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建立民营科技企业科学的决策机制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19:43 新浪财经
王璞 从案例中发现,该企业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如何优化企业决策的问题。如何在应该投资的时候做出投资决策?如何在该卖出企业的时候卖出? 民营企业,从创业伊始,就面临如何引进资金的问题。新技术的持有者怀抱着理想和信念,要开创一番事业,而资金提供者则以其敏锐而贪婪的目光寻求着资本的高额回报。正是双方利益彼此的吻合推动着创业企业的发展,但如果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就会葬送创业企业的前程。 郭总和黄总实质就是中国目前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两种资本力量的代表。郭总虽然以技术入股,但该企业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黄总一人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于一身。然而,过于集中的产权制度有可能导致决策的盲目性,而这一点在科技型企业中尤为明显。笔者认为,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民营资本机制灵活,但控制欲强,强烈趋利又惧怕风险。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就是:愿意投资,但回避风险,要求控股。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将企业视为个人的成就,习惯个人决策,因此格外重视对企业决策权的控制。但企业要做大做强,就一定需要建立集体决策的机制来规避个人错误决策的风险,因为企业家个人的能力和视角是有限的。 其次,对于一个科技型企业,更需要建立一种决策优化的机制。高科技企业往往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即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很强。作为企业投资人,如果是不懂技术的非专业人士,不了解创新产品的性质和特点,往往以短期的利益驱动和资本市场上的运作为动机。因此,科技型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出资人的个人判断,会更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再次,企业由谁所有,由谁控制,取决于货币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力,取决于两者依赖其资本优势而进行的博弈结果。中国目前存在的普遍现实情况是,货币资本匮乏,人力资本被作为资本看待,但是无法和货币资本站在对等地位上。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以个人拥有的技术或能力作为资本入股,已经被大家普遍认可和接受了,但是他们对于企业的控制权永远排在货币资本所有者后面。 最后,中国目前缺乏有效的融资体系,也是导致人力资本缺乏和货币资本谈判能力的根本原因。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立民营企业科学的决策机制可以从企业产权入手,民营企业首先必须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包括股权多元化、资本社会化、管理专业化、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化等工作内容。而作为科技型企业,核心技术持有人应该是企业的“灵魂”,加强核心技术持有人在企业决策中的发话权是关键。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方面,技术持有人在最初引入风险投资时,要设计出完善的商业计划书,做到有步骤有计划引入资金;另一方面,技术持有人在寻找投资人时要有成熟完善的策略,比如注重各个要素所占的权重,行业相关性、资金实力、投资理念等;同时可以考虑引入多家风险投资人以达到更大的资金规模,分散投资风险;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分阶段引入风险投资商,让风险投资有合适的退出机制,在开始时就规避一些潜在的矛盾。 只有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才能使企业成为公众型企业,才能实现人才资本与货币资本的有效结合。当然,在避免一股独大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股权过度分散,避免过度增加决策成本的可能,从而让问题走入另一个极端。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