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王国伟:玩出来的俱乐部生意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 03:05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孙闻

  又一个玩家变身商家。这个玩家是王国伟,那些年他“海归”、无业、寂寞,玩起了海归沙龙。

  如今,这间海归沙龙已经有了个非常正经的名字——海归精英文化俱乐部。从寻求联谊的朴素愿望出发,却落脚于海归人士的商业互助平台,这是王国伟当初没想到的。

  更令王国伟没有想到的是,藏在沙龙中的人力资源商机,正在被演绎为他的事业,他的商业模式。

  这是一个沙龙玩家另类的职场经历,是一个有关人际关系商机的故事。

  不成功的开始

  王国伟具备做一名沙龙玩家的条件:家底殷实、个人喜好聚朋交友。

  2002年9月份,王国伟从英国威尔士格拉摩根大学毕业,回到北京后干起了卖保险的营生。

  三个月后,王国伟离职了,并进入了一段寂寞的时光。他是大连人,在北京没有什么亲朋好友,几个同学也整天忙得不见人影。深深的孤独让喜欢热闹的王国伟倍感无聊。

  2004年8月份,王国伟开始策划海归沙龙。他通过电子邮件向50位海归发出了聚会邀请。

  几天过去了,只有两位给他回复。这很让人泄气,但更让人泄气的是,聚会当天实际上只来了一位。幸亏这一位参与者带了三名同学,加上王国维和他自己的四名同学,一共9位。这就是王国伟策划的第一次聚会。

  就是这样一次不算成功的策划,让王国伟走上了经营人际关系的道路。那年9月,王国伟再次发出邀请,举行第二次沙龙聚会。这次参加人数达到了20人。

  到2005年4月份,参加王国伟沙龙圈子的人数已经突破500。

  玩家开始做大。

  组织扩容

  当王国伟能够随意就张罗起百人沙龙的时候,他发现人多带来许多问题,沙龙开始变得混乱。

  直至2005年8月,他第一次看到了SNS个人交友社区网络,并成立了自己的交友网站,王国伟才找到了管理他庞大沙龙成员的良方:利用网络平台改变操作模式,建立一个个人俱乐部社区,来自英国伦敦、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等地的海归们可以同时实现集体交流,也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交流。

  王国伟兴奋起来,他准备将这个事情当作自己回国后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开始职业操作。

  既然成为生意,王国伟开始加大投资。现在他每年的投资大约在25万元左右,其中网络社区的维护、建设耗费了超过一半。

  此时对王国伟而言,事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初策划沙龙,他力求了解每一个人,并与之交流。但现在他不再关注俱乐部会员的个人情况,而是将精力放在寻求俱乐部的商业生存之道。沙龙终于变成了商业平台。

  现在,王国伟俱乐部的会员已经发展到了5000人,其中北京3000人,上海2000人,广州以及海外还有一小部分。他对这个扩展速度感到满意,目前他手上还有一个2万人的通讯录,他准备到2007年将俱乐部会员扩大到2万人。

  生存之路

  王国伟设想,俱乐部要在三到五年内才能成型。这需要投入一百万。一个人的钱包很难支撑下去,他必须要寻求赢利模式。

  第一个商业策略当然是收取会员费。王国伟很清楚,每个人参加俱乐部都不单纯是为了交流感情。去年油价高企之时,就有日本的海归通过俱乐部会员完成了一笔数额不菲的

柴油生意。

  能在俱乐部获得这样的收益,缴纳不高的会员费当然不成问题。王国伟设想,明年开始收取大约每人300元的终身会员费。他计算过,只要有1/5的人愿意缴费,明年就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但这并不是王国伟看中的商业机会。在网络社区里,会员要提交比较详实的个人资料。这是一笔很大的人力资源财富。

  王国伟发现了兑换这笔财富的商业密码。那就是进行猎头操作。俱乐部正在成为沟通跨国公司和海归的桥梁。

  王国伟的第三条盈利途径是物业经营。

  他发现自己急切的需要建立一个会所、酒店各地来召集会员聚会,这里面实际上蕴含了“连锁会所”的商机:各地会所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统一品牌。

  2007年开始,王国伟准备将自己商业化设想逐步付诸实践。如果成功,就会成为又一个商业化操作的大众俱乐部,而目前,这样的俱乐部屈指可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