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候利红
编者按
我们必须思考领导力的命题。《第一财经日报》推出领导力的讨论,基于这样的视界: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由大国到强国、由成本领先到价值创新、由数量经济到效益经济、由制造到创造、由促销本位到品牌导向、由出口优先到内需启动、由GDP崇拜到科学发展、由吸引外资到对外投资的历史转折点上,正处在由全球经济的融入者、参与者逐步走向全球经济的驱动者的新起点上。
8月7日下午,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前一天,由《第一财经日报》主办、北大国际MBA(BIMBA)、北京三十度空间做智力支持的高端财经论坛“思想盛宴”之“大师会”在京启幕。
在首届“大师会”上,柳传志、宁高宁、潘刚、茅忠群、秦朔、吴晓波等中国顶尖企业家领袖和专家学者一起就“领导力“及“行业领导力”进行了激情对话和智慧碰撞。
时间:2007年8月7日
地点:北京长安俱乐部
主持人:秦 朔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吴晓波 资深企业观察家
知名财经作家
嘉宾:
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宁高宁 中粮集团董事长
潘 刚 伊利集团董事长
茅忠群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总裁
“长跑者”的心态与理念
吴晓波:改革开放将近30年,中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但是总体上看,企业和品牌的成长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还是有一定距离。这是我们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里需要努力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商业思想的企业家,他们对中国商业的贡献和价值,以及产生的隐形财富有多大?这些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如柳总曾经将企业成长比喻成“长跑”,此外他也是一个优秀的长跑选手。那么,中国商界需要“短跑者”还是需要“长跑者”?
柳传志:有很多企业,在长跑的路途中,有某几圈是领先的,曾经领导过整个行业的发展,但跑不下去了,最终走向失败。对一个渴望成为“长跑者”的企业而言,它必须要活得下去才谈得上领导。
为什么有些企业跑不下去了?原因很多。产权机制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有是否能处理好接班人的问题。
而我今天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阐述。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根据环境、自身状况、行业情况的变化,及时制定出合适的战略,或者这个战略执行不了,那么这个企业可能就长跑不下去。
一个企业能不能长跑、能不能跑好,特别关键的就是看它能否制定好的战略,以及能不能把这个战略执行下去。有时战略制定相对好,却执行不了,最后还是败得一塌糊涂。
这是什么意思呢?好比我是一个大发动机,我下面的子公司的领导,或者部门领导,有可能是一个齿轮,齿轮的意思是我把下面要做的东西规定得非常明确,你只需按照我这个去做,这样一层一层安排,这是一个典型的齿轮文化。而同步的发动机文化则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让他明白他的部门跟总公司的战略是什么关系,责权利怎样区分之后,他就可以在自己的部门里作具体安排,给他们充分的舞台去展现。怎样考核他们,当然也需要事先研究清楚。此外,整个公司会有一个总体计划,对他们的做法要监督。这个做好以后,很多领军人物就会冒出来。
我们中国企业要做的是学习写菜谱,而不是按照菜谱做菜。很多美国企业家是在上了MBA的课后按课程内容管理,情况发生变化就不知道怎么应变了。而中国的企业是自己打出来的,一边做一边研究,一边总结为理论。中国的企业家实际上是一个写菜谱的人。我们就是要不断培养写菜谱的人。
潘刚:任何一家渴望得到长期发展的企业都会选择做一个“长跑者”。我认为,中国企业应该需要一种持续性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应该需要一种综合的比较优势,即包括品牌优势、产品优势、影响力优势等在内的一种领导力优势。
以我们的企业为例。内蒙古有大草原的优势,我们一定会发展这个优势,但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牛奶的保质期在过去只有两到七天,我们从产品的包装、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
如果企业没有长跑者的心态和理念,仅仅关注发展速度,可能会一时领先,但是终将会迷失在自身膨胀中。用南美一个迁徙民族的话来说就是“灵魂会跟不上身体”。
茅忠群:一个“长跑者”企业应该是不断创新、保证产品质量的企业。
1994年上海交大研究生毕业以后,就算是父亲邀请也好,指派也好,我回到了宁波。那个时候我父亲做厨房的点火枪,当时已经做到世界第一,但市场销售量也不过就是几千万元。
在点火枪领域,我觉得已经到顶了,应该开拓新的领域。在做了一年的市场调查之后,因为当时资本较小,我们选择以抽油烟机作为切入点进入厨房电器这一领域。
到今天,方太厨具已经发展了11个年头,虽然规模不大,但比较欣慰的是,我们创造了一个好的品牌。在中国家电领域,能在高端市场比国际大品牌卖得更贵,销量更好,可能只有方太。
“领导力”的最高境界
秦朔:谈到领导力,一部重要的著作是1969年由保罗·赫塞写的《组织行为学》。他认为,一个好的领导者不应该只是一个命令者,在领导和管理团队的时候不应该使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应随着环境的变化,因材施“管”。比如他把员工分成四种类型,即R1(没能力而且没自信)、R2(有信心但没能力)、R3(有能力但没信心)和R4(有能力而且自信)。针对这四种员工,采用四种不同的管理方法,使之既有信心又有能力,可以充分授权。
杰克·韦尔奇把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跟员工在一起。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几十年研究管理、书写管理,有一个观点从来没有改变,就是管理不是等级高低,而是责任。他在回答媒体提出的21世纪第一流的领导者需要什么特质时表示,成功的领导者只有两点共同的特质:他们都有许多追随者;另外,他们都得到这些追随者很大的信任。
最重要的还有一个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创新,因为领导者不是永远的,尤其不可能依赖于一个超级领导者。
在座的几位企业家怎样认识领导力,领导力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自身如何提高领导力,以及如何带动团队思考这个问题?
宁总关于领导力已经形成系统的观点,先请宁总给我们一个回答。
宁高宁:我认为,领导者既要管好人,也要管好业务,这是相联系的。我把领导人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职务型的领导人,他是任命的,这种人一般说话口气比较硬,自我感觉很好,对下属爱指挥。但他只是一个职务,没有其他的附加值。
第二类是感情型,更多地讲感情。这种领导人一般和下属关系比较好。往往投票率比较高,但业绩不一定好。
第三类是任务型的。这类领导人很公正,要求很严格,非常拼命。但这个组织的创新性不够。
第四类层次比较高,是组织发展型。他会建立起精神、文化、目标、结构等各个层面的统一性,有强烈的目标感,清晰的使命感,让组织变成自我发展型的。无论是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对行业目标定位,都有清晰的认识。
我认为,最好的领导人,是一个战略型的,要与组织发展型相统一。他不仅抓住了行业一步步的维持与保持,还要促进管理效率的进步。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行业本身的判断,属于战略转型层面。能不断提出创新和进步,不断领先,这是一个最高的领导人。这是我的理解,这是我们的目标。
秦朔:下面请柳总谈谈他理解的领导力,以及团队的领导力。
柳传志:我对领导力的定义是,要打好企业的管理基础,会执行战略,会带好队伍执行战略。
管理有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实际上管人和管事是一个意思。
首先,为什么要建班子?这个班子怎么样议事,班子里怎么样撤换人同时如何做到平稳过渡?这个班子如何不形成宗派等?这些都要有比较透彻的研究。一个企业如果班子不好,肯定做不好。
第二,要有一套制定战略的方法,而且可以执行。用宁总的话说,可以创造性地把业务做好。战略的制定除了愿景之外,还有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实现愿景。阶段目标该走什么路线?到底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些问题确定好,再分成具体的可执行的事情。很多目标现在看遥不可及,如果分阶段做就可以创新了。领导公司一步步实现战略目标,这是了不起的,称得上有领导力。
第三是宁总说的组织发展型的,我所谓的带队伍。第一要让你的兵爱打仗。怎么样让员工有积极性?可以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第二是如何让你的兵会打仗。文化的形成,大家目标一致可以打好仗。第三是怎么样能够作战有序。得有一套好的管理规程,组织架构。
另外还有创新、进取等要求,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变成“发动机文化”。我们讲“三心”:普通员工有责任心;中层管理者,除了责任心,要加上进取心;对最高层领导者要求,除了前两个“心”之外,还得有事业心。
茅忠群:领导力的概念离不开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需要的领导力也不一样。每个企业都不一样。
其实每个企业都不一样。例如,GE要求领导人首先要有活力,可以激励员工。要求你得有决断力、决策力。又比如,大家可能都知道的宝洁有“三一”的领导力模型,高瞻远瞩,发展他人,激励他人。
我们方太在经过治理之后,有六个领导力模型,比如说战略思维。我觉得方太最有特色的就是“严爱”结合,就是倡导要多用领导力,少用硬权力。怎么做到“严爱结合”?“严”是所有规定的东西严格执行,“爱”是制度流程之外,充分信任员工,充分关心爱护员工,这两个事情完全不相干,不存在平衡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两个字可以同时做。比如,像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方面要杀他,另一方面也会掉眼泪。
吴晓波:我写过两本《大败局》,共19个案例,我把19个案例作了总结研究。
我分析了19个企业家,从企业家素质来说,个人才能都非常好。但从他们失败的经历看,基本上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往往违背了一些基本的商业规律;二是领导者个人的欲望的控制能力。有人作了一个关于企业家的调查研究,跟欧美相比,中国企业家关于个人成功的欲望非常大,普遍拥有强烈的抱负感。这往往会遮盖住一些基本逻辑。
超越“不足”
秦朔:中国企业的未来需要真正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领导者,不仅在空间上可以延伸,在时间上也可以延续。中国企业如果不能建立起令人尊敬、最终走向世界的品牌的话,这才是当前中国经济界最大的担心。
基于这样的价值观,给在座的企业家,包括晓波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根据你们所接触的企业家来看,从领导力的角度看有哪些不足,如何影响进一步发展,将怎么样超越?
茅忠群:如果从行业领导者的角度看,一个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目前社会责任方面报道很多,但是我个人认为有一些误解,甚至是有一些误导。
第一,我觉得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首先是承担法律责任,其次才是道德责任。
第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让这个行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怎么样积极地制定一些更加先进的标准,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我觉得是一个行业领导者需要做的很重要的事情。
最后一点也非常重要,恰恰是中国企业现在还不够重视的,还是产品品质问题。我们中国太多的企业,太热衷于快速地做大规模,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忽视一些东西,忽视基本功,就是产品的品质。我觉得作为行业的领导者,需要这样一种责任感,要让西方的企业真正瞧得起中国的企业,必须在产品品质上下工夫。
宁高宁:我觉得比较困扰的就是研发问题,我来中粮以后成立了研发部。
我们到国外企业参观,他们公司有指标,每年的新产品,必须占营业额15%以上。还有比这个比例更高的。有工艺性的、技术性的,还有性价比方面的研发,还有食品应用型的创新研发。
中国的企业有一定差距。我希望可以更多投入到这些研发中,而且也愿意一开始没有什么结果,但希望可以真正做下去,而不是说成立了研发部,过几天这个部门没什么事情做了。我们要坚持品牌、研发等一起推动。我们说,今天这就是一个梦想,挺遥远,但要坚持一步一步走。
柳传志:一个企业把当前的任务完成了,要设立一个愿景,要成为一个世界型的企业,品牌建立非常困难。一方面是实力,产品的实力,质量的实力,性价比的实力;还有一方面是宣传,分几步来做。一个好产品,还有研发的问题。
我觉得中国企业家第一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更多的钱交给政府。中国企业要形成非常好的诚信风气。我们的好企业在一起多聚聚,参加今天这样的活动,形成一种力量,带动其他企业,形成一种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