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三一崛起:一切源于创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 17:11 《商界名家》

  谁又会想到,三一人从起步到406米高的纪录,仅仅只花了8年!我们用8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近半个世纪的路!这是创新的8年、也是梦想的8年,更是眼泪、汗水和鲜血交织相伴的8年!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梁稳根

  20年前,由我们4名刚刚走出校园不久的年轻大学生创办的三一这个民营企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在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9800名员工的重工业制造企业。2005年在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三一第一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从而成为中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股的上市公司……

  《商界名家》“中国地方富豪调查组”很关注:三一凭什么崛起?或者说,三一能够拥有今天,靠什么?我们三一人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创新!

  关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曾经有过非常精辟的阐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是有这种灵魂的;创新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而三一人的经营理念就是:“一切源于创新。”三一走过的19年留下的便是在创新中不断做强做大的成长路径。

  创新为三一带来了第一桶金

  1986年元旦,我们4人辞去了我们祖祖辈辈都不曾拥有的公职,歃血盟誓、永不言退,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去贵州,一路留在湖南,寻找创业的第一桶金。

  我们贩过羊,失败了;我们做过酒,也失败了;我们做过玻璃纤维,还是失败了!最后我们聚在一起,反复讨论失败的原因,分析自己的长处:我们4个人中,有3个是学金属材料的,贩羊、做酒和玻璃纤维都不是自己的长项。我们决定从金属材料做起。

  通过分析调查,我们找到了当时市场上很紧缺的一种有色金属材料,但是开发一段时间以后,产品质量总是不过关,于是我们又回到母校中南工大,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反复讨论,其间100多次调整配方,几十次改变工艺。

  1986年10月9日,这是三一人永远无法忘记的特殊日子:这一天,我们4个创业者中的袁金华先生,从农业银行的一个营业所取回第一批货款9000块钱。他拿着钱跑回公司,一到公司我们几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又一次唱起了“酒干倘卖无”。要知道,当时三一已经无米下锅了!

  通过创新,我们成功地开发出第一个产品,拿到了第一笔货款;通过创新,我们获得了生存的权利、发展的契机:第一年,我们销售16万元、盈利3.6万元;第二年盈利13万元;6年以后的1992年,我们销售1个亿,利润3000多万元。是创新给三一带来了第一桶金!

  依托创新三一成功转型

  三一代表什么?大凡来三一考察的人,都要问到这么一个问题。应该说,“三一”与我们创业时期的人数只是数字的巧合,我们赋予“三一”的含义是“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这三个“一流”,即为三一人的目标和使命。为了三个一流的使命,一切必须创新——发展战略要创新,发展思维也要创新!

  放下家里1亿多元的摊子,我与公司的一个高管开始了市场调研。1年多的时间,我们走访了几十位专家,开了5次专家论证会、10多次董事会,最后找到了制约公司发展的两个根本原因:一是所在行业——有色金属材料的市场狭小;二是所在地方——涟源,地域太偏!行业和地域的限制,无法孕育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也无法实现我们“三个一流”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双进”战略:进入中心城市——长沙;进入大行业——装备制造业,首先进入工程机械制造业。

  为什么选择装备制造业?欧、美、日的工业化进程造就了上百个世界500强,仅工程机械制造业,美国就有3个,最大年销售额300亿美金!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6倍、日本的10倍;国土面积比美国大30万平方公里,日本仅相当于我们中国的云南省;中国的工业化远没有完成,城市化水平不到40%!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不会、也不可能进口一个现代化,而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又是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责任与机遇的驱使,三一集团——这个实力还不很强的民营企业,再一次踏上了梦想之路、创新之路。

  对于三一人而言,2002年9月20日,是我们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天:三一人自主研发的混凝土泵,在香港刷新了世界纪录,将混凝土一次泵送到406米的高楼上。当时,海内外几十家媒体、行业内近500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这是三一第一个世界水准的产品,也是三一“品质改变世界”的起点。

  当初,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当时我想到合资,便一一走访了日本、欧洲的十几家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公司,其收获是前所未有的:因为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辛酸和耻辱、获得了“品质改变世界”的决心!从那时起,我就发誓:一定要利用人才、自主研发,超越那十几家企业;一定要“品质改变世界”,赢得世界对三一人、对中国的尊重!

  从欧洲、日本回来后,我们用高薪、股权、“品质改变世界”的理念培养、引进大量人才,其中包括总工程师、液压、自控和机械专家易小刚先生。我们与

清华大学合作举办工程技术人员硕士培训班,培养了大量人才;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的研发中心;今天,我们在全球各个研究院拥有12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每周一做早操的时候,举起我们的右手庄严宣誓:“品质改变世界。”

  通过培养、引进和激励人才,我们用11年时间开发了22个系列、110多个品种的产品,拥有了220多项专利;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世界发明奖,产品行销全球38个国家;我们突破封锁,创造了2002年9月406米的世界纪录;我们突破封锁,让我们的混凝土机械成为了世界级的品牌!

  2003年10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三一,临走时,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并勉励我们说:“你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过去,希望你们齐心协力,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为不负总书记的期待,三一人在创新的路上更加奋发图强。我们三一的战略是:在长沙建立自己的制造中心;在香港这个贸易发达、信息发达的地方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在上海等全球7个人才密集的地方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到201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已经没有国界了,但企业和企业家是有国籍的;在21世纪人类文明的盛宴中,13亿人口的中国再也不能长期依赖日本的相机、美国的软件、德国的混凝土泵。

  股改因为创新而实现多赢

  2005年4月30日,在证监会关于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通知出台后,三一集团第一时间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三一重工的试点方案。

  股权分置改革使三一重工有幸成为中国第一支G股,这一历史性的重大战役由三一人冲锋陷阵。我们为此忍受了误会、曲解甚至中伤。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刻意修改方案,以此充分体现和尊重投资者的话语权,尽管我们为此多付出了6000万元,但三一人认为,公众利益、国家责任任何时候都高于企业利润。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以流通股股东93.44%的高赞成票顺利通过表决,成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股,被载入中国证券市场改革的史册。

  作为企业,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有比利润更美好、更崇高的目标——那就是社会责任。企业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就必须创新:通过创新,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通过创新,建立诚信社会、建立

节约型社会、建立和谐社会;通过创新,建立我们国家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三一人认为,作为个人,作为企业,创新就是负责,负责就必须创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