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卢泰宏:老字号与品牌联盟的新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 00:5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邓林奕 实习记者 白杰 广州报道

  《21世纪》:你近年来一直提倡国内公司要营销创新,并提出二十二条规律。营销创新与品牌建设两者的关系如何?

  卢泰宏:过去的25年,本土公司做了不少的营销创新,但基本体现在产品创新、通路创新、价值创新、广告为主的传播创新、公共关系、事件营销——这种创新跟建立品牌相比的话是低成本的。

  事实上,营销创新的高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真正意义的品牌;第二是创新的商业模式,这两点是高端的创新,难度更大。

  《21世纪》:中国公司品牌建设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他们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卢泰宏:21世纪中国公司的两大战略目标:一个是要建立中国人的跨国公司,一个是要有中国人的国际品牌。第二点实际上比第一点更难。现在只有少数优秀的公司才能提到品牌国际化,对大多数中国公司来说他们的目标是建立品牌,包括建立区域性品牌和本土的品牌,这个目标相当一部分公司正在努力做,包括我们这次的评选,实际上大部分都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从一个向前看的角度来看,中国品牌建设存在着一些基本的缺陷,表现在5个方面。

  第一,缺少必要的反思和纠错。因为我们不是现在才提出品牌,我们已经有20多年,但是我们的反思,我们纠正我们认识上和策略上的错误这个工作我们缺乏,甚至也没有认真做;第二,缺乏对国际上成功的品牌经验关键性的解读,我们也学习了国外很多品牌经验,但是对国外成功的品牌关键性的深入性的解读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第三,是缺少国际品牌的理论成果、实战成果跟中国转型期的品牌建设很好的对接;第四,对于建立适应我们中国环境和中国特定问题的品牌建立的创新性策略还非常缺乏,现在还用一些传统的方式,比如造势、宣传广告;最后一点,对品牌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教育的平台,基本上我们是靠一些分散的零星的在职培训,会议论坛在推动这方面的知识传播,比如我们在大学的专才教育中没有培养品牌管理的专业和教程。只一些非常零星的课程,或是课程中的某一部分。它应该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像培养会计和其他的专业人才一样。

  《21世纪》:未来3-5年,你将全力投入的一个研究内容是什么?

  卢泰宏:由我领导的中国营销研究中心,以两大研究领域为主,分别是品牌的理论和建设研究及消费者行为研究。2006年开始我们进一步根据中国企业的需要和中国国家的发展加大在品牌研究上的力度,加大投入,我们也跟国内重要的一些研究机构合作,包括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其中目前进行中的两大项目包括中国老字号品牌建设及品牌联盟。

  中国品牌一个特殊现象是老字号,这也是中国品牌一个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我们将会跟确实想改变状态的老字号合作,今年年底会有一个初步的结果出来,明年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来。

  品牌联盟的新课题,在国内有很大的空间,有很大的需要。政府和企业之间,还有不同行业之间,还有大和小之间,还有传统和新型之间,它的基本策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是什么?我们会先整理出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把它推进。这个我们认为对中国的意义比较大,因为中国企业的跨度比较小,建立品牌的话不是靠自己单干,需要品牌联盟。比如奥运会,在奥运会上存在大量品牌联盟,奥林匹克与我们的企业连在一起,又跟中央电视台连在一块。

  老字号和品牌联盟这两件事我们觉得对中国的意义比较大,所以我们在近期会关注比较多一点。

  《21世纪》:你平时个人选择品牌时有什么样的标准?

  卢泰宏:在耐用消费品方面,比如

装修等,我会尽量选择高端的、国际的品牌,但是在日用品方面我就比较马虎,比较随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