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翔
《长江》:我们从外部观察,安踏现在面临的问题,一是品牌的更新和提升;另外一个是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成长要同公司成长的速度匹配。你们内部的观点呢?
张涛:就品牌而言,我个人感觉安踏的品牌在中国本土体育产业里,还是有自己比较独特的定位。安踏一直以来的广告语,比如“让疤痕成为男人的勋章”、“越磨励越光芒”、“让世界的不公平在我面前低头”、“敢于更完美”,实际上都是一以贯之地在表达一种力量和它的品牌理念。它表达的是中国人一直有的一种信念:出身可以卑微,但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荣耀和成功。
而且安踏瞄准的消费人群,其实是中国最主流的那部分人,不能单纯地说是“低端”。家庭年收入低于36000元的人不会穿安踏。而这其实是中国最主体的人群。安踏的消费者年龄段从17岁到35岁,这一段时间他们自己的人生辉煌可能还没达到,还没开始打高尔夫,但是他已经懂得在人生路上去拼搏了。比如说安踏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国有80%的大学生来自农村,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从山沟里走出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只要你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觉得相对而言,这个时代特征和中国这一代人的命运,实际上与安踏的定位和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长江》:但是它会不会变成一个过渡的品牌?我可能把它作为起步阶段的一个选择,接下来我会选择更高端的品牌产品。
张涛:我们提供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但是以平民价格。我们提供给消费者最高性价比的专业用品和专业装备,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当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升级的时候,我们也会努力让大家继续选择安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会越来越丰富,包括我们选择并购FILA的主要原因。我们会努力去让他们继续选择我们。
《长江》:安踏并购FILA是出于什么考虑?
张涛:互补。如果大家去欧洲旅行,会发现很多顶级的赛事都由FILA赞助。它在高尔夫、网球方面很突出,它在技术和品牌上有很深厚的积累。安踏之前的定位是社会枣核结构的中间部分,这是我们的长项,把FILA引入之后,我们也可以参与到高端的竞争。中国的高端市场目前给消费者提供的选择太少,集中度过高,只有像阿迪达斯和耐克这样的品牌在徘徊。所以高端的空间还是很大。并购FILA之后,它的市场定位会同安踏已有的大众市场形成很好的互补。
《长江》:安踏为什么没有完全采用耐克的轻资产模式,全部使用代工工厂?
张涛:我们的自产和代工一直会保持一个比例。外包有外包的优势,自产有自产的优势,保留自产工厂,第一你能控制整个生产的节奏,你会对成本有一个很好的控制,自己手里有工厂去谈外包和自己手里没工厂去谈外包绝对不是一个性质。另外,保留工厂让你对面料、对原材料和对潮流都有很准确的判断,这也会让你去和代工厂商以及原料供应商谈判时掌控主动权。第三,我们这个行业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单速度,拥有自有工厂能很好地保证加单速度,安踏的加单速度现在是30天多一点点,在这个行业里这种速度是极快的。
《长江》:你认为中国奥委会为什么会选择安踏作为合作伙伴?
张涛:其实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受众跟安踏产品的目标受众是很匹配的。我们的消费者是金字塔塔基部分,中国奥委会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对象也是金字塔的塔基部分,让中国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来。我们的理念高度一致。
另一方面,2007年在香港上市之后,我们有很充足的现金准备,而且我们也有很严格的财务测算,即便是所谓的“天价”赞助也不会成为压垮我们的一根稻草。
第三,我们有强大的渠道资源和强大的品牌推广能力,这也是中国奥委会所认可的,因为将来这两个品牌会联合起来推广。比如我们的专卖店、我们的广告拍摄和制作都会使中国奥委会品牌受益。
《长江》:对于安踏来说呢?为什么会非常努力去争取成为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
张涛:我们的目标就是两个,第一,将安踏代表中国这个理念发挥到极致,一提起来安踏就知道它是中国的一个运动品牌;第二,代表运动精神,而奥林匹克恰恰是超越了商业利益,甚至超越了人性的一个运动。我们希望代表的正是中国的这种超越利益的运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