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辜胜阻:六大对策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02:40 中华工商时报

  问题

  动力不足不想创新;风险太大不敢创新;能力有限不会创新;融资太难不能创新。

  对策建议

  通过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政策,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使企业创新有利可图,解决企业不想创新的问题。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创新氛围,让企业敢于创新。政府需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创新合作机制,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技术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开放创新,让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互惠共生的环境中提高创新能力。

  重构为创新服务的金融体制,推进中小企业板向创新板市场过渡,从根本上改变高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如何在金融制度安排上鼓励技术创新,建立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是十分关键的。

  实施国家区域创新战略,选择几个产业集群基础好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优化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小环境”。我国的民营企业是草根经济,更多植根于区域创新体系,但民企创新环境需要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的互动。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进自主创新,需要坚持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的方针,防止各种误区和“一哄而起”的刮风倾向,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我国民营企业经营有机制灵活、决策迅速、反应灵敏的特点,经营活动贴近市场、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在用人机制方面能上能下,创新激励比较充分,企业家有较强的创新倾向和冒险精神。民企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6%的专利发明、74%以上的技术创新、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2005年高新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5万家,高新区全年营业总收入超过3万亿元,在全国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民营科技企业占到80%以上,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生力军。调查表明:浙江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块状经济)有500多个。在这些块状经济区域中,集中了浙江半数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龙头企业几乎都是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全省企业投入的80%以上。民营企业将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中也面临动力不足、风险意识不强、人力资源有限和融资困难等问题。当前,要把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民营企业的“企业行为”,需要在利益补偿机制、风险分担机制、技术合作机制和融资体制方面进行四大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民企的创新能力。

  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面临的问题

  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动力不足,不想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局资料表明: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

商标。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创新的投入产出特点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相应回报,创新必然影响企业的即期利润。第二,企业既定生存发展模式选择也制约了创新的内在动力形成。我们在上海的调查表明:上海民营企业逐步形成了四种不同的生存发展模式:基于灵活经营机制生存的小企业;基于低成本和规模经济的大中型企业;基于资本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基于技术创新的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很强的民营企业很少。第三,市场不完善使自主创新存在较高机会成本,弱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在自主创新上的动力不足还由于靠机会、靠公关、靠利用低廉的劳动力可以获得较高利润,企业对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还认识不够。

  二是风险太大,不敢创新。由于发展高技术产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有时甚至“成三败七,九死一生”,一旦创新失败,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有人甚至认为:“不创新慢慢死,一旦创新就快速死”。民企不敢创新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与自主创新相比,模仿的成本低、效益好。

  三是能力有限,不会创新。由于我国90%以上的企业是家族企业,企业治理结构对外来人才有排他性,由于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具有极高的不稳定性,由于社会对民企还存在偏见,由于民企偏小的企业规模、较差的工作环境和较少的教育培训计划等障碍,民企普遍感到严重缺乏创新人才,即使有了人才也会面临人才流失。江苏全省72%的民营科技企业缺高级技术人才,35%的企业缺高级技术工人。

  四是融资太难,不能创新。民企很少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研究开发经费。政府科技投入体制还倾向于将资金大部分投入到高等院校和政府所属的科研院所,投入到企业的很少,而投入到民营企业的则更少。民营企业大多由于资信差,寻保难,抵押难,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另外,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机会很小。大量优质企业纷纷奔赴海外上市。我国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很低,2004年仅为3%,2005年直接融资尚不到500亿元,仅占融资总额的1.5%左右,而发达国家直接融资比重通常在60%左右。统计资料显示,香港、美国、新加坡三个主要海外上市地共有256家中国企业上市。

  推进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六条对策建议

  (一)通过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政策,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使企业创新有利可图,解决企业不想创新的问题。

  这里,可在五个创新环节上采取如下措施:

  ———加大财政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强度。发达国家公共财政研发支出投入企业的比重为30%,而我国公共财政投入企业的比重只占10%,相差20多个百分点。为此需要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加大对企业研发的引导。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自创立起至2005年底,共完成创新基金项目验收3295项。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一年只有10个亿左右,这对于创新对资金的需求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建议提高创新基金的资助强度,加强地方财政对创新基金的投入。

  ———要研究现行税制不利于技术创新的问题,对企业研发进行更有效的税收优惠。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而高技术产业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普遍较高,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高技术产业比一般工业加工产业不能抵扣的固定资产所含税款部分多。此外,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高技术产品的重复征税。高技术产业无形资产和开发过程中的智力投入往往占高技术产品成本的绝大部分,但是这些投入并不能抵扣。目前民营研发型高新企业中,增值税负担要占7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80%,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积极性。

  ———要适时提高高技术企业计税工资的标准,对企业从事研发的人员和设备的予以政策优惠。高技术企业员工工资普遍偏高。但我国税法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过低,实际上就会造成高技术企业虚增应纳税所得额,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因此,应允许高技术企业工资据实列支。浙江的民营企业反映:目前“计税工资”严重地阻碍了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浙江的民营企业计税工资为每月960元,即对于实际超出960元的部分,都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如某民营企业为吸引某一人才,支付的工资为每月10000元,则企业每月为此要支付企业所得税2983.2元((10000-960)×33%)。建议调整这种税收政策,以利于企业吸引创新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对中小企业创新予以扶持。可考虑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允许企业特别是有科技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以弥补科技开发可能造成的损失。

  ———要完善政府采购配套措施和强化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力,引导政府采购向高技术产品倾斜。深圳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有两个令他困惑已久的问题:第一,为什么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击败强手的中兴通讯,在国内市场反而举步维艰、打不开市场呢?第二,为什么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纷纷想方设法阻止国外通讯设备提供商进入、使本土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的时候,拥有同样技术水平的中国企业在本土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0%左右呢?侯为贵的困惑表明:国家政策出台后需要强化执行力和配套措施。

  (二)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创新氛围,让企业敢于创新。政府需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风险投资的“母基金”,推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大发展。探索建立国家级创风险投资母基金(Fund o f fund s)。可以设想新增一部分财政专项资金建立母基金,或者将现有支出中一部分用于科技专业化和技术创新的资金转化为母基金的开支方式。此外,为了扶持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要实行投资收益税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创业扶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创业和创新是紧密相联系的。小企业一般通过创业来实现创新。政府对创业的扶持有利于减少企业创新的风险。政府要通过创业扶持政策鼓励科技人员“下海”,推进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要推进民营企业家“上山”,实现民营经济同高科技的对接。

  ———切实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使创新者的利益不受侵害。要鼓励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组建行业协会或联合组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政府要建立知识产权纠纷的仲裁、协调机制,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保护创新的利益不受侵害。

  ———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支持冒险、鼓励冒尖。自主创新需要一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文化氛围,而且还要有宽容失败的制度保障。

  (三)完善创新合作机制,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技术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开放创新,让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互惠共生的环境中提高创新能力。

  要使企业在合作与开放中提高创新能力,政府需要:

  ———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战略技术联盟,让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创新合作中优势互补。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企业间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节约创新的时间,分摊创新成本及分散创新风险。

  ———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注重产学研的合作,既可以克服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劣势,也可以解决学校和科研机构在成果转化上的弱点。产学研合作的关键问题在于确定合作创新的风险和收益的分担机制。

  ———在开放引进和科技国际合作过程中加大引进吸收再创新。日本、韩国就是走引进、消化再创新的道路的经验也表明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进行引进再创新是大有可为的。要通过引进和消化技术,形成生产力、促进技术创新、完善创新机制、培养创新人才,更新创新理念。

  ———完善为合作创新服务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实施合作创新需要有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和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为产学研合作和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提供技术成果交易、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四)重构为创新服务的金融体制,推进中小企业板向创新板市场过渡,从根本上改变高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如何在金融制度安排上鼓励技术创新,建立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是十分关键的。

  ———尽快开设创业板,解决高技术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创业板市场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一个适宜、公平的融资环境,使其既成为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龙门”,又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摇篮”。创业板还为风险投资提供了一个蜕资“出口”,从而促进风险资本的有效循环。要研究和借鉴国外创业板开设的经验,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将中小企业板逐步改造为创业板。

  ———继续推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谋划建立“三板市场”。目前,国内重要经济中心城市、部分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先后已建立各种类型的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在这一基础上,可以考虑建立全国性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制定全国统一的管理原则,推进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实现信息共享,最终向“三板市场”过渡。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让无形资产也能用财产抵押。美国小企业创新投资计划、英国小企业信贷担保计划、德国新技术企业资本运作计划、新加坡天使基金等都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专项融资支持,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了完备的支持系统。当前,在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方面,我们应在适度控制担保风险的基础上,合理扩大信用担保的覆盖面,特别是扩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据近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太原、长春、成都、台州、广州等五大城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调查结果,抵押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条件,而很多银行在抵押物中甚至只认土地,其他一概不受。同时,抵押贷款的手续烦琐,一笔企业抵押贷款办完手续短则20天,长则几个月。企业把“有偿还能力,但缺少银行愿意接受的抵押或担保”列为获得贷款难的第一大原因。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可以允许创新型企业按有关规定用知识产权和有效动产作为财产抵押向银行贷款,建立高效的贷款抵押管理体制,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建议设立科技银行或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都有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它们运行模式各不相同,在融资的运营机制、业务的开展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为了解决民营企业创新创业融资问题,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经验,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联合投资,设立为满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企业专业银行或科技银行。可以实行配额制,规定这些银行的贷款中必须有一定比例是中小企业贷款。其运作模式可以是以财政部分贴息的方式,低息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或通过本地合作银行的转贷,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投资。

  (五)实施国家区域创新战略,选择几个产业集群基础好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优化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小环境”。我国的民营企业是草根经济,更多植根于区域创新体系,但民企创新环境需要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的互动。为此,需要政府做到:

  ———采取“地方为主,国家支持”的模式,选择一批重点高新区,中央和地方共建,力争在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方面有所突破。我国虽有53个国家级高新区,但这些高新区“同构”现象严重,特色不明显,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建议国家选择一批重点高新区,由中央和地方共建,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

  ———建立技术发展极和创新集群,形成自主创新源头。成功的高技术园区不仅是产业集群,而且也是创新集群(inn ova tion c lu s te r)和技术发展极(Tech-p o le)。国家“技术发展极”和创新集群的首要条件是要有知识和技术创新源。知识和技术创新源主要包括大学与科研机构、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以及工业综合体的开发与研究网络。硅谷的发展离不开该区域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学府,我国的中关村也是位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区。

  ———明确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职能分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互动。国家创新体系重在“前”———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高”———战略性高技术;“大”———大工程、大项目。区域创新体系重在“实”———考虑本地资源优势和针对发展实际的需求;“用”———强调技术推广和应用;“特”———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形成少数特色的产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互动问题上,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六)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进自主创新,需要坚持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的方针,防止各种误区和“一哄而起”的刮风倾向,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

  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类创新模式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原始性创新,是少数的关键,实施主体主要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我国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应以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逐步培养创新能力,上升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的层次。形成“金字塔型”自主创新战略的三级递进路径。

  推进自主创新战略,要在工作中防止认识上的四种误区:一是认为自主创新就是重新回到自力更生的轨道,完全排斥引进。二是认为自主创新要一切从头再来,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三是认为自主创新完全靠自己创新,忽视了合作与开放。四是认为自主创新要独立率先,反对任何模仿和技术跟随。模仿创新和率先创新对于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高技术企业应根据其实力特点正确地把握和运用模仿与率先创新策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经济学教授 辜胜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