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富甲三代:中国式长青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08:02 《管理学家》
西方人所谈论的“基业长青”,很容易被误解为中国人所谈论的“富甲三代”,但事实上,二者不仅不是一回事,甚至是截然相反。 西方人口中的“基业长青”,只代表着一个朴素的原始问题—组织寿命如何超越个人(自然)寿命?其言外之意是,即使是一个天才般的商业奇才,终究会有魂归上帝的那一天,但企业组织却不能因此而烟消云散。正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事实,使得一系列有价值的管理问题涌现出来,譬如接班人的问题、企业治理结构、管理遗产继承等等。 但是,中国传统商人所说的“富甲三代”,却是另外一回事。它所代表的真实意思是:虽然商业事业的代代相传是必要的,但是,三代持续富甲的前提,是必须由嫡亲(血缘)继承。其言外之意是,假如企业(江山)姓了外姓,那么即使是实现了基业长青,也不代表成功,而是意味着失败。也就是说,它谈论的其实是家族(企业主)的基业长青,而不是组织(企业)的基业长青。 现代企业组织,也就是早期大型厂商组织诞生于工业革命。如同传统封建王朝和现代政府组织有着本质区别一样,它不仅仅意味着机器轰鸣、规模庞大和员工众多,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在一个现代社会中,企业组织而不是其他组织(譬如政府或宗教组织)才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主体。它的成功,并非仅仅是老板的个人成功;它的失败,也绝非仅仅是老板的个人损失。现代企业组织远非传统小手工作坊可比,它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这其中,比自然资源更重要的资源,即人力资源。通俗地讲,当一个企业主雇佣了大量员工时,绝非是简单地用金钱购买劳动力,而是代表着有限的人力资源被企业占用。因此,现代企业组织的短命,并不仅仅是企业主的个人经济损失,而是意味着社会性资源的浪费或灭失。同时,由于现代企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是如此的举足轻重,所以,它的失败或短命,至少是直接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组织寿命必须超越个人寿命”,绝非是出于企业主个人的美好愿望,而是代表着现代社会下的责任意识。 相对来说,早期的小商贩或小手工作坊,几乎完全可以任其自生自灭而不必理会,因为它们原本就不是现代企业组织,它们无须承担,也没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它们不过是单纯的为个人赚钱而工作,其自生自灭,最多也只代表着极少数人悲伤或重返贫苦。所以,当利润消失引发失败或倒闭时,那又有什么关系?!只需重振旗鼓、再办一家就可以了,它代表的传统农业时代的商业观念:获利很重要、企业组织不重要。由于中国商业社会发展的水平比较低,因此,人们一听到基业长青,往往容易想到富甲三代。“不是基业长青不好,而是我们存在着误解。变质的‘基业长青’当然不好!” 正是这个原因,基业长青才被大多数人嘲笑为乌托邦。显而易见,中国人清楚地知道“生死有命”的铁律。但是,正是这种富甲三代的思想作祟,他们在挑选接班人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只选血缘近亲、而排斥陌生的外姓人。那么,企业组织的基业长青,注定是一句善良的空话。从来没有事实证明,英雄的儿子,注定是一个天生的英雄。相反的是,天生注定接班却无能的儿子,常常成为了悖弃富甲三代理想的败家子。 这个矛盾也许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供了需求。但是,传统社会是一个“权力”(特权)社会,两权分离意味着权力的失去。而主动地失去任何一点点的权力—哪怕是依旧掌握着所有权、失去的只是经营权,对于一个钟爱权力的人来说,都意味着心理的失落和悲伤。所以,即使对个人自然寿命有限了然于胸,必须面对接班人问题时,最好的选择,自然是血缘近亲;即使看出儿子是败家子的端倪,让儿子接班依旧是最心安理得的选择。 接班人的问题,是中国各类组织共同面临的难题。从历史上来看,一直是采用“内圣外王”的方式来解决,虽然并不排除它也可能生产出伟大的领导人。但是,这实在是太不确定了,并且充满了个人好恶的随意性。事实上,最高管理者自身往往是企业组织事业最大的绊脚石。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传统的“内圣外王、修己安人”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因为它强调的是个人权力或魅力对于组织的控制,所以,说它是影响企业基业长青的绊脚石,一点也不过分。 从本质上说,现代企业组织不是私人性的,而是公共性的。从经济学意义来说,它意味着产权是私人性的;从管理学意义来说,私人产权恰好造就了企业管理的公共性,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它的实质,在于能够淘汰不合格人员—尤其是能够淘汰不合格的最高管理者,从而为实现企业组织的基业长青,排除道路上的障碍。就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虽然一些企业从形式上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但骨子里却依旧是私人性的企业。 基业长青“保持核心理念同时刺激进步”意味着“管理遗产”的继承和发扬。通常来说,在传统商业时代,所谓的继承性,只代表着庞大家产和管理权力。通俗地说,可供继承的遗产,一是财产,二是权力,并没有“管理遗产”的概念,但事实上,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创业者的“个人(管理)遗产”,譬如商机意识、大胆果断、人脉关系等等,即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都难以模仿和继承,更不要说外人了。事实上,假如的确存在着“个人(管理)遗产”的话,那么,它也会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悟道式理解而走样—出色的商机能力,可能演变成为坑蒙拐骗的技巧。 事实上,只有“组织(管理)遗产”,譬如质量体系、成本控制、产品渠道等等,才有可能被接班人继承。当然,它们是货真价实的“组织管理遗产”,假如你不认为它们是组织管理遗产的话,只能说,你缺乏基本的组织管理知识,它代表着这样一个管理逻辑:现代企业的管理,其实就是组织管理。而“管理人”和“管理组织”的不分,才是中国企业无法实现基业长青的根本原因。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