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都灵冬奥会运营告别寒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 16:32 中国经营报

  本报实习记者 温越岭 北京报道 第二十届都灵冬奥会的吉祥物是两个小人,一个名叫NEVE,一个名叫GLIZ。在意大利语中,NEVE是“雪”,GLIZ是“冰”。两人都是白色脑袋,NEVE像雪球,GLIZ像冰块。

  就像NEVE和GLIZ深得各国民众怜爱一样,都灵冬奥会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佳绩。截至记者发稿时,都灵冬奥会门票销售已达到预期目标,一度困扰主办方的资金问题
成功解决,电视转播权的销售也创下历史纪录。

  之前主办方在释放烟雾弹?

  距离都灵冬奥会开幕还有1个月的时候,负面报道接连见诸报端:冬奥会陷入资金困境,预算总额出现近1亿美元的赤字;门票无人问津,眼看都要砸到主办方手里;都灵暴力冲突不断,交通秩序混乱……

  然而,冬奥会即将开幕之时,几乎所有问题都在一夜之间迎刃而解。

  “以往几届冬奥会和夏奥会都有一种怪现象:大赛开始前,舆论批评如潮,而大赛闭幕后,却好评如潮。”中国体育营销网总裁朱小明说。

  事实上,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前,有关场馆建设缓慢、后勤设施不足等负面报道,让世人觉得这届奥运会惨败无疑。然而,这届奥运会却被国际奥委会评价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

  “这是近几届奥运会主办方变聪明了:开始以低调姿态示人,避免人们在赛前就对大会寄予过高期望,赛后就不会失望,反而有更高的评价。”朱小明认为,这也是冬奥会的营销手段。

  给都灵算算账

  

意大利有关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用于筹办都灵奥运会的预算为11.38亿欧元,其中约40%来自电视转播权收入,39%属于企业和其他机构赞助,其余则通过销售门票等收入获得。

  电视转播权可谓是冬奥会最“贵重”的商品。各国电视台往往不惜重金争取转播权,使近几届冬奥会电视转播权价码不断攀升。预计都灵冬奥会电视观众将超过30亿人次,创冬奥会历史纪录。

  此外,都灵冬奥会门票销售也好于预期。截至2月11日,在总共100万张门票中售出76.6万张,640万欧元门票收入目标已经实现。

  “电视转播权销售收入归国际奥委会,但国际奥委会会以拨款形式返给主办机构。门票收入由国际奥委会与主办城市按一定比例分成,只有主办城市的赞助商提供的资金全部归主办城市所有。”北京世纪明星体育文化交流公司执行董事李诚志对记者说。“鉴于目前的运营状况,以及意大利政府的全力支持,都灵冬奥会确保盈利没问题。”虽然都灵冬奥会的总体盈利状况要在闭幕后很久才能对外公布,但李诚志对此很有把握。

  成本优势是关键

  “实际上,冬奥会的运营成本比夏奥会低。”朱小明说,冬季项目一般对场馆要求不高,承办冬奥会的城市大多可以充分利用原有体育场馆。相对而言,夏奥会规模庞大,承办城市通常要投入巨资新建体育场馆,组织管理也十分复杂。

  李诚志帮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冬奥会包含的15个冬季项目中,只有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冰壶等少数项目需要专门室内场馆,其余项目都可在室外进行,例如,高山滑雪只需要找一条合适的山道。

  主办城市不必承建大型体育场馆,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支出。2008年

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场馆——国家体育场,经“瘦身”后预算成本近3亿美元。而一个冬奥会室内滑冰场的建设成本只需要几十万美元。

  招待费用也是冬奥会的重要支出,但由于冬奥会规模远比夏奥会小,历届冬奥会招待的运动员和记者数量,仅相当于夏奥会的1/4至1/5。此外,冬奥会的申办成本更比夏奥会少得多。

  “虽然冬奥会吸引赞助比不上夏奥会,但由于冬奥会的成本优势,未来在赢利方面应比夏奥会有更大上升空间。”朱小明说。

  留给北京的问题

  都灵奥运会结束以后,全世界的目光将集中于北京。对于2008北京奥运会的营销,目前各界预期总体乐观。

  然而,挑战仍然存在。

  与冬奥会不同,场馆建设是夏奥会的重要成本。北京奥运会预计支出超过16亿美元,其中场馆和相关设施建设费用占了很大比例。目前,14个奥运会新建场馆已经开工,国家会议中心、奥运村、媒体村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相关设施也正在建设。

  专家指出,这些基础建设建成后将带动金融、建筑、环保等产业全面发展,但如果在赛后没有成功的运营模式,也将给主办城市带来不尽的麻烦。

  “都灵冬奥会比赛场馆是自然场地或现成的场馆,赛后运营不成问题。美国近两届奥运会同样如此。但悉尼、雅典两届奥运会就不走运,耗费巨资建设的场馆在赛后却不能赚钱,投入产出比大打折扣。”李诚志介绍说。

  相关链接

  历史上冬奥会营销如何告别“寒冬”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夏奥会开创了自己的盈利模式,而冬奥会的营销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见起色。

  情况自1998年第18届日本长野冬奥会发生变化。

  当时冬季项目在日本已经比较普及,冬奥会在日本得到了全民的支持。而且日本有很多成熟的大型企业,急于借助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示各自的企业品牌。这些企业纷纷解囊资助冬奥会,使该届冬奥会成为历史上首次盈利的冬奥会。

  2002年,美国盐湖城举办的第19届冬奥会,又把冬奥会的赛事营销推上新的高潮。门票数超过152万张,占可销售门票总数的95%;电视转播方面获利7亿多美元。两个数字都创下冬奥会历史纪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