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基业长青 乌托邦式的追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07:58 《管理学家》
生命周期: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企业作为一个有生命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其本质是一个追求股东投资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存在的基本理由主要有两点:①为股东创造投资价值,所有资本都是有成本的,股东投入资本创办企业是为了实现经营利润和资本增值;②满足市场对某种产品(含服务)的需求,产品是企业实现赢利的桥梁和工具,生产经营这种产品就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如果这种产品没有市场需求了,则提供这种产品的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自工业革命以来,工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演绎着无数生生息息的故事:许多企业从市场上消失了,同时,更多的企业诞生,推陈出新如火如荼。市场就像一座大山,工商企业就像大山里的树木,天天都有新树破土见日月,日日都有老树衰亡化春泥。世代交替,山坡不因老树的衰亡而萧条。 翻开世界经济发展史,“百年老店”式的企业少之又少,即使某些工商企业的寿命超过了100年,实际上也是名存实亡:名称被保存下来了,但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和主营业务等实质性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其名无其实”,已经不是原来的企业了! 企业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生命周期:诞生、发展、顶峰、衰退和衰亡,周而复始,几乎不存在基业长青或长生不老的企业,这是一个经济规律!尽管客观规律是如此,但面对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和兴衰更替,仍然有人在试图为企业寻找到“长生不老”的药方。 柯林斯的“长青之道”:虚幻的臆想 199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柯林斯和他的合作者出版了《基业长青》,为工商企业开出了长生不老的药方,即六点建议:“利润之上的追求”;“保存核心,刺激进步”;“胆大包天的目标”;“教派般的文化”;“择强汰弱的进化”;“自家长成的经理人”。公正地说,在这六点建议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则似是而非,有的非常荒唐,缺失起码的逻辑。 柯林斯选择默克制药作为“不追求利润”的公司代表,其依据是默克的一些“对外宣言”。默克宣称自己的追求“不是公司赢利,而是治病救人”。恰恰相反,默克是一个依靠专利药品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典型代表,超额垄断利润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润。 企业要有“胆大包天”的战略目标?这种建议也是不负责任的,会造成严重的投资浪费,企业是一个有机系统,战略目标决定资源配置,不现实的“胆大包天的目标”必然造成投资的巨大浪费,不仅难以实现“长生不老”的意图,甚至可能造成“入不敷出”的投资困境。 柯林斯主张,基业长青需要依靠“自家长成的经理人”。这种封闭式的用人模式,会导致企业日趋保守,很难有大的发展。在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中,这种企业会面临生存的危机,何谈“长生不老”? 柯林斯追求企业“基业长青”的愿望,与中国古代帝王追求“长生不老”的想法如出一辙!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发明了“炼丹术”。“汞”这种具有毒性的重金属在当时是一种“丹药”,结果是喝下这种“丹药”后,不仅没有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反而因中毒而早早地“升天”。 柯林斯还摆出圣贤的架子,教导企业家:企业家的工作“是造钟,不是报时”,也就是说,企业家千辛万苦经营企业的目标“是创办企业本身,不是追求利润回报”。他引用沃尔玛创办人山姆•沃尔顿的一句广告语作为配制其“药方”的重要依据—“从头到尾,我注重的是尽我们的心力,建立最完美的零售公司,创造巨大的个人财富从来都不是我的特定目标。”方法论上的愚蠢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柯林斯把一个商人的广告语当做了一条管理学定律:企业家的目标“是创办企业本身,而不是追求利润回报”。作为一名商人,沃尔顿与其他所有的商人一样,永远会这样向顾客承诺:我卖给你们的商品是微利的或是亏损的,无偿地为你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我最大的追求,而赢利并不是我的追求。此类“美丽动人”的商业语言,还有很多很多,不仅沃尔顿说过,其他许许多多的商人也同样说过。令人遗憾的是,柯林斯教授竟然把商人的“美丽谎言”误为商人的“内心追求”,并把这种“误解”向全世界传播。 十多年来,企业界对“基业长青”这个词存在着诸多的误读和刻意的误解。全球许多企业为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结果是人财两空,还把企业拖入了动荡不安的泥潭。 柯林斯在一个缺乏历史底蕴的国度里成长,缺乏对“基业长青”一类问题进行冷静判断的文化基础。美国作为一个1776年才成立的国家,到今天仅有230年的历史,还不如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汉朝426年,唐朝289年,即使是“腐朽”的清朝也历经了268年的雪雨风霜!而在268年的大清王朝中,曾经创造了长达130多年的“康乾盛世(1661~1796年)”: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财富。但是,四十多年后的1840年,泱泱大清帝国就被大西洋东岸的一个小岛国打败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强盛了130多年的帝国在不到半个世纪内就彻底衰落了! 作为一个帝国,政治环境复杂诡秘,很难谈得上“基业长青”,中国的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曾做过“基业长青”的美梦,但美梦在他死后的第四个年头就彻底破灭了。 作为一个企业,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更难谈得上“基业长青”,美国的柯林斯在36家企业中宣布其中有18家公司“基业长青”、18家公司必将“短命”。12年后的今天,事实已经否定了他的判断。柯林斯判断为“基业长青”的18家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是跌宕起伏,只是恰好这些企业在1960~1990年代的30多年时间里正处于公司生命周期的鼎盛时期;而另外18家对照企业,恰好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处于发展的低潮。目前,一些被柯林斯断定为基业长青的公司正处于危急之中,而一些被柯林斯认为是对照的企业却是欣欣向荣。如自1999年以来,被柯林斯归类为对照企业的辉瑞制药的发展势头就超过了默克! “经济寿命”VS“基业长青” 企业家经营企业,追求的是企业的经济价值,而不是企业的长生不老或基业长青!企业存续时间的长短决定于企业的“经济寿命”。当一个企业的“经济寿命”行将结束的时候,企业家所要考虑是如何结束这个企业。此时,结束企业的生命才是正确的决策,延长企业的生命可能很不经济。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流是“有限责任”股份制,设定“有限责任”的宗旨是划断企业的“生老病死”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并不主张企业长生不老。这种企业制度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存在的经济价值体现在企业是否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如果企业还能继续提供令股东满意的投资回报,则该企业就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否则,结束这个企业的生命就是一项正确的选择。 企业就像企业家种植的果树,果实就是公司获得的经营利润,卖掉果树的收入就是股东的资本利得。企业家可以选择经营这棵果树,也可以选择卖掉或砍掉这棵果树。对于企业家来说,这棵果树是否能够“基业长青”,不是其关心的主要问题。当果树逐渐老化走完其“经济寿命”时,就应把果树砍掉,种植新的果树;如果试图延长果树的生命时间,果实的生产成本就会上升,将失去经济价值。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市场。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就应该重新审视企业存在的价值。整个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清算、破产、转让和新生的历史,就是一部企业兼并重组的历史。虽然历史上无数的企业消失了,但世界经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加速前进的步伐。许多企业消失了,实际上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当某个企业失去存在的市场基础时,它就不应该继续控制资源,该企业原来控制的资源应该重新流向市场,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做出更加有效的配置。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市场瞬息万变,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家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来迅速决定企业的创立、扩张、收缩和结束,实现有限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公司的价值体现在其经济效益,而不是公司是否基业长青,企业的“经济寿命”才是优秀企业家追求的理性目标。基业长青,只是一种基于情绪的“感情诉求”,而不是基于经济的“效益诉求”。 企业家是理性的,应当按照经济价值最大化的要求,根据市场环境的要求来驾驭企业前进的方向,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企业的长生不老。企业的基业长青,只是一个没有经济基础的乌托邦式的情绪化追求!当企业失去继续存在的经济基础时,如果人为追求企业的长生不老,一定会付出高昂的成本,将得不偿失!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