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2006 中国企业的基本法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 18:36 中国经营报

  作者: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 姜汝祥

  不知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当中国企业家不再热衷于“点子”、“炒作”、“包装”、“广告轰炸”等营销热点,当《执行》、《细节决定成败》、《狼图腾》的销量超过百万的时候,一个转折时代正在到来:打造内功而不是炒作市场,正成为中国企业家关注的主流话题。

  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主题词。继“执行”、“细节”、“狼性”流行后,2006年,中国企业的主题词应当是——以打造内功为核心的竞争力培育。

  每个企业都需要自己的基本法

  在这些流行词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企业对商业结果的追求(执行),对员工责任的要求(细节),对企业

竞争力的渴望(狼性)。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但细细品味这些词的背后,我感觉企业家们在追求内功的时候,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东西——法治。

  表面上看,从“营销点子”、“资本运营”这些外在的包装,转向“执行”、“细节”、“狼性”这些词,是企业内在能力打造的一种进步。但在这样一种表面的进步背后,更本质的、真正的进步正在到来,那就是经营企业根本方式的转移,即建立起中国企业的强大之本——从“人治”(企业家的一枝独秀)转移到“法治”(依靠组织与制度打造强大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每一家中国企业不从最基本的规则入手,通过基本规则的建立,建立起一种组织的自生长机制,那么所谓的执行、细节、狼性,仍然不过是企业家个人的独角戏而已。没有规则的执行只会是独裁,没有规则的细节只会是运动,没有规则的狼性只会是暴政。

  所以,在经历了执行、细节、狼性的“内功”启蒙之后,我觉得目前中国企业最需要的,可能是底线规则之上的执行、细节、狼性。而不是无条件的执行、细节、狼性。或者说,执行、细节、狼性如果建立在基本的底线规则之下,那么功力会立即大增。

  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家不是不愿,而是不熟或不会。道理很简单,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治文化,我们大都对如何“人治人”的方法烂熟于胸,而对“法治人”总觉得隔一层,不过瘾。但事情的发展并不以我们个人的好恶为转移,事情的发展是以时代趋势与市场经济的规律为准绳的,一旦法治化构成我们必须过的坎,那么,过不去的,就将成为历史。

  那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应该以谁为榜样?显然是以那些市场经济下的优秀企业为榜样,而不是目前这些当红企业,因为他们多是在计划与市场双轨制下出来的,既是市场好手,也是人治人的高手。

  所以,我建议那些致力于未来的企业家,从最基本的企业基本法做起吧——每一家企业都应当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企业基本法。

  “法治”的根本在于自觉应用

  也有很多企业家觉得奇怪,他们在质疑,你看我们的制度已经制定了几十本了,难道我们不是法治?

  我觉得,把法治当成几大本制度,是中国企业法制化管理的一大误区。这有点像一个笑话:“我都是博士了,还不是知识分子”?我的导师费孝通先生曾经对我说过,什么叫知识分子?应当是“有知有识”,书本上的叫知,不叫识,只有应用到实践中创造价值,才叫识。

  同样,制定了制度,可“有制无用”,有制度条文而完全是人治的企业比比皆是。法治的根本在应用,而且在于每个人“自觉不自觉”地应用。所以,法治的根本首先在于自觉,而自觉的前提是建立起每个人对自己行为、结果负责的机制。

  举例来说,交通警察就是人治系统,红绿灯就是法治系统。是不是设了红绿灯就管用?显然不是。一个红绿灯体系的运营前提是司机的责任,如果撞车的后果不是由司机承担责任,红绿灯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司机遵守红绿灯的第一动力,首先是保护自己,有了这点,就有了“自觉”。有了自觉,全世界如此复杂的交通,红绿灯就管住了。

  同样,如何让法治落地?只有建立员工行为的结果,必须由员工自己承担,才会有真正的“自觉”。这样我们就发现了,企业法治的根本出路不在于制定制度,而在于制定一个让员工对自我、对结果负责的机制,拥有这个机制就有法治的基础,制度才能真正实施。

  这个机制就是企业基本法,一个企业的基本法,如同一个国家的宪法。企业的基本法,强调的并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个企业为谁而存在,根据什么而存在?每个员工拥有什么权利?企业根据什么管理员工?

  回答一个企业为谁而存在?根据什么而存在?就是公司的战略,为什么若干公司所做的战略都是一纸空文?因为这些公司认为战略就是少数高层管理的工具,不认为战略应当成为每一个员工应当牢记于心的基本原则,不认为战略应当是一个公司在未来不迷失方向的指路灯。

  而每个员工应该拥有什么权利?企业又根据什么管理员工的行为?说到底,是回答企业——员工——客户三者到底是什么关系。从这个角度我们就明白了,所谓的敬业无非讲的就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所谓职业无非讲的就是员工与客户的关系;而所谓商业或专业,无非就是讲的企业与客户关系。而“敬业、职业、专业”是中国企业内心中最大的痛。

  所以,一个企业基本法结构就如同一个国家的宪法结构,内容是十分清楚而明确的,首先是战略,用来明确公司存在的价值,明确员工奋斗的价值;其次是敬业、职业、专业三大底线体系,目的是明确企业——员工——客户三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由此员工获得权利,客户获得权利,企业也因此而获得管理的根据。

  思想闪光点

  在经历了执行、细节、狼性的“内功”启蒙之后,我觉得目前中国企业最需要的,可能是底线规则之上的执行、细节、狼性。

  企业法治的根本出路不在于制定制度,而在于制定一个让员工对自我、对结果负责的机制,拥有这个机制就有法治的基础,制度才能真正实施。

  一个企业基本法结构就如同一个国家的宪法结构。首先是战略,用来明确公司存在的价值、员工奋斗的价值;其次是敬业、职业、专业三大底线体系,目的是明确企业——员工——客户三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