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创新管理 > 正文
 

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 19:56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本报北京专电 (特派记者 唐薇频) “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仍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产出单位,由于不具备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机制,转化率极低,造成科技资源的较大浪费。”昨日,湖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院长詹纯新代表呼吁,进一步确立企业在创新活动的主体地位。

  自主创新释放巨大能量

  “以混凝土泵送机械为例,1992年前,国内市场被国外产品垄断,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产业发展的带动下,目前我国自主品牌不仅夺回95%以上的国内市场,而且已销往海外市场,形成了与跨国公司抗衡的能力。”由于来自科技一线和企业经营一线,詹纯新代表对自主创新深有感触地说,由于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创办了院办企业中联公司,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能量以中联为平台得以充分释放,科技创新融入产业发展大循环,实现了科研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詹纯新认为,目前国家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过度倚重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造成了科技资源的较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利益的导向,科研院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揽项目做课题上,教学力量和教学水平必然受到冲击,影响国家创新梯队的后续力量培育。

  调整科技投入资金导向

  “建议新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弱化原赋予高等院校的科研开发职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主体地位。” 对此,詹纯新提出两点建议。

  “建立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提高企业研发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的比例,让企业成为人才聚集的洼地,建设自己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从仿制到集成到自主研发的飞跃!” 詹纯新主张。

  “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政府科技投入总额中的近30%用于扶持企业,而我国的这一比例只有10%。” 他建议,调整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的导向,改变以往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而轻企业的投入方式,加大对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切实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

  把创新决策权交给企业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赋予更多的自主权,技术创新主要是企业和企业家的事,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詹纯新认为,应将创新活动变政府主导为企业主导。

  他建议,改变现行的依据项目立项进行资金投入的管理方式。在国家总体的科技规划之下,定向定点投入给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把技术创新的决策权交给企业依据市场规律去决定。政府只需加强监控和验收评价,以技术产出量和经济效益指标来考核国家资金的使用。这样既可以鼓励、促进企业创新水平和创新投入的提高,也可以避免中间环节过多,易使有限的财力在层层盘剥中流失,以杜绝腐败及低效率的产生。

  新闻链接:

  考核国有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

  本报北京专电 (特派记者 唐薇频) “建设创新型国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企业主导不够,二是政府保护不够,三是全民素质不够。”昨日,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陈叔红代表就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三条建议。

  陈叔红建议:一是加强考核。要把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考核。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实现产学研的高度结合。二是加强保护。特别是自主

知识产权的保护,政府要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更加优惠的政策,激励企业创造和应用知识产权。三是提高素质。要从小学教育开始,从小发明、小创造抓起,在全社会营造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的潜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