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涛 清华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
越来越多的顶级商学院在招收MBA学生前,都要求报考者提前递交申请材料,申请材料的内容包括申请书、本科成绩单、个人简历、推荐信等,招生学校通过申请材料对考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以此作为录取的依据之一。
递交申请材料的做法在国外高校已经司空见怪,但多数中国考生因为没有经历过这种申请方式,在对待申请材料上有很多认识误区。
误区1 推荐人职位越高越好,知名度越大越好
在申请MBA的项目时,推荐信的作用是作为申请书的补充,为评委提供更多的信息。评委除了看申请书外也会参考推荐人对申请人的评价。如果推荐人实际上对申请人了解不多,评委将不会太重视这个推荐人的意见。当然,在对申请人同样了解的情况下,职位和知名度越高的推荐人的意见将越受重视。
误区2 需要给推荐人做工作,让他/她尽量填写好的评价
评委非常清楚国内的人际关系环境,会客观判断推荐人意见。如果推荐人是不负责任地对申请者各方面能力都做一致的、尽量高的评价。他的意见很可能并不会起作用。
误区3 过于忽视申请材料准备,以为背景好就行
申请材料是评委了解考生情况的唯一信息来源。如果评委从申请材料得不到充足的信息,或者对申请材料的某些信息存在疑惑,又不能像面试时和考生直接沟通,那将不利于评委深入地了解考生。所以考生要在申请材料中清晰地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再好的背景如果不能在申请材料中充分、清晰地表现出来也容易导致申请不能成功。另外,太过简单的申请材料也会让评委误认为考生不重视本次申请。
误区4 过于轻信辅导班或者辅导专家的作用,担心不请人辅导就很难成功
一个人的工作背景很难通过对申请材料的“修饰”得到很大的提高。考生只需按照申请材料的要求提供真实、充足的信息即可。评委对考生的评价更多是基于对考生基本情况的判断而不是考察考生的写作水平,各位评委也都有足够的经验判断考生的实际能力。虽然考生找人帮助可能会减少犯小错误的可能性,但不会对评委的评价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辅导专家”不会比考生自己还了解自己,他们做出的指导和建议可能是不恰当的。所以考生要自信,不要轻信辅导专家的建议。
误区5 为了隐藏自己某些方面的弱点而造假或者隐瞒一些信息
有些考生过于担心自己某些方面的小弱点,为了隐藏这些弱点而造假或者故意隐瞒一些信息,导致申请材料中信息表达不完整,不明确。不清晰或者相互矛盾的信息会让评委感到疑惑。虚假的信息会直接导致申请的失败。
比如,清华MBA的评委是参考考生的总体情况做出综合评价,没有对诚信以外的任何方面设置“及格线”。坦诚地展示自己不会让考生处于不利地位,但如果为了隐藏弱点而造假会直接导致申请失败。为了隐藏弱点也可能让考生的申请材料信息看起来不充足、不清晰甚至互相矛盾。
误区6 不敢填写自己的真实失败经历
考生在填写申请材料中的成功经历时会非常坦诚,但对于要求填写的失败经历却往往不敢坦诚展示。其实清华大学等高校的评委会认真阅读考生提供的所有背景信息,据此对考生的能力作出判断。一次大的失败中反而可能看出考生的优点,所以不要因为过于担心而只写一些无关痛痒的失败经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