆汽车不能再做下去了,这是死路。”他们对尹明善说。 就在尹明善焦头烂额难以支撑的关键时刻,2005年9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五中全会对于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让一贯以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来争取资源和关注的尹明善,获得了新的机会。12月底,力帆汽车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轿车生产目录的批文。 “豪赌”还要继续努力 尹明善曾经以为力帆只要获得牌照就一马平川,但2006年的开局很不顺利。 在尹明善的“一意孤行”下,以中档车定位配置、定价77777元的力帆520产销量一直徘徊在每月一二百辆以下的水平。直到12月份降价8000元后,销量才开始好转。 力帆另一款1.3排量的小型车也在2006年10月上市。这款新车仅换上了力帆自造发动机,汽车外观与1.6升完全相同,可以与前款车共用模具和零配件,开发成本仅是发动机设计成本,但价格只有5万多,动力和外观比同档车型有明显优势。 在这款车的拉动下,力帆轿车的销售开始好转。据力帆汽车办公室提供的数据,去年11月,力帆轿车产销达到1900辆,12月达到2200辆,今年1月计划达到2600辆。 这让尹明善重新反思当年的微轿之争。他在2007年准备推出三款新车,其中就包括当年被他放弃的微轿。 但力帆汽车目前还没有量产,更没有盈利。力帆要维持目前的现状也许不困难,可是要启动新车型研发,并进一步扩产降低单位成本,包括满足发改委三年20亿投资的要求,力帆最近两三年将产生10亿元以上的融资要求。 无论如何,尹明善毕竟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他不仅成功地获得了生产牌照,还在陆续占有市场。在数次多元化尝试失败之后,看来他终于把握住了这个造车的机会。(文/韦黎兵)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