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无为的企业管理境界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17:42 《管理学家》
程方升 根据道家思想,“道法自然”是“无为”思想的根基。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用“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一切,顺应自然的规律,辅助万物自身的发展,不勉强用人为的力量去干扰它,不背离自然规律去追求个人的目的。确切地说,“无为而治”的内在涵义应该是“无为而无所不为”。所谓“无为”仅仅是现象和手段,其真实的目的在于达到“无不为”的理想“治世”,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为之。但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 用现代管理学的语言来诠释“无为而治”的涵义,它是组织中一种至高的管理艺术,在此种管理艺术的指导下,领导者通过合理授权,组织成员无论其职位的高低和职务的差异,都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和智慧,成员的自由和尊严得到充分的尊重,成员的个人意愿能与组织的目标一致,从而达到一种既能实现成员个人需求又能实现组织目标的和谐状态。 如今随着社会变革速度加快,造成了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现状。作为企业在变革的大环境里怎么管理呢?许多企业家、管理者和学者首先总是靠本能的感性,然后慢慢就从制度、流程、系统、模型、文化等不同形式的载体进行管理,但总觉得管理得越深入,出现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老子的“无为”思想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管理内容的智慧结晶。古今中外有不少运用“无为”管理思想而取得令人赞叹的典例,更进一步表明了“无为”思想在管理上的精深微妙之处。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那就应该倡导“无为”管理思想,将“无为”的智慧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与诸多的先进管理方法有机的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思想体系,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领导者运用“无为”思想修身 “无为”思想在管理上首先强调领导者的“修身”,使其具备人格力量。按照“道”的思想来提高领导者素质,即指领导者除了应具备各类或某类专业知识外,还得增加一门新的学问,对"道"的各种法则要有认识。因为,要真正实现以“无为”思想指导企业行为,就要求领导者无私心、无贪欲、忘我地利于他人。领导者不仅要有热爱他人,为社会谋福利和崇高心境,还要以自己的模范道德行为为表率。 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在通过“修身”提高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前提下,倡导一种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家法制,坚持通过正当途径、合法经营取得利润的思想。牟其中、仰融、周正毅等案接二连三地出现,充分说明了企业领导者要加强“修身”的重要性。 “道法自然”的组织结构 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建立一套“道法自然”,适合本企业特点、有前瞻性、与时俱进的组织结构,使部门与部门之间形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状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灵活自如地运作。 在注重老子的“道法自然”的重要性和吸收“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时,注意组织机构设置的两个重要特性:一是要适合本企业的特殊性。在设计组织结构时,在注意一般企业的共性的前提下,更要注意本企业的自身特点。二是要注意组织的稳定性。随着公司成长而逐步调整组织是必要的,但组织、权责、程序的经常变更将使员工信心动摇。 战略选择上的“无为”立场 究竟“多元化”好还是“一元化”好,不同的学者和企业持有不同的看法。多元化投资的目的是分散企业经营风险,正所谓“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或者“东方不亮西方亮”。然而遗憾的是,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我们却很难找到真正成功实现多元化的企业,倒是有许多企业因推行多元化经营而陷入危机甚至导致破产,由“明星”企业很快成为“流星”企业,中国企业多元化失败的例子举不胜举。巨人、三株、四通、太阳神、飞龙等一个个曾经闪亮的名字,都吃过“多元化”的苦头。 根据老子的“无为”的思想和“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原理,笔者认为,企业在选择项目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盲目地搞多元化。企业应根据属于社会百姓需要的,而且在这个方面又有自身的优势来抉择。选定了就按照既定的道路脚踏实地,不要轻易改动。如果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过分“有为”,是不能经营好企业的。 另外,企业在应对激烈竞争市场时,应当坚持“以无事取天下”。应当在“不争”上下功夫, 去了解社会新的、未被市场认识到的潜在需求,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个“没有竞争”的点上,拿出公众满意的产品。这样自然就拥有了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你用新产品创造了新的市场,谁又能与你“争”呢?这就是老子所说“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