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份奋斗一生的事业——全国人大代表、华泰股份董事长李建华工作生活剪影
○本报记者 黄 熠一个企业家的精神追求,必将给他所在的企业打上深刻的印痕。
走进华泰股份,我们看到了职工们敬业、向上的状态,领导层尽职尽责和严格自我约束的行为,感受到这个企业盎然勃发的一派正气。而这一切都与李建华的身影息息相关。
拼上豁上靠上干成点事,是我最大的追求
“我是农民家庭出身,五六十年代农民家庭都很穷。14岁那年,父亲得了胃溃疡,没钱治疗去世了,给我心里留下了创伤。大哥在外地当兵,就靠我母亲支撑着家庭。为解决生计难题,15岁就跟随村里的人推着小车上临淄、潍坊,把生产队每年每人分的60斤小麦、100斤玉米,换成地瓜干和煤,就是为能多维持几天生活”。李建华说,“高中毕业后,我在生产小队当会计,那时的理想就是当兵、当工人。”
1976年,靠拼凑起来的旧设备,镇办造纸厂成立,李建华终于梦想成真,成为一名企业职工,进厂后,领导安排他带领几十个人去外地学习。李建华是一个懂得珍惜的人,他暗下决心,一定干出个样子。“在外地学习期间,住在菜园子里、打地铺,没白没黑的学,没白没黑的干,不知道苦和累,学习回来,立即进入造纸、制浆、锅炉的紧张安装中。每天干到夜里9点多,有使不完的劲。就是靠一根筋、一股劲、鼓着一口气,日夜奋战,用一年的时间,硬把拼凑的设备安装起来。”
李建华被提拔为带班长。因拼凑起来的设备落后,经常出问题。切草机坏了,为了不停产,经常向楼上背草;锅炉炉盘坏了,冒着40多度的高温,带头披着湿麻袋钻到锅炉里维修。就这样,一拼就是7年,为了带好头,他日夜靠在生产一线,每月回家一次,回家也是在下了夜班后晚上10点多。这是李建华七年时间合成的一张“拼命图”。 他从不计较收入多少。参加工作五年每月拿13元的工资,后两年加上加班费每月不到20元,到1990年,也不到100元。“我从来没有考虑过钱,有工作干、有馒头吃就已经满足了,毛主席不就是吃块红烧肉吗?!”
李建华说,“作为一名党员,一个班长,我真正实现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1983年李建华被选为厂长,之后“才体会到了当厂长的压力和难处”。从1983年到1998年的15年当中,华泰股份经历了国家限制乡镇企业发展、治理整顿、紧缩银根、亚洲金融风暴等种种考验。没市场、没资金、没原料、没技术、没人才,而且被同行看不起、被国有企业指责,说和他们抢夺原材料、抢市场,但他没有被任何风波所吓倒、所阻止。
1983年,李建华低价购买了倒闭企业设备。拆设备时,正是寒冬腊月、地冻三尺的季节,为了节省资金,他和职工们一起挖地三尺,把埋在地下的大大小小管道全部挖出来;没有起重设备和吊车,硬是靠人工把六七吨的蒸球拆下来。不到一年就投产,公司产能扩大了5倍,第二年实现利润100多万元。1993年底,华泰以150万元购买了江苏无锡一套价值600多万元的造纸设备,李建华指挥 “十八勇士”下江南拆设备。对方安装这套设备用了足足五年时间,他们只用了25天就拆完运回,不到8个月就安装完毕,当年就盈利400多万元,第二年盈利1000多万元。
1983年拆设备时,李建华3个月下来体重掉了20多斤,身体虚弱,加上工作压力,得了面部麻痹症。他带着口罩,不能说话,就写纸条指挥拆设备,坚持了一个多月。设备进入紧张建设安装过程,他的妻子却得了淋巴瘤,在青州302医院动手术。因为忙,他就找了个亲戚帮助护理,动手术也没去。过了几天,他下班后借了辆破嘉陵摩托去看妻子,当时下雨,又不会骑,走到半路车坏了,他冒雨推着摩托走了十几里地。“本来妻子有满肚子的委屈和不满要发泄,看到我满身的泥水、狼狈不堪的样子,一句话也没有说就流下泪来了。”
李建华说,人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必然有一个甘于付出的妻子,我妻子是教师,本来工作就很累,还要照顾孩子和双方高龄的老人,负责种家里的责任田。30年来,我5点起床,她总是提前做好饭……“我不是冷血动物,但为了工作,忠孝不能两全。我也很想照顾母亲、孩子,但工作不允许。晚上回去就十点多,只能敲敲墙,让住在隔壁的母亲知道我回来了。”
敢想敢干创新争先,企业才有出路
靠拼凑起来的旧设备起家,靠购买倒闭企业低价设备迈步,华泰股份有了一席之地。
李建华介绍说,经过了亚洲金融风暴,八十年代兴盛一时的很多企业早已不见踪影,激烈的市场竞争还在延续着。而华泰股份敢想敢干,正是在此期间,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造纸业,创建了世界一流的造纸企业。公司投资上百亿元增上了四条国际一流新闻纸流水线、2台15万千瓦发电机组、重组了日照华泰、建设了三期深度厌氧水处理项目,都全部成功,奠定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1999年,李建华与几个企业老总在德国考察设备时闻讯一台旧新闻纸机要处理。当时中国高档新闻纸全部靠进口,而且设备都很落后。李建华一行当即前往拜访,可是接待他们的副总裁只抬眼看了一下,连座儿都没起。李建华心里感到十分难受,德国人这样傲慢,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人买不起、也使用管理不好这样高档的设备。李建华含着一口气,先后五次到德国,经过十几轮艰苦的谈判,最后以730万美元谈定了设备,节省了近5亿元。直到现在这套设备还非常有竞争力。这位德国公司的副总裁五年后再次来到中国,看到华泰的发展势头当即被吓了一跳,他开玩笑地说:“没想到竟然给自己培养了竞争对手,再有二手设备决不卖到中国来了!”
李建华说,中国人的尊严要靠自己,靠奋斗,靠成就说话。16万吨的设备投产后,华泰连续上了四条新闻纸生产线,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纸制造基地,占到中国总销量的三分之一,改变了中国高档新闻纸依赖进口的局面,由进口国变为出口国,美国CNG公司一位退休老领导看了华泰45万吨高档新闻纸生产线后连连惊呼,“我干了60年新闻纸销售,没看到过这么现代化的新闻纸设备!”
华泰新闻纸上去以后,中国九大新闻纸厂垮掉80%,很多地方政府请李建华去重组收购,但都被一一婉拒。李建华认为那时还不具备条件。“十五以前,我们的发展战略是立足本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求最大,但求最好,不背包袱,进行低成本扩张。”
全球金融风暴来临。因为没有盲目扩张,公司拥有抗风险的能力,危机就变成了又一次发展的好机会。从2008年到2010年,华泰股份安排投资上百亿元,实现在珠江、长江、黄河三角洲的“三点一线”战略布局,建设本部45万吨铜版纸、清河华泰15万吨白卡纸、安徽“180万亩针叶林、30万吨浆”、广东40万吨新闻纸等项目。公司去年没动工,仅原材料降价部分就节省10亿多元;广东、安徽项目的纸机都是国内外处置的二手机,节约了40%的成本;总部的铜版纸设备通过国际招标,投资成本降低了35%,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减少了风险。
这是华泰人以智慧“抄底”金融危机的“智慧”剪影。
感恩社会,尽职尽责,让生命与责任相伴,是华泰人的共同心愿
三十年来,无论职务多高、名誉多大,李建华都能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0多年来,李建华每天早上坚持6点之前到达公司开始工作,晚上经常10点多才回家。不管出发、出国多久,回来后他从没有先回家,都是先到公司上班。多年来出国,都是和同事一样坐普通舱。外出除了参加各种官方会议,由官方统一提供住宿外,他没有住过五星级酒店、套房。1999年公司股票在沪市上市,他和副总李刚(现总经理)到上海,客户把他们安排到五星级酒店,客人走了他们就跑了,找了个普通酒店。参加订货会,都是和业务员挤在一个房间。李建华说:“我不这样,公司别的领导就没这么办的了。”
公司的老同志给李建华统计过,工作达30多年的李建华放下工作时间也不超8天,这30年,他的工作时间比一个正常上班的人工作70年还要多!说到这里,李建华笑了,说“这一点不要学我,要珍惜生命,有病就要看,提倡休班和休息。”
李建华从来不计较吃穿,他没时间去考虑这些。他不会打高尔夫,不会唱歌、跳舞。他不吸烟、不喝酒、不喝茶。在一次客户招待宴会上,李建华连喝了18杯矿泉水。他说,和客户喝白开水也能喝出真心、喝出诚信。
“有人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认为只要有工作就满足,就有使不完的劲。”李建华说:我的身后有1万名干部职工看着,为了维持企业良好的风气必须这样做。
华泰股份一直严格要求各级领导人,包括每年对公司各级领导人评价,都以民主投票为主要标准。公司购买设备、上马基建项目等,均实行严格的招标制度。对各子公司、分公司原材料实行统一招标、分散采购,任何个人无权签约,均由集体拍板决定。公司的非生产性开支每一笔都必须由两名经理签字,李建华独自签发的单据都不能入账。
李建华把各级政府奖励的300多万元,一部分捐了出去,一部分用在公司内部作为职工互助互救基金,用来帮助有困难的职工。李建华说:我们的发展就是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职工生活得更美好。李建华高标准要求自己,干部们严格约束自己,对职工们的生活关爱有加。职工们说,公司盖的居住区,包括别墅区,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能买得起,水、电、暖费全部只收成本价。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受市场萎缩、出口受阻、库存增加等严重影响,导致限产、停产、放假、裁员。李建华说,当时我们也很难,但是如果放假,人心都散了,把困难推给社会,家庭收入减少,肯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市场也不会因停产而缓解激烈的竞争,我们要迎难而上,抓管理抓营销,保证正常生产,维护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
李建华当即召开了全集团职工视频大会,号召开展“暖身运动”。首先是“暖心,暖职工的心”。“不停产、不放假、不裁员、不减薪”,职工由三班生产改为四班,劳动时间减少,收入不减,领导工资与效益挂钩,下降10%-30%。面对金融危机,华泰股份却增强了凝聚力,稳定了人心,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逐渐度过了危机。
李建华说,尽职尽责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我所渴望的,就是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一个企业应当承担增加就业、创造财富、造福社会的责任,这是社会、人民、股东和上万个职工的重托和希望,我将为了这份事业鞠躬尽瘁,奋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