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商学院 > 正文
 

中欧EMBA:跨越文化差异 追求管理大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 21:32 新浪财经

  6月23日,上海。一部取材于经典戏剧《白蛇传》,反映商界人士生活之酸甜苦辣的当代话剧《同学许仙》时隔半年之后将再度上演。演员、编剧和观众拥有一个共同的ID:“中欧人”。而7月12日,他们中的大多数将在玄武湖畔坐以闻道,聆听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关于“如何打造强势品牌”的讲演。

  商人不是演员,但可以有演戏的喜怒;商界不是舞台,但同样有起落的悲欢。中欧
EMBA主任梁能说:“常常有人把商学院比喻成精英俱乐部。其实,更确切的比喻是精英们的思想健身房。一个企业的管理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者本人的问题。”

  从“精英俱乐部”到“思想健身房”,并非仅仅是文字游戏。两个概念之间的转换,实质上意味着企业管理者的理念核心应该实现由对社会资本的过度依赖完成向人文资本方向倾斜的战略转移。以人为本、全球化的视野和科学的人才观,这是对一个国际化的大企业和它的领导者提出的内在素质要求。

  在中欧,来自各行各业的商界精英们深刻地体会着这一点。

  新起点:亚洲第一、全球第十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走的是一条国际化的路线,这种准确的定位和经营坚持给中欧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作为连续5年进入全球EMBA排名前50强的国内最早、世界规模最大的EMBA课程的开办者,中欧在去年英国《金融时报》最新公布的榜单中跃升至全球第13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品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其秉持国内EMBA领先地位的实力。中欧不仅超过了很多来华办学的老牌国际名校,而且还超过了许多欧美知名的一流商学院。(详情请参见附件一)

  在全球化已经成为现今世界趋势和潮流的背景下,中国的大型企业的管理者最强烈的需求就是如何融入全球市场,不仅是商业的,还有文化的。中欧看清了这一“卖点”,据资料显示,其聘请海外教授的比例为63%,拥有国际著名学府博士学位的教授比例为93%,这无疑说明了中欧EMBA在师资、教学和研究方面的优势。其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十二年来,中欧已招收了近3800名EMBA学员,其中既有中国各行业的领袖和精英,也有跨国公司的驻华高级主管和其他国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而中欧EMBA目前每年的招生数目是630人,拥有中国最强大、最有价值的校友网络。这最是不可忽略的力量。

  雄厚的师资、准确的定位和学员的口碑,正是所有这些因素协同作用,促成了中欧持续的发展。“第13名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还会走得更远。中欧必须坚持国际一流的办学水准,始终走在管理教育的最前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Pedro Nueno教授进一步解释到:“在中欧EMBA课程的学生中外国人将近10%,在吸引这些海外学员的同时,我们依然坚守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为中国市场培训有国际

竞争力的管理人才。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就读的外国学生不仅仅是想在这里学习,他们还将中国视为自己安家立业的地方。我们学校的业务重点清楚定位在中国,即使是将中国放在全球视野下审视也是如此。”

  品牌时代的人文经营

  中国的EMBA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整合。从2002年国家教育部批复30所院校开展EMBA 项目每年招收约5000名学员,到2005年新增长名额只占总量的1%左右;一线院校走向全国并深入到二线城市深耕的同时,部分院校的EMBA教育因招不到学员,出现缩小规模或停办现象。所有这些量的微调和紧缩显示出质的提高和优化,显现出中国的EMBA教育逐渐成熟。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或许正如梁能教授所说的,仍然是人的因素。

  梁能教授认为:“EMBA教育的一个要点是引导学员对人生理念的哲学探索。”这也是当下几乎所有国内知名企业高层领导者的共识,也是各著名商学院EMBA教育内容设置的要点所在。作为一所世界级的商学院,中欧不仅致力于学员知识水准的提高和职业发展的成功,而且重视学员思想道德的教育和领导素质的培训。各种形式的活动、论坛帮助学员超越个人成功,追求更高、更全面的发展。正象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三种管理风格理论所说的,企业管理者应该是科学家,也应该是艺术家。而艺术,正是人性的。

  EMBA教育进入品牌时代。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学院的初级传播影响趋于弱化,二级乃至多级传播的效用越来越明显和重要,这同样是人的因素起到决定作用。比如毕业学员的口碑成为潜在学员欲望的直接说服力;再比如,长江三角洲虽有诸多名校,但由于独特的海派文化和江浙人重商、崇尚西学的理念,仍能呈现中欧一枝独秀之势——其中缘由不可不察?

  文化有差异,人性无不同

  中国的企业管理和管理教育经历了十年磨剑的修炼和群雄逐鹿的沉浮,如今开始呈现出尘埃落定的平稳布局。创业型企业不断努力开拓的同时,成熟型企业也正寻求着突破发展瓶颈的机关。相应地,包括MBA、EMBA和EDP在内的企业管理者教育系统和市场的发展日趋明朗化,国内几大一线商学院吸纳能力和教学能量的异质特征和定位风格的个性也逐渐彰显。

  对于中欧而言,“国际化”这一身份标签是根深蒂固的。在中国的商学院中,它最国际化;在世界级的商学院中,它最“中国”。然而,在中欧人眼中,国际化和中国化,在本质上, 是相通的。虽然拥有众多来自全球的世界顶级专家教授甚至不少外国企业学员,但是文化有差异,人性无不同。

  所谓人文精神,本质上就是追求人的价值最大化。企业固然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归根结底,还是追寻人类理想的实现。中欧人在这个大家庭中所获得的不只是知识、经验和智慧,更重要的是,EMBA让CEO们寻求到灵魂的慰藉和人生的坐标。用梁教授的话讲,就是幸福。

  梁能教授说:“对于商界精英来说,真正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成功之后,怎样设计自己的生活?孔夫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以理解为成功之后,还须求索十年二十年,方能达到无惑、自由的境界。功利性的学习当然需要;但是更高的境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乐在其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