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创投市场规模不断增加,本土创投所占的份额却逐步减少
本刊记者 邝新华
“现在好的项目就得抢!”创投界元老、深圳创投同业公会秘书长王守仁脱口而出,这是在参加完北京一个创投的会议后王守仁与记者在聊天中说的。
深圳创新资本集团董事长靳海涛也明显感到了压力,他认为投资“最佳的时间是在今年到明年上半年,明年下半年以后将形成投资热潮,投资成本将会加大。”
自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国内创业投资达到一个高潮,有人称创投的春天来了,但这似乎还不是“土鳖派”创投的春天。从1999年本土创投始祖深圳创新资本成立以来,创投市场规模不断增加,本土创投所占的份额却逐步减少,2005年的高潮也只属于“海龟派”创投。
“土鳖派”创投的春天到底在哪里?面对多年以来“海龟派”的咄咄逼人,管理层亲携“土鳖派”创投及各地高新区,导演了一场反击战。
项目抢夺战
这个战役被称作“科技发展产业路线图”,由科技部、深圳证券交易所、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发起,全国各地多家创投协会和创投机构都参与其中。
用王守仁的话就是:“按照中小企业板的要求,深交所到全国各个国家的高新区去选项目。那么开发银行提供贷款,科技部的中小创新基金提供80%的提携,国家级的高新区提供20%的提携。”
目前,深交所已经跟五家国家高新区签订协议,深交所将在这些高新区挑选项目。王守仁是这些活动的活跃分子。在5月25号北京的投资峰会上,王守仁激动地说:“我们明天马上就去苏州高新区,紧接着东湖的高新区,接着山东……这个是很好的消息,而且国家开发行已经拿出大批的钱,支持各地发展创业投资,并且给创业投资机构开始发放软贷款。所以在座的创业企业你们要抓住这个机会,不要白不要。”
在很多投资论坛上,我们可以看到某个VC合伙人被一群创业者围在当中索要名片,这是事实的一面,另一面是很多好的项目,也有大群的VC围着。很多时候,本土创投只能在外围转悠,进不了核心。现在,他们可以通过管理层、深交所和高新区的关系来接触创业企业。王守仁表示,现在全国各地的创业投资公司已经开始反击了,他们都在抓紧时间寻找项目、投资项目。
在这个项目抢夺战中,国内很多金融机构也加入了。建设银行就是其中一个,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常振明表示,建行目前有两个产品针对创业投资,一个叫成长之路,一个叫四贷通。这样的产品对创投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但银行、保险等巨额资金向产业的流动却是创投们不能视而不见的。不久前,号称总额200亿元的渤海产业基金就是主要由中国人寿投资的。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给人一种百业待兴的感觉,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很多外国的资金都希望到中国来找个好的融资项目,然后再拿到美国纳斯达克卖个高价。这是自从去年外资创投在国内的投资额达到高峰以后,管理层开始意识到的问题。
“科技发展产业路线图”便是一个应对的措施。一直以来以中小企业版为发展重点的深交所,甚至把自己定位为创业投资金融中心的深圳都盯死了这一年半载的抢项目时间。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把企业留住,不必过河到香港上市,深圳就行!
中科招商总裁单祥双曾经讲述过这个背景:我们国家很多优秀的公司都被外国投资者给买断了,这是国民财富的流失,税收的流失,甚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流失。往严重里说,这种情况形成经济殖民化,尤其是新经济领域的殖民化更严重。现在只有扶植本土创业投资机构的发展,才能把这个本来就属于我们的阵地夺回来。
即使不从反对殖民主义的政治高度来看,用银行、保险、社保基金的钱投入到产业中,让每一个普通的国民都享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处,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以“产业路线图”为代表的项目抢夺战只是一个小战役。对整个创投行业上游下游环境的清理,从去年下半年外资创投达到高潮以后就开始了。
打通任督二脉
资金来源和退出机制是创投生命线的两个端点,有人称之为创投的任督二脉。本土创投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重要的原因是政策环境对两个渠道的制约。要盘活这个产业,特别是本土创投,打通任督二脉是根本。
对此,管理层心里是雪亮的。去年11月,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与外汇管理局等十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管理办法》),人们把这个管理办法称作中国创业投资企业的公司法,这个管理办法给本土创投企业安上了一个合法的地位,更重要的,这个管理办法对创投企业资金来源、退出机制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给本土创投企业带来了希望。
单祥双认为这个管理办法在三个方面给创投业带来了希望。第一个是税收;第二个是金融性资本的进入,包括很重要的银行贷款;第三个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
这个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管理办法》还有七个配套政策。与资金来源相关的就有四个:《运用引导基金参股支持设立商业性创投基金》、《保险机构开展创投业务办法》、《证券机构开展创投业务办法》、《创投企业通过债权融资增强投资能力》。
在这七大体系中,让保险、证券等金融性资本的流动成为本土创投新的活水来源。再加上管理办法中就已经有的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补充资金的规定——金融资本。单祥双透露,目前中国创业资本投资只有4%是金融资本,上升空间还很大。
另一方面是退出机制,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景气,这一向是本土创投的心病。但从去年开始的股改使资本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说股改已经接近成功,超过70%。王守仁说道:“现在上市公司再融资已经开始了,紧接着就是IPO,很可能IPO就在中小企业板开始,中小企业板虽然规模不大,只有50家。但是我可以跟大家讲,我们在短短的时间内,50家可以说比当时的日本或台湾的创业板要强得多。”
也在这个时候,深交所动作频频,希望通过努力确立自己创业板的中心位置。《管理办法》的七大配套政策中就有《建立包括产权交易所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创投界的人看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核心就是深圳中小企业板向创业板的转化,第二就是三板市场的培育和规范化。
首都经贸大学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说:“由于公司法的修订,已经使得公司可以公开募集。这种公司只要成立一年,就可以在第二年的时候在三板挂牌,只要能够在三板挂牌一年,就可以转到主板。也就是说上市的进程有可能在两年之内就能完成。”
对于创投来说,这个退出机制似乎很直观可行。另外,本土创投中也有不少看好国际资本通路的。高特佳创业投资集团总经理蔡达建认为,外资创投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克服了无数的障碍和困难,踏出了国内企业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的通路。其中包括监管方面,包括会计制度、法律架构等。“国际资本的通路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觉得未来这条路还是通畅的。”
此外,还有人看好并购。上海鼎嘉(国际)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林慧娟说:有70%的创投是通过企业并购完成退出的,所以她看好并购退出之路。“中国即将也要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这个办法鼓励上市公司收购国内的具有自主创新的创业企业。”
在资金来源和退出机制两方面的政策环境逐步放开以后,剩下的就是创投企业的内部管理了。
再造创投
创投业内一个影响很大的问题是双重税收。在《管理办法》的七大配套政策中还有一个是《创投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很多本土企业都等待着这一政策的出台。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处长、《管理办法》的执笔人刘健均透露,目前对于创投企业税收优惠的办法已经基本制订,等相关细节修改完备之后即将上报国务院颁布实施。优惠政策与国外不同的是,税收优惠的对象将由国外通常的被投资企业迁移到创投基金上来。理由是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已经享受了很多优惠税收。
消息说,税收优惠政策有望在今年10月出台,时间似乎不远了,但投资的最好时机本来也就不多了,何况“有望”两字总让人觉得“还有一段时间的观望”。
除了双重征税,创投企业还一直活在公司法的框架下。这让很多从业人士感到别扭。针对此,全国人大也在修订相关法律。全国人大财经委正在做两个项目,一个是正在修改《合伙企业法》,第二个是正在制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部朱少平说:“大家知道《合伙企业法》在我国是1992年12月底通过的,这个法里面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规避法人合伙。因此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国家现在已经看到这个问题,我们正在起草一个新的法律。目前这个法律已经通过今年四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第一次审议,要不了多久可能就会出台。里面有两条,第一个是把有限合伙引进来了,美国的风险投资85%以上都是采用有限合伙制,如果有限制合伙制能够获得有关部门认可,那创投企业就方便很多了。”
目前国内已经有创投企业在尝试这种新的公司治理体制。哈尔滨创新投资公司总经理孟繁荣说:“哈尔滨创业投资公司不设具体的事业部分,是一个基金性的公司,全部的资产委托给哈尔滨创新投资管理公司,这个管理公司现在已经民营化了,是合伙人制,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合伙人的积极性。”
本土创投的优势
著名风投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曼红也透露,2002年,中外风投机构在中国市场的投资额比例是51%∶49%;2004年,中资占26%,外资占62%,中外联合投资的占12%。在过去的几年,龟派创投一直唱着主角。
对于鳖派创投与龟派创投的竞争,上海鼎嘉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林慧娟在五月份北京一个创投的会议上这样说道:“VC的会议每年都在不同的城市召开,以前大部分的会议都是用英文讲的,来的嘉宾,来听的都需要懂得英文才能够交流。一年前的时候是一个双语的会议,最近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会议都是用中国的语言来举行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
单祥双认为,本土创投并不是完全没有优势可言,“我们面对的对手全是境外的大机构大基金,在竞争过程中,我们作为本土创投机构,有自己的优势。所有国内项目的市场都在中国,市场的相应资源也在中国,所以中科招商拥有的资源比外资多一些。”
高特佳创业投资集团总经理蔡达建认为本土VC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立足国内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国内本土VC的一个定位,应该从这个细分市场来做。”
在这个创投业腾而欲飞的时候,少不了王守仁的呐喊:“在封建社会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新经济年代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在未来三到五年,本土创投将会有很大的发展,而且在未来,本土创投和海外创投将会有更多的融合。台湾在1984年开始才有创投,到了1995年才开始发财,我们的创投凡是能顶过去、熬下来的都能发大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