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主流城市招聘哪些渠道更有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31日 16:37  《管理@人》

  水流云在: 我所在的公司计划实施一个项目,需要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展开招聘。每个城市招聘三个中层管理职位,每个职位一人,如财务经理,要求本科学历,中级职称,4年以上工作经验,这样的职位在大中城市不是问题,可在中小城市就无计可施了。

  我们已经在三大招聘网站和各省主要报纸上发布了招聘信息,整体效果不佳,具体情况如:

  招聘网站:简历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

  省级报纸:实际只有省会城市购买,且应聘者参差不齐,大部分无法达到要求。市级报纸一个个地做招聘广告也不大现实,成本较大。

  猎头:招聘职位不属于高端职位且数量较多,成本过大,目前也很难找到服务范围覆盖到中小城市的猎头。

  企业内部推荐:由于是监管职位,集团希望直接招聘派遣,担心由当地机构推荐会影响将来的监管力度。

  愁煞俺了,烦请各位路过的大牛支个招,小女子这厢谢过了!

  gufeng_1028:

  网站+报纸+人才市场,综合使用!

  1、网站,只是最初级的方式。你招聘的是经理级的人才,这类人必须通过主动搜寻的方式寻找;

  2、报纸,以宣传为主。在所要招聘的地级市最近的省会城市报纸做广告,明确面试时间地点,组织统一面试,确定详细的面试流程,不要拖拉,能录用的人选最好在3天内完成。

  3、人才市场,是辅助工具。因为中层管理人员几乎不会到人才市场找工作;

  具体操作流程:

  A、确定一个日期到某省会城市报纸打广告,确定面试时间地点及流程。面试地点可放在当地的分公司,如果没有分公司或分公司的规模比较小,可以把面试时间、地点写在某某人才市场,将网上搜寻的合适人选也约到人才市场;

  B、然后及时在网站搜寻简历,通过电话进行初步面试并说明职位情况(地点、岗位发展机会、待遇等),要把公司的发展计划说给候选人,如果有意向的人选统一约到面试当天见面;

  备注:对有意向的人选办理入职、安排上岗一定要迅速,避免因为时间而造成的流失; 对外派人选的薪资一般要高于当地招聘的人选,这是企业必须要面临的人力成本。

  如果岗位比较一致,可以在一些HR经常活跃的论坛发贴;也可以使用诸如中华英才网3S之类的服务,或者还可以找小猎头,目前各个城市都有针对本城市的小猎头,这种成本比较低,一般针对本城市人才。

  左千千:

  我们对于外地公司或者分支机构的做法,是中高层集团统一招聘,然后外派。这样一来节约招聘成本,二来经过集团的强化培训及文化引导,对员工的忠诚度有一定帮助,三来有利于集团统一调配。

  对于基层岗位,实施就地化招聘,人力资源权限下放,由当地公司HR实施,如果规模较小,可以派遣招聘专干就地执行,但入司培训统一回集团本部实施。

  凡人GS:

  挖人不一定非要用猎头啊,HR部门的招聘主管带着招聘专员就可以做。这种经理级别的职位,猎头也不会比你们有更好的方法,不外是打电话到目标公司,绕过前台,找到相关的人员,然后许以高新等吸引对方来面试。在地市一级,公司前台素质都一般,他们对猎头很陌生,经验很少,戒备感也比较差,所以很容易就绕过去了。

  高级绘图铅笔:

  可以从你们公司现有的人员筛选并配调到各个地区,当然先要征求他们的意见,最重要的是你公司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要全面,选出公司合适该职位的人选,再找他们逐一去谈。还还可以激励不符合条件但很上进的员工,解决储备人员。

  Shunlinux:1、地方电视台在当地收视率都很高,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转告的概率比较大,整体效果比较好。需要突出公司品牌和待遇优势,二级城市人员很在乎待遇。

  2、同时在当地机关报发布广告,机关人员有一张报纸一支烟的习惯,且传播能力较强,容易将信息传播到你们公司所在的行业。

  3、和当地的劳动主管部门联系,如果是知名企业,这些人很愿意帮忙。

  4、直接挖角,效率的确比较高。

  5、挖掘公司在省会城市分公司的人脉和资源,但整体把控在总公司。

  HR丫头:我建议多渠道招聘。在招聘淡季选择网络招聘,网站要选择不同地点的招聘网站穿插进行,首先选择覆盖面大的,然后是在二线城市选择一流的招聘网站。对该城市不熟悉的话,可以搜该城市招聘网。在招聘旺季选择现场招聘会。招聘中层我不建议采用报纸招聘渠道。

  屁宝宝:非主流城市招聘报纸的效果会差些,网络招聘比较适合知识结构较高的年轻人。

  可以考虑地方电视广告,虽然费用偏高,但效果较好,至于在什么栏目、采取何等形式,就需要了解当地的习惯了。

  二线城市招聘会的效果也比较好,但组织招聘的成本也不小,而且比较麻烦。三线城市,招聘会效果不太好。

  招聘数量和时间都要求比较紧的话,可以考虑整体外包,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招聘渠道需要了解应聘者的关注习惯,应视各地区的文化、习惯而异。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