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MBA毕业生保值增值大战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 16:35 《经理人》
背景不好的人,如何敲开知名企业之门? 文/《经理人》杂志 周建华 “在北京,像我们这样的名校,MBA起薪税后7000,普通好点的学校税后5000,这是我综合周围同学的信息后,得出的行情。”一位名校MBA同学说。 80年代大学生很少的时候,大学生工作很好找,很值钱。后来大学生满大街都是,有人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有人却不行。经过15年的发展,MBA也走过了一条类似的路,不再“物以稀为贵”。当就业市场竞争激烈,MBA毕业生们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企业出的价钱越来越理性的时候,MBA毕业生如何保值增值,努力使自己成为能找到好工作,拿到高薪那一部分人呢?《经理人》杂志在“2006中国最佳MBA排行榜”调研过程中,访问了企业高管、MBA毕业生和商学院领导。 要清楚自己想要啥 有相当部分MBA学生,在原来企业和行业没有发展空间,希望通过念MBA来改变命运。他们遇到的困难是:离开原来的平台后,换一个好的行业需要从头再来,甚至薪资、职位还不如原来,而MBA毕业年届30而立之年,家庭、生活、职业压力均很大,此类人该如何是好? 一个人想换行,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人生定位如何,看看自己是属于要求高,敢折腾、冒险?还是一个相对保守,追求稳定的人。如果属于前者,可以狠狠心换一下,但前提是不怕换行失败,能承担起换行可能的失败和后果。MBA毕业生、南方测绘公司副总经理杨震澎的告诫是,在耐心选准方向后,要用心干好一行、积累几年时间、伺机“转会”升值,总的来说是别急。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教授在接受《经理人》杂志独家专访时给出的方案是:如果大学毕业时进入一个行业和企业,却发现不喜欢这个行业,能力与企业所提供的平台不匹配,不是不可以转换。但转换时,摆正心态,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低的心态去换行,把自己看成一个本科生,薪资、职位期望暂时低一些,就容易换行;当然,关键是一定要选准那些具有“长远”发展空间、薪资和职位有可能增长的平台。 由于MBA教育的迅速扩大,企业中的很多人都可能读过MBA。所以,MBA毕业生要实现自己的保值增值,就要首先忘记自己的MBA身份,但要以MBA的标准来要求自己。MBA毕业生、科龙集团空调企划部长薛彦珉的经验是:1)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职业,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2)分析行业情况,寻找最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平台;3)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总而言之,MBA作为一个热门专业,虽然有所降温,但它仍然具有吸引力,尽管其光环不再。所以,MBA毕业时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 统领千军的帅才最值钱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柏华是浪潮软件的领军人,在接受《经理人》杂志访问时,指出:理想状态下,MBA的定位应该是一个站在高山之巅,统观全局的“帅才”;至少是能够带领一方兵甲,“攻城掠地”的“将才”,而非一个个的“兵”,这样价值才会发挥到最大。这从MBA的所学课程就可以看的出来:企业战略、文化、组织结构、市场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等,无不涉猎。 但目前的MBA教育却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企业所需要的能给企业带来增值利益的将帅很少,却出现了很大一批“纸上谈兵”的毕业生。目前的MBA,必须意识到:企业始终是一个盈利组织,判断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尺度并非文凭,而是能给企业带来增值利润的能力。只有观念上的转变,才能引领行动上的改进,所以我个人认为解决观念问题,明确究竟什么才是“价值”的评判标准是首要要务。 企业管理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好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该是一张网,提起任何一个网扣,都能牵动其全身的神经随之反应。而我们的MBA,首先应该是这个织网者,其次应该站在网外去看这张网,及时观察到各主要环节的变动。当我们的MBA真正能够站在高山之巅一览众山小,指挥千军万马攻城掠地战无不胜的时候,我想任何企业都会欢迎他们。 案例:中国人民大学2000届MBA毕业生陈军(化名),实际上就有点像王柏华所说的“帅才”:通过寻找和培养骨干人才,来搞多元化发展,做大企业。陈军念MBA前在四川一家兵工企业任职,靠借贷交学费,读书期间靠在百威啤酒兼职赚生活费和还债。陈军MBA毕业前夕,与前同事及MBA同班同学3人找到一位农民企业家投资50万创办企业并拥有控股权,企业3年多做到2000多万后,陈军认为原来行业空间不大,遂将企业交给前共同创业的MBA同学,然后自己再创办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做起来后,他去找某集团老板融资,却被该集团老板相中,邀请陈军出任其新设立的公司副总裁,并拥有部分股份。陈军于是又把物流企业交给他共同创业的前同事。这样,通过培养合作伙伴和骨干人才,陈军先拥有3家企业的股份,其中2家企业不必他再负责日程运营,他却能做分享创业伙伴带来的利润。 没有名企背景怎么办? 不少优秀企业招人是,往往很“势利”,只看中哪些具有名企背景的人。一个没有名企背景的MBA,能有什么办法挤到优秀企业行列? 黄纬(化名)是新疆人,他原来在不知名的民营企业担任销售经理,随后创立咨询公司,攻读西南某非名校的MBA。黄纬发现总在小企业工作,即使做咨询也不容易获得认可。于是,他开始策划自己的跻身名企之旅:挑准了自己心仪的行业和目标企业,凭靠做咨询的研究实力,下苦功夫研究该行业普遍问题和该企业的战略问题,并在刊物、网络专栏上研究发表文章,并设法让对方企业高层读到该系列文章。果如所愿,他的思想引起了该名企总裁的注意,并邀请他赴公司考察和深谈。通过试探接触,于是正式邀请黄纬担任该知名企业市场部部长。 调动有关键资源能力的人帮忙,也是个找到理想工作的好办法。另有一位没有名企背景却又希望换行的MBA,发现自己无法进入知名外企。于是,他仔细了解,发现学院里有一位MBA教授给知名外企经常做咨询项目。于是,他想尽办法,从学术到人品,让该教授逐渐了解和认可他。最后,开口让该教授将其推荐到某知名外企兼职,积累了经验之后,毕业时顺利进入期望中的知名外企。 创造价值才是根本 说一千道一万,不管MBA毕业生起薪如何,如果想获得长久的高薪,给企业创造价值和业绩,才是根本。磊石跨文化公司总经理黄伟东在接受《经理人》杂志独家专访时说,当前有些MBA的主要问题是过高估计学位的作用。MBA毕业生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既能为企业提供什么价值? MBA毕业生的价值和对企业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因为一般公司均有反映业绩的绩效管理。如联想移动公司,据人力行政部总经理吴晓蓉介绍,联想移动考核激励体系会给员工注入动力。联想移动有一套非常系统的考核激励体系,包括在业界有竞争力的收入。收入分为固定收入和变动收入两部分。会随着公司业绩、部门业绩和他个人业绩不同有所侧重,激励员工跟公司发展结合在一起,尤其在创业阶段,这个激励政策能够让员工和企业很好地在一起发展。 表1: MBA培养规模增大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
(数据来源:“历次MBA联考入学考试情况”,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 (附文)MBA有什么了不起? 杨震澎(南方测绘公司副总经理)在接受《经理人》杂志独家专访时说:一方面社会上MBA很热,期望较高,另一方面在企业中人们并不觉得MBA怎么样,甚至觉得MBA啥都不懂,徒有虚名而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到底怎么来评价MBA呢? 按本人读了二年(其实所有课程已基本学完了)的感觉,再综合同学的体会,的确有点空空的感觉,似乎所有课程都只是草草过了一遍,一点都不深刻,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与大学毕业时差不多,啥都了沾了一点,但啥都没掌握,不踏实。当然,若对企业管理一点都没接触的人,可能会觉得很新鲜,学了很多东西,收获很大,但对大多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而言,启发就不那么大,只是疏理了一遍,除一些好老师的课印象深刻外,大多没什么印象。因此,可以说,我们挂了MBA的名,实际并没学到很多东西(也许就该是这样的),这是要有自知之明的,在确没什么了不起。 其实,MBA被认识应该有一过程的,如同早年大学生开始不被认同一样,现在谁也不再说大学生没用了。MBA亦如此,也是需环境和时机的,企业没到一定规模,就想不起用MBA,或舍不得用MBA,只有企业普遍使用MBA时,MBA才真正显示其作用,那时,企业就离不开MBA了,只不过有的人成总裁了,成老板了,而大多数,只是普通职业经理而已,这正是大多MBA所该去的地方,虽然也没什么了不起,但企业就是缺不了这一中坚力量,将来,人们就会发现,没有MBA的企业一定不是个好企业!所以,MBA不卑不亢才是真,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今后一定有机会。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