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走出成长的赌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11:50 21世纪商业评论

  文/陈文

  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如果有人在大街上扬言:“请大家安分守己,不要有非分之想”。很多人会把他当作古董或者失败者。在经济疾速增长、奇迹层出不穷的21世纪,安德鲁·坎贝尔和罗伯特·帕克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两人合著的《成长的博弈》一书中声称:新事业成功的可能性极其渺茫——大大低于在拉斯维加斯致富的成功率。

  对那些雄心勃勃的创业者和开拓者来说,这一告诫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很多企业家往往以“增长”甚至“连续的增长”,进而是“连续的高增长”为使命。成长的手段就是开创新事业,而新事业犹如在一条岌岌可危的船上,寻找救援船上的灯光,有时看到了,有时又不太有把握。

  笔者平时在和大大小小的企业家接触的过程中,产生过一些疑惑:很多企业家工作压力巨大,既要满足自身的成功期望,又要满足股东和金融界的利润压力。为了开拓新事业,他们只能深夜加班,甚至做全球飞人状。员工也习惯了老板的这种状态,似乎只有这样的老板才会给人以安全感。事实证明,虽然很多企业家已经习惯这样的“成功者”特征,但他们的辛劳常常并不能阻止企业的衰落。很多人也意识到其中某个环节必有问题,但问题究竟出在哪,人们对此并不清楚。

  飞利浦的一位前高管以自己的经历做出了一个略显犹豫的痛苦判断:新事业的全部花费可能要超过事业成功所创造的价值。用一句很通俗的话说就是,对于新生意,期望值不要太高,因为多数情况下,它带来的是亏损而非盈利。

  英特尔在进入非芯片业务时的多次失败,有力地说明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而且,失败的原因就是芯片业务的巨大成功,包括英特尔“微处理器式”的企业文化,大大降低了新产品业务的成功概率。尽管经理层和员工全力投入,尽管企业已经做好了冒很大风险的准备,尽管企业有着别人拿不到的资源,对于拥有成熟核心业务的大企业来说,失利比获利更容易做到。有人讥讽道:这是因为全世界芯片的老大太相信自己的能力了,以为英特尔无所不能。有一种更为尖刻的观点:英特尔的芯片其实近乎垄断,导致其丧失了市场搏杀的能力。

  安德鲁.坎贝尔和罗伯特.帕克通过分析大量的失败案例,对上述现象做出的解释是:飞利浦、英特尔和其他企业之所以在开创新事业方面失败,是因为没有守住自己的本分。企业应该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而不是急于开辟赌博式的新事业。新事业往往是一种冒险。新事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你能不能在恰当的时候,恰好分到一手好牌,这就是“天时”;而问题在于这样的运气或者说机遇太少了,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机会不到,你再努力也是枉然。好的想法、好的创业者、好的员工和好的运气分别出现的情况就不多,同时出现的几率就更小了。他们对成功企业的案例研究表明,大多数企业探索新事业的成功显然是谨慎的战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靠大量的试验或是探索行动。因此,企业要谨慎而不是盲动,精挑细选而不是试来试去,三思而后行而不是急于动手。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做到谨慎而不盲动呢?

  谨慎地增长是一种美德

  对于正常运行的、或许略带沉闷的企业来说,切勿左顾右盼,走走老路更安全,也就是继续在核心事业上投资。BP前任CEO彼特.瓦特兹在他的“忏悔录”《我最大的错误》中悔悟道:

  “如果我们将用在新事业上的努力的一半放在我们的核心事业上,我们可能已经位居前列了。因为投资新事业的真正成本,不在于资本损失,而在于对核心事业的偏离。”

  为了防止偏离核心事业,企业就应该警惕令人迷惑的市场“美女蛇”。外面的“高成长”市场很迷人,企业一旦轻易脱离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就有可能踏足雷区,毕竟光鲜而华丽的未必是安全的。尽管喜新厌旧是个人和组织根深蒂固的劣根性,企业需要清晰地自我认知,正像这本书中所说:“成长不是关于‘你将要到哪里去’,而是关于‘你是谁’的问题”。你是谁,你有什么,你会什么,而后才能干什么。“谦虚使人进步”这一古训告诫我们,即便你在某一领域成就非凡,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地方都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对习惯于“熊瞎子掰棒子”式的经营模式的企业来说,停止试错是非常重要的,学会只选择具有显著优势的机会可以帮助企业避开无谓的损失。安德鲁和帕克用一个令人发笑而沉思的话来说明这一点:“为了得到一个本垒打,我们需要更多次地击球。”当然为了做到这一点,请记住最后一点:管理者是稀缺资源,而非遍地皆是。

  话虽如此,增长仍然是很多人念念不忘的一针强心剂。

  你或许急切地想知道“增长”的确切含义。

麦当劳的马特·雷德豪森断言,“增长”被包裹上了一层神秘感,所以很多人无法正确了解。其实仔细想来,揭开增长的面纱也并不难。成长是企业自身的基本气质,成长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跑,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往深处想,外界和股东基于价值驱动和道德需求,所期待的“增长”乃是基于短期的利润回报,但这种“增长”并不一定为企业所急需。企业如若不能利用手里的资源创造更好的回报,那还不如把这些资源让渡给有能力的人或企业,从而可以自由地选择慢增长甚至不增长的战略。成长哲学最根本的一点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增长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要求,而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迷狂的人们往往将低速增长和没有创新精神联系起来,但他们忘记了低速增长是企业一种常态而不是例外。运作一家低速增长的企业比管理一家高速增长的企业更为重要。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当核心事业增长的机会以及好的新事业的机会都极为缺乏的情况下,低速增长可以作为优选战略。20世纪福特工厂时代个人英雄辈出的情况将不复存在,“一切将有可能”的观点也许需要修正。

  需要修正的还有企业以增长为美德的观念。在重视资本运营而忽视管理的商业竞技场上,谨慎而克制的美德才是大多数企业最欠缺的。谨慎的增长才是真正的成长。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