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漏丹 北京报道
反对中国商学院参与国际认证的人认为,国外的标准“水土不服”。确实,国际认证中的某些标准,对现在的中国商学院来说,可望不可及。比如,美国商学院协会(AACSB)的认证中有一条标准,商学院的教师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要达到95%。不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学院院长王方华仍然表示应参加国际认证。“一句话,过程比结果重要。”他说。
参与国际认证,跨出这一步,首先说明商学院愿意把自己放到国际环境里,好比一家中国企业主动愿意接受专业机构的全面审查,无论这个过程会捅出多少家丑。
其次,认证的过程可以使商学院的运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削弱“人治”的因素。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过两年半的改善,最后获得了欧洲质量认证体系(EQUIS)的认证。中欧院长张维炯在接受采访时,举了一个非常小的课程方面的例子,却足以看出国际认证并非简单的一纸认证,而是体现在商学院日常运作的方方面面。
现在中欧成立了专门的课程委员会,由5位教授组成,课程的改动都需要经过这个委员会的审议。而在此以前,当张维炯还是中欧EMBA主任时,课程设置他自己就可决定。
第三,参加认证之后,商学院等于给自己配了一根鞭子,有了不断改进的外在动力。
获得EQUIS或者AACSB认证以后,商学院并非一劳永逸了。每过5年,已获得认证的商学院需要按照最新的标准接受新一轮的审核。为了保留认证资格,商学院只能不断改进。
最后,如果获得国际认证,当然会给商学院带来很多实际收益。获得同一机构认证的商学院,互相之间会更加信任,增加了合作机遇。而学员和企业雇主、政府等也会更加信任商学院的品牌,更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