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顺驰犯了多少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 19:26 财经时报

  一直挥动着“全国战略”旗帜高歌猛进的顺驰,近两年却为“全国战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顺驰发家之地天津失守,孙宏斌宣称2005年顺驰要达到200亿元销售额,结果只实现80亿

  今年的顺驰依然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捧、有人贬。最近更是因为抛地、人事震荡、高利率贷款等传闻成为业界的关注焦点。近日又传出顺驰将裁员20%~30%。业内人士预测
,孙宏斌亲政开始了。

  早在孙宏斌3月17日重新出任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时,就定下了其本人将推动顺驰、融创集团两家公司在人员、资金、项目各方面的重组。

  对顺驰中国控投有限公司来说,从发展到现在,行业风光的背后是一次次的失误。

  危机

  2006年3月17日孙宏斌突然宣布再度出任顺驰中国董事局主席,而仅仅在两年前的2004年上半年孙宏斌让出董事局主席一职给张桂宗,一年前的2005年1月汪浩接替张桂宗为董事局主席。

  顺驰中国两年三度换帅,单说这场帅位更迭,居然象击鼓传花的闹剧一般始于孙宏斌终于孙宏斌,这就显示出了顺驰管理层存在着危机。顺驰的管理层危机相应地也体现在其他人员变动上,2005年11月,顺驰将华东区域集团的汪孟德调回集团担任运营总监(后在区域架构调整后升任集团CFO),顺驰北京董事长荆宏上调到顺驰总部担任副总裁,同时取消华北区域集团,将北京公司和重庆公司由总部“直管”。在某些城市,一年下来顺驰50%的员工都是新面孔。某些内部员工称“顺驰根本没有什么管理,有的只是领导。”“顺驰是‘治理结构严重失衡’。顺驰管理层危机的爆发并非始于今日,全国化扩张的激情加上粗放的管理开始把隐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业内资源人士朱凌波说。

  扩张

  孙宏斌的角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被联想冤枉进了监狱,出来之后却又选择了和联想类似的创业路径。1994年,孙宏斌从联想集团借了50万元,成立了天津顺驰,当时做的是房产代理业务,后来从事租赁和二手房业务。1995年,顺驰和联想、中科合作,开发了第一个项目“香榭里”。由于没有经验,这个开发面积1万平方米的项目并不成功。不过,通过这个项目成立了天津顺驰投资有限公司,这是天津顺驰的前身。

  1998年到2002年,在孙宏斌带领下,顺驰在天津开发了近30个项目,迅速成为天津房地产市场第一;2003年,顺驰野心膨胀,眼光瞄准了全国,尤以2003年12月以9.05亿元天价拿下大兴黄村地块为最,使顺驰在北京一夜成名。这时的顺驰在全国进行的是“不计成本”的拿地,在全国范围内急行军式地扩张。在北京大兴区黄村,出价9.05亿元拿地600亩;在石家庄,击败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卓达地产,出价5.97亿元拿地300亩,在苏州工业园区,击败万科,出价27.3亿元拿地1300亩。

  孙宏斌的原意是趁宏观调控地价飙升前夜圈得大量廉价土地。但十余年来在天津地产界纵横捭阖,动辄以大手笔示人的老孙,还是低估了这一轮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企业的冲击,以及全国性布局所要求的管理难度。

  失守

  此时的行业环境是,自2005年以来,长三角楼市成交量萎缩,大多数楼盘销售处于停滞状态,顺驰中国的项目分布在上海、苏州和无锡,自然无法幸免。无独有偶,2005年12月底苏州顺驰的凤凰城遭遇业主退房风暴。几乎与此同时,顺驰在苏州开发的另一项目湖畔天城遭遇集体拒收房,使得顺驰的品牌信誉大打折扣。

  前线作战不利,而后方基地又失守。

  就在顺驰在外不断“攻城掠地”之际,其在大本营天津的地位与竞争优势这几年却不再牢固。天津顺驰销售额每年都在以50%的速度锐减!而顺驰中国在全国拿地,靠的是天津市场的回款,冲向全国各地的精兵强将也全都来自天津。据顺驰中国前高层透露,“现在顺驰中国在天津基本上没什么项目了。”他认为,顺驰中国在出击全国市场的时候,或许走了一步漏招——基本放弃了天津大本营,从而使顺驰中国的扩张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战略利润中心的支持。据一位顺驰中国内部人士透露,2005年以前,顺驰中国在天津有大约50亿元的回款,但到了2005年,却只有29亿元。

  时至今日,孙宏斌不得不承认“顺驰目前的困难主要是由全国化发展战略造成的,放弃对大本营天津市场的巩固,更是个致命错误。”

  受挫

  在顺驰的高速扩张相比,其公司的净利润率实在少得可怜。2004年顺驰对外公布毛利润30%左右,但净利润率为9%左右,甚至低于房地产行业的平均水平(10%到12%利润率)。外界将顺驰毛利润与净利润的反差归结为快速扩张带来的高额成本。迄今为止,2005年顺驰销售额只有80亿元,同比大幅回落20%,2006年顺驰预计的销售额,专业人士估计不会超过80亿元。

  祸不单行的更有,自2004年8月26日顺驰完成香港联交所上市聆讯之后,上市就没有了声音。据顺驰总裁汪浩说,其一,顺驰2004年发展速度很快,虽有35个项目,但当体现不出的利润,按投资经理的建议怎么也要晚一年上市。其二,投资者关心顺驰当年董事长易人后的业绩是否稳定。轰轰烈烈地海外上市、海外私募筹集资金,结果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很多迹象表明顺驰必须寻求到一条途径解决资金链问题,才能证明孙宏斌的非常规之举是切实可行的。2005年11月3日,一个令孙宏斌不得不承认的“失败日”。去年开始,顺驰中国一直在与大摩洽谈海外私募,孙宏斌当时的判断是,私募框架一旦达成,顺驰中国在16个城市项目运作资金将得到保障,尽管对方价格压得很低。但最后顺驰拖到2005年11月也没做成私募,连孙宏斌本人都承认“如果不是等着私募的钱,顺驰的调整会更早一些,也会更主动一些。决策上的失误,使顺驰失去了对全国化战略进行调整的最佳时机。”

  “我不否认在孙宏斌和我的带领下,顺驰注定要在理想和务实之间左右摇摆。”这是顺驰总裁汪浩对顺驰现状总结的一句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