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于中秋的故事:唐骏是如何发月饼的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 16:33 新浪财经
商振 博客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和吃有关,即将临近的中秋也不例外。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是这一天必不可少的节目。 相传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使得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纷纷揭竿而起。朝廷肯定不会让自己的江山如此简单的就被推翻,于是开展大规模的搜查活动,各地起义军间传递消息就十分的困难。后来刘伯温想了个主意,命人在饼子里塞入“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再派人分头送到各地起义军中。八月十五那天,各地义军同时响应,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 后来朱元璋得了天下,便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八月十五,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本人不是研究历史的,究竟这段传说是否属实也就不是我所能判断的,而且这也不是我关心的内容。但对于这个传说,结合到管理工作当中,个人觉得还是有几点可以探讨的。 禁止是不可能让事物消亡的 元朝统治者,是整个国家的管理者。在其位,他肯定不希望各地起义军能够顺畅的传递消息,所以他采取的是高压政策-----大规模的搜查活动。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起义军还是以自己的方式—--传月饼的形式传递了起义信息。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元朝统治者在这件事情上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是失败的。 那么,这一管理措施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把整个事情演变成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统治者是猫,起义军是鼠。于是整个事情就是围剿与反围剿的较量。但任何措施都有其漏洞,就如同所有的盾都会有矛可以刺穿一样。而事实上,这种围剿本身就是不可能成功的,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历史上任何的朝代变更,都是被起义(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宫廷政变)所取代的,也许可以扑灭一次、两次,但往往是“是驱民而为盗”,会有更多人的参与到起义中来。因此高压不过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有头发谁想当秃子,老百姓很简单,他只希望自己可以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太平日子,没有压迫哪来的反抗?去看中国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是从统治阶层的狂征暴敛开始的。例如明后期的1958年至1627年,为抵抗金兵,朝廷多次加派赋税,称为“辽饷”。起义最早,规模最大的省份就是被征收税赋最多的陕西、河南等地。由此可见,不改变统治阶层的某些政策,再怎么高压,也还是会有起义军;再怎么禁止,也还是会有相应的破解之道,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由此可见,如果企业真的出现了动荡,仅仅是安排几次会议,采取一些封锁措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切实根本的解决问题的源头。 文化意义的根本所在 在这个传说中,朱元璋很聪明的一点就是:把简单的月饼上升到文化的层次。他在取得政权以后,没有忘记这块月饼,而是把月饼作为节令糕点,于是吃月饼的习俗,八月十五成为了中秋节。 根据传说,月饼对于明朝百姓来说是有一定意义的,是它成就了义军推翻残暴统治的伟业,使得百姓有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吃月饼实际上是心存感激的,能够加深百姓对朱元璋的感激之情,加强了朱元璋个人的皇权威信。同时,朱元璋把承载了特殊意义的月饼作为“奖品”赏赐群臣,这又是棋高一着。作为大臣,皇帝对他们的赏赐本来就是意义重于内容,而这种有意义的物品,正好符合了这个要求:月饼是“开国功臣”,得到月饼的当然也是“国之栋梁”。同时又可以让这些臣子“忆往昔”,多回忆那段“峥嵘岁月”,也免得日子过得舒服了就忘记了过去。 同样是发月饼,有一个唐骏还在微软时的故事值得一提。很多公司中秋节都要发月饼,但成为了一种形式后,大家就习以为常也就不当回事情了,但不发员工又有意见,发月饼成了个麻烦事。可唐骏发月饼就不这么随便,他帮员工给他人送月饼。员工只要把要送的人的地址写明,公司就会把月饼快递过去,而且还附上还有唐骏亲自设计的中秋祝福贺卡,再写明公司一年来的业绩和成就。这样一来,员工不仅感到企业的人文关怀,而且还觉得在微软工作很有面子,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也就提高了不少。 (稿件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