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融勤国际 > 正文
 

盛衰之间 亚盛不能承受之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15:31 新浪财经

  融勤国际中国研究院 研究员 杨晓凌

  昔日的辉煌

  1997年8月18日,一个集资源优势、资金优势、高科技优势为一体,以高科技农业、高科技盐业化工为主体的大型多元化综合性实体——甘肃亚盛(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社会公众股7000万股,募集资金4.2亿元,成为甘肃省最大的上市公司,西北农业第一大股;1999年,亚盛再一次成功配股,募集资金2.76亿元,为企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至此,该公司拥有总资产34.04亿元,其中净资产21.77亿元,负债率为36.04%。

  曾几何时,亚盛的资本运作能力被业界一致认可并传为佳话。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亚盛的销售网络遍布海内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艺耕作方式,进入了高科技的现代精准农业建设,建成了又一个最大的国家级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可是被眩目的光环围绕着,又有谁能知晓如此的辉煌背后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呢?

  今日的狼狈

  去年下半年,各家亚盛贷款银行纷纷集体逼债,以该公司未能及时偿付高额贷款利息为由冻结该公司及旗下各子公司帐户;同年12月24日、28日两天,亚盛集团接连发布“股东股权冻结、及相关诉讼事项公告”:

  24日公告称,公司于2001年12月与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签订1.38亿元的贷款合同,贷款期限5年,为此,公司第一大股东亚盛盐化工业集团公司(下称盐化集团)将其持有的7000万股国有法人股质押给银行,质押期自2001年12月19日至2006年12月19日。截止11月因未按时支付170万元利息,银行单方面提前采取措施,在贷款尚未到期前(2006年12月23日到期)向法院起诉,并冻结了盐化集团持有的本公司国有法人股10500万股(其中7000万股已质押),冻结期限从2005年12月2日至2006年12月1日止。此外,还因为一笔信用证业务,使银行为公司垫付资金2500万元,为此冻结盐化集团持有的1500万股。以上两项合计已冻结1.2亿股国有法人股(盐化集团共持有亚盛2.11亿股)。

  28日又公告称,公司于2004年5月与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签订6000万元的贷款合同,贷款期限1年,为此,公司第四大股东甘肃金盛实业公司(下称金盛实业),第六大股东甘肃国营生地湾双丰化工厂(下称双丰化工),分别将其持有的本公司4024.5万股和1524万股法人股质押给银行,质押期自2004年5月26日至2005年5月26日。因未按期支付本息5900万元,银行向法院起诉本公司,并将上述股份予以冻结、拍卖。

  贷款未到期就被要求提前归还,甚至冻结抵押物、上诉到法院,这正是资金链行将断裂的预兆。按亚盛的实力来看,截止2005年6月底,账面上货币资金24787万元,到9月底也有23549万元,何以在5月份未能按期支付本息5900万元,到了11月份更是连170万元的银行利息都付不出了呢?

  探究原因

  亚盛的IPO之路可谓一路坦途,接下来的配股也十分顺畅。可是如此雄厚的资金实力,近两年来亚盛集团的业绩却急剧下降,2004年净利润下降47%,2005年前三季再降84%,每股收益仅0.017元,公司已发布全年业绩将下降50%以上的预警公告,并一再强调主要原因是,上半年遭受了今春最大的沙尘暴袭击,导致农作物大幅减产。可事实是,第三季度并未遭沙尘暴袭击,可净利降幅却高达93%。并且,近三年来该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入均为负数:2004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为-27128万元,2005年前三季为-5631万元,近两年投资流出现金合计32759万元;截止2005年9月底,公司其他应收款加上预付帐款合计达4.58亿元。在资金频频外流的同时,公司贷款也在不断增加:2005年三季末银行贷款共6.8亿多元,其中短期贷款就达3.6亿元。

  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的疑问:报告期内公司既无募股资金投资项目,也无非募股资金投资项目;投资事项并未实施,资金却早早地付出去了,这3亿多资金投向何方了呢?2005年三季末银行贷款共6.8亿多元,其中短期贷款就达3.6亿元,而前三季其主营收入也不过3.63亿元,显然贷款规模与营业收入很不匹配。亚盛账面上的2亿多现金,早已名存实无,亚盛的资金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断裂危机。

  如今,高负债下的运营,已经成了中国一部分企业的现状,不少曾受众人追捧和媒体大肆渲染的“明星”企业纷纷倒闭,如德隆集团、三九集团、普尔斯马特等,而因为资金链的断裂,更是成了资本市场各大“系”纷纷垮台的直接原因。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失败,只是问题的直接反映,其实质是企业缺乏财务风险防范和现金流管理的能力。

  未来之路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状,企业若想生存,必然要更加成熟的应对各种突如袭来的挑战与磨折,而资金链则成为各项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须加强资金的统一管理,有效利用资金。相关数据显示,

世界500强企业中实现集团控制的达到了80%,因此成立内部结算中心进行财务的统一调度,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同时,如果有到期债权,就要加大清收力度。如果有拟到期债务,就要在企业的信用没有完全丧失的情况下提前做好展期安排,不能期待在债务到期后通过企业的公关协调能力来解决问题。

  而从投融资角度来看,资方的选择至关重要。单纯依靠银行贷款作为融资渠道,显然过于单一,必然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当企业的资金、现金流、利润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时,应及时引入战略投资人、财务投资人,权衡各种利弊之后适时引入资金,实现现金流的顺畅。战略投资者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转让股权,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引进资金,而是为了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促进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而财务投资者以获得资本回报为目的,股权可随时转让。

  而从融资方式上来看,相较传统银行贷款融资方式的门槛过高而言,私募等民间游资方式正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推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私募融资是相对于公募融资而言更快捷有效的一种融资方式,通过非公开宣传,私下向特定少数投资募集资金,它的销售与赎回都是通过资金管理人私下与投资协商而进行的。虽然这种在限定条件下“准公开发行”的

证券至今仍无法走到阳光下,但是不计其数的成功私募昭示着其渐趋合法化;并且相较公募融资,私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由此成为众多企业成功上市的一条理想之路。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私募基金占投资者交易资金的比重达到30%—35%,资金总规模在6000到7000亿元之间,整体规模超过公募基金一倍。地区分布上,我国的私募资金又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辽宁和江苏等地,但主体地域却在动态演变。从2001年11月起,广州地区的交易量攀升很快,并已经超过上海、北京,形成“南强北弱”的格局。

  亚盛的危机,也许有一天会烟消云散,亦或愈演愈烈。无论怎样,我们坚信,只要企业拥有成熟的资金管理与广阔的资金融通平台,无论未来的发展之路还要面对多少艰难险阻,企业都会披荆斩棘,开启一方辉煌的沃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