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EMBA五年:金玉其外的精英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09:36 中国青年报

  学费天价,被称为“老总同学会”、“富人俱乐部”

  实习生 潘聪平

  二三十万的“天价学费”,董事长、总经理组成的“富人俱乐部”,大学校园的豪华汽车,开拓人脉的“同学生产力”,自从进入中国,EMBA这个舶来品引起的社会质疑声就不曾中断。

  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的英文缩写,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管理学院首办。1999年9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试办EMBA项目。2002年7月,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全国30所大学的商学院举办EMBA项目,国内教育界一般以此作为国内开办EMBA教育的标志。

  10月20日,在经济观察报社、新浪网等联合主办的中国EMBA五周年高峰论坛上,虽然商学院的管理者们坚持认为,EMBA对中国企业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在帮人们“补习现代化和国际化”,但围绕EMBA的争论仍在继续。

  8年工作经验、入学以面试为主 EMBA入学门槛是高是低

  这是一组能让人惊愕的数字。

  2007~2008 年

清华大学EMBA 招生简章中专门指出,84%的清华EMBA学生为公司副总经理以上级别,其中董事长或总经理占全部学生的58%以上,企业资产多数为10亿元人民币以上。

  对于很多人来说,10亿或者仅仅是1亿,都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对于EMBA的学员们来说,这很可能只是入学的一道门槛。

  笔者所见到的各校EMBA招生简章中,都没有明确提出企业资产的数额,但是无一例外地硬性规定: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具有8年或8年以上工作经验,其中包括5年或5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

  2004年起,教育部允许高校EMBA学位教育招收具有大专学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高层管理人员,但这部分学员的人数不超过院校每年EMBA招生名额的10%。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范黎波一直坚持EMBA应该具有精英教育的取向。“精英”二字,掷地有声,但延伸出的硬指标也划出了楚河汉界。

  门槛高低的另一个聚焦点在于录取方式。

  “笔试面试结合,以面试为主”,作为专业学位教育的录取方式,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李维安觉得这是“中国教育体系自科举制度以来最大的改革和创新”,改变了“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考试形式。

  “笔试、面试都由各学校自己组织”,在很多人看来,这一规定再次降低了EMBA的入学门槛。

  一个创业20年的老总和刚毕业几年的年轻人一起参加笔试,恐怕考三五年,还是考不过年轻人,但是他真正的能力未必就低。EMBA录取方式的改革让这些人冲出了樊篱。

  百度搜索“EMBA门槛”,“高”“低”双方各持己见,高昂的学费更是成为争论焦点。

  “学费那么贵,这门槛多高”,“学费那么贵,所以考试要求就低了,门槛真低”。敏感的数字在入学门槛的争论中成为众矢之的。

  在不同学校的课堂上见到的是同一个教授 EMBA师资缺口有多大

  这又是一个让人惊愕的数字。

  前段时间,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张新民在参加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访谈的时候曾“语出惊人”:中国公立大学储备的EMBA师资里面,能够高质量地完成EMBA教育的教师不超过50人。

  按照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武常岐的计算,在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开办EMBA项目时,最少需要600名教授。那么,5年之后的今天,如果能够高质量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不超过50人,那么这个缺口是不是有些大得离谱了呢?

  尽管有的高校EMBA管理者并不赞同张新民提出的这个数字判断,但是,大家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EMBA师资的重要性,明确表示师资的缺乏是中国EMBA发展的瓶颈。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齐大庆给出了自己的教授选拔标准:较深厚的学术理论功底;较丰富的实践经历;能够在课堂上把自己的学识展现出来并让学生接收和消化。任何一方面存在不足都是“瘸腿老师”。

  由于各商学院规模与实力的差异,自身师资的培养和积淀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力量较弱或者本身没有综合性师资的EMBA项目只能采用“

皇家马德里队”的方式,“借鸡生蛋”。

  课上了,交流了,资源共享了,但是,质疑也出来了,“EMBA项目都是熟面孔”、“在不同学校的课堂上见到的是同一个教授”。张新民说,中国的EMBA项目处于有质量没特色的状态。

  境外师资的引进同样存在问题。张新民认为,师资的阵容和其作用于中国学生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是完全两回事。因此,境外师资的数量、如何选取、如何考核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几十万拿下学位 “天价学费”如何理解

  “天价学费”这个词和EMBA一直如影随形。

  人们惊叹:天哪,什么课要交那么多钱。

  管理者们回答:高端教育自然成本就高。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蓝海林算了一笔账:一个本科生一年的培养成本至少为一万多,一部分由学生自行缴纳,一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尚有缺口,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养成本就更高。在校的大学生所占用的教育资源很大部分是国家在埋单,但是对于EMBA的学员们来说,来上学充电,需要交费,师资配备高,费用也随之提升;进了学校,占用了学校的各种资源,这类资源也需要自己来埋单,综合下来,“学费”自然就昂贵了。

  EMBA的昂贵学费,有很大比例用于支付教师报酬。据透露,前几年,请国外一流大学一流教授上一天课,薪酬就在3000至5000美元。国内为数不多的“明星教授”,一天的讲课费亦在8000元左右。而有的学校部分课程,除了请外教以外,还同时配备了本土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补充中国本土化内容。如此高端的师资,自然成本也不断攀升。

  “更重要的,EMBA本身是一种学位教育,而不是一般的短期培训”,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李燕萍补充。作为一种学位教育,EMBA本身所负担的教育职能也更多,它对于人的素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职业和技能培训。

  商学院的院长们纷纷表示,“天价学费”不为一般民众接受的主要原因在于对EMBA的解读和宣传上有所欠缺,很多人包括部分EMBA学员不知道那么多钱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同时,心理上的落差和比较也是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

  那么,付了“天价学费”到底学到了什么?

  部分商学院院长称,EMBA最重要的是培养学员们的统筹能力,提高理性思考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职业技能。

  笔者在长江商学院EMBA第六期学员的毕业感言中看到,掷千金求学充电的老总们纷纷称两年的学习“接触到学术理论并改变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开拓了视野和格局”,“是经验的分享、反思和升华”,认为物有所值。

  “上大学看学校、考研究生看导师、读EMBA看同学”,民间流传的这句俗语揭示了EMBA火热的另一重要原因。一位参加了EMBA学习的学员坦言:来学习主要是为了学知识还是拉关系?那肯定是来学知识的,如果能在学好企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多认识几个朋友就更好了。

  事实上,强大的校友网络也成了EMBA的“卖点”,部分学员把读EMBA作为一个寻找潜在商机的机会,而高校商学院也适时地抓住了学员的这种心理。清华大学最新的EMBA招生简章中指出:大量优秀的管理人才齐聚清华,辐射出清华经管学院强大的校友网络,高层次的人脉网络是每一位清华EMBA学生的无形资产并将受益终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