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中国创造是强国之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 19:00 财富时报

  文/周 胜

  我们要登月了。

  谁说我们中国没有创造亦或创新的能力,登月计划或者是已经完成的神六飞天,是最好的佐证。

  但在窃喜之余,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制造业普遍创造能力不强。

  过去老说“狼来了”,现在“狼”真的来了。中国制造业要与“狼”共舞,首先必须使自己成为“狼”。如果还是“羊”,对不起,就要被“狼”吃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目前确实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因为全球低价格的生产要素环境随时都有新的角色产生。中国企业只有从完全的对低价格生产要素的依赖过渡到靠创新创造出自己的竞争优势,才有可能将这种竞争优势扩展到全球市场。“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隐忧时时提醒着中国的政府、企业和有识之士们。

  看看宝洁已开始在低端市场动手,看看高露洁已开始清除异己,看看大众、本田已开始扶植帮凶,看看诺基亚、摩托罗拉已开始向下打压,看看一直宣称有更廉价劳动力的印度的虎视眈眈,看看一直喋喋不休的价格大战,看看一直乐此不疲的代工贴牌,看看一直到招不到人时才惊觉的民工荒,看看一直在遮遮掩掩支付专利费的药品、DVD,看看一直在靠大量的广告和人海战术进行的市场推广,看看一直缩在国内市场窝里斗到了国外只知道互相压价反被各个击破……你就知道中国制造业的华山之行注定将凶多吉少!

  无可否认,长久以来,在容量巨大消费能力较强但却非常成熟的国际市场上,品牌一直是我们的硬伤,渠道一直是我们的软肋,创新一直是我们的短板。难怪有人埋怨说,其根源在于我们多年来以强调稳重保守而不是鼓励创新进取的教育体制!

  事实上,虽然欧美市场业已成熟得几乎像一块坚冰,规范得几乎已无孔可入,监管严格得几乎让人胆寒,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已被为数不多的几家寡头所把持,中国制造业还是要透过今天的未雨绸缪、韬光养晦和运筹帷幄为明天成功的扬帆出海、攻城略地、多点开花而养精、蓄势、运气。不论是以品牌为龙头以时尚为根基的BENQ模式,也不论是贴近主流市场建厂伺机快速切入市场的海尔模式;不论是审时度势越洋收购的联想模式,也不论是因术业专攻而有资本参与各处竞标的华为中兴通讯模式;不论是走出国门在东南亚俄罗斯建厂的TCL奇瑞隆鑫模式,也不论是通过当地有实力有信誉有特长的代理商操作市场的正泰海信格力模式;不论是凭借价廉物美品种多样自产自销而在欧美中低端市场畅通无阻的温州打火机眼镜成衣经销模式,也不论是联合外企共同开发共同利用的中石油中石化模式,都可以为今天那些仍处于或即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制造业同行所学习和借鉴!

  谁都知道,“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苦力。”国际上流行的这一经营理念,使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愈益显示出非凡的意义。如何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够通过行之有效的市场推广工作打造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课题。

  我们国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其中明确提出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并且明确了一个任务,就是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到30%以下”。

  《纲要》指出,未来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是:一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需求,确定若干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二是瞄准国家目标,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实现跨越式发展,填补空白。三是应对未来挑战,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可靠保障。

  成功是成功者的通行证,失败是失败者的墓志铭!对于目前尚处于产业最末端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当务之急是以打造完全不同于咄咄逼人严谨务实且正迅速本土化的洋品牌而代之以底蕴深湛文化厚重背景久远却不失时尚现代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品牌为重任,同时聚焦目标国际市场,花大力气下狠功夫,有计划有顺序地集中投入资源,构建属于自己的尽在掌控之中的具备增值潜力的渠道。惟其如此,才能刀剑合璧笑傲江湖!2004年那场精彩绝伦的欧洲杯决赛现场,那位悄悄藏身于葡萄牙队球门后那块硕大的广告牌背后的“业主”正在全世界的瞩目之下没事偷着乐呢!正是那场比赛让全世界一次又一次地关注BENQ!也正是那场比赛后的不长的时间里,早已完成销售渠道建设的BENQ的产品迅速地畅销欧美。对于已基本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国制造业来说,这个经典案例绝对会有助于其走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怪圈!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创造之路也同样充满艰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