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公司是磨出来的 无所谓卓越还是基业常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 06:25 第一财经日报 | |||||||||
陈惠湘 一次,与朋友务虚,触及关键处,忽然就有了感悟:好公司是“磨”出来的,不是冒出来的。正如古语说“十年磨一剑”,那定然是一把好剑,而一天打出来的则多半是把钝刀。这样想过之后,就觉得做企业其实是需要耐心的,是急不得的。修成正果关键是个“修”字,也有人再加个“苦”字,就成为“苦修”。
但是,这样想以后,与时尚对照,与风气比较,似又觉得迂腐了很多。因为时尚与风气是什么呢?是大家都说速度很重要,“快鱼吃慢鱼”;是大家都说规模很重要,“大鱼吃小鱼”。于是,时尚与风气总有一种中国企业应该快速催肥催大的感觉,环境如此,企业家亦然。总觉得企业进步慢了些,比别人个头小了些。 落后于人当然要急,不急则永无出头之日。中国企业现在的问题不是不急,而是太急。急着立地成佛,急着长大个头,急着世界500强,急着上“福布斯富豪榜”。其实真上了榜的还真未见有那么富,搞不好净资产还是负数,还不如街上扎扎实实卖羊肉串的有钱。 好企业是“磨”出来的。经济学家张维迎说“桃树活三年不算活,枣树死三年不算死”。为什么呢?桃树长得快,但不结实;枣树长得慢,但结实如铁。 拔苗助长苗会死的道理世人都知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道理世人也都知道。 知道并不等于做得到。尤其是有人比我富、有人比我规模大的时候,让我耐心、让我不急红眼,这挺难。但是急了又怎样了?拼命催大催肥,催成个细竹竿或者是个虚胖子,会是好企业么?所以先是解决态度层面的问题。耐得住,一步一个脚印,最后总会磨出个好结果来。 其次是方法问题。怎么“磨”?“磨”什么? 首先是“磨人”。都知道办企业先办人。怎么办人?其实是“磨人”。“磨”关键人物,“磨”团队,“磨”出一套好的价值观。好团队不是办出来的,是“磨”出来的。一如古人说“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然后是“磨过程”。中国太多的企业还缺乏过硬的基础管理;太多的企业,员工队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还很幼稚。所以不要把目标管理无限扩大,过程控制还是很重要。过程控制怎么控?人控人?成本大效果差,还得有过硬的基础管理。过硬的基础管理绝对不是ERP(企业管理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缩写)一下就P出来的,也不是BPR(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的缩写)一下就R 出来的。过硬的基础管理是日积月累“磨”出来的。 最后是“磨方法”。柳传志说“管理三要素”,说“拐大弯拐急弯”。这是什么意思?外人会说那是一种经验,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对于联想而言,它是一种方法。因为假如是经验,那就只有柳传志一个人会用。而当杨元庆会用、郭为也会用的时候,那就一定是方法了。这方法怎么来的呢?十几年时间“磨”出来的。 如此想过之后,总觉得那些急于发愤图强、急于迎头赶上的企业进取之心固然可贵,但是关键事情还是耐着性子慢慢“磨”吧! 除非我们无所谓优秀,无所谓卓越以及无所谓基业常青。 (CEO·飞行日记每逢周五刊出,作者为北京丰收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 |